卧式风力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176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卧式风力分离器,是一种使用筛网和气流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的机械作业装置,机架(16)支撑由蜗壳(3)、外筒(12)和端筒(13)联接而组成的外壳,主轴(9)通过轴承(2)、(14)与蜗壳(3)和端筒(13)配合,蜗壳(3)的径向设有一个进料口(4),主轴(9)正对进料口(4)处设有叶轮(5),外壳内设有一个与主轴(9)共轴心线的卧式风筛(11),主轴(9)上的支架(7)固定有刷板(8)及推料板(10),外筒(12)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7),端筒(13)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通过风运管道(20)与风机(21)连通。(*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筛网和气流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的机械作业装置,用于食料研磨后的筛选加工。众所周知,对小麦制粉普遍采用研磨后用卧式园筛或立式锥筛进行筛选分离作业,园筛的筛选分离为机械式分离,如采用风力气流实现各道面粉的输送系统中,则必须增设卸料装置,这不仅增加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而且加大了设备占地空间,卸料装置的卸料率也达不到100%;锥筛虽具备分离和卸料两个功能,但其安装高度很大,上部需设固定锥筛的支架,这不仅要求厂房高,用户投资大,而且制造成本高,同时,振动的振幅和噪音也很大,另外,锥筛系立式布置,物料下落快,分离筛选不易充分,底部极易堵塞,由于锥筛处于较高位置,拆装调整也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分离器,使其既具有分离作用,又具有输送卸料作用,从结构上减轻振动、降低噪音,使筛理更充分,从而提高出粉率,从结构上降低分离器的总体安装高度,在面粉成套加工设备中,其能减少其它配套装置的需要,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少用户投资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机架(16)支撑由蜗壳(3)、外筒(12)和端筒(13)联接而成的外壳,主轴(9)一端设有动力输入轮(1),通过轴承(2)、(14)与蜗壳(3)和端筒(13)配合,在蜗壳(3)的径向设有进料口(4),外筒(12)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7),端筒(13)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通过风运管道(20)与风机(21)连通,主轴(9)正对进料口(4)处装有叶轮(5),外壳内设有一个与主轴(9)共轴心线的卧式风筛(11),主轴(9)上固定有支架(7),支架(7)上固定有长条状的刷板(8)及推料板(10)。由上述方案可见,研磨后的物料在风力的作用下由进料口(4)进入外壳内,被旋转的叶轮(5)打匀进入内腔,旋转的推料板(10)和刷板(8)进一步将物料搅匀并由刷板(8)将物料在风力的作用下穿过卧式风筛(11),通过卧式风筛(11)的物料落入出料口(17),没通过卧式风筛(11)的物料在风力的作用下由出料口(15)卸料输出,实现了分离和输送卸料功能。由于采用卧式结构,振动情况相应减小,噪音大大降低,采用长筒形卧式风筛(11)和刷板(8)、推料板(10),使得筛理充分,提高了出粉率。显然,本技术的高度较锥筛大大降低,便于维修拆装,用于成套加工设备中时,省去了卸料装置。 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左视图;图3工作原理图,为图示方便,出料口(15)旋转了90°,刷板(8)和推料板(10)各为三块;图4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轴承(2)、(14)分别放置于附在蜗壳(3)和端筒(13)端面上的轴承座内,叶轮(5)和支架(7)与主轴(9)之间采用平健或紧固件联接,支架(7)与刷板(8)和推料板(10)之间用螺栓联接,支架(7)上的螺栓孔是腰圆孔,因此,刷板(8)、推料板(10)可拆卸且能在转子径向上调整刷板(8)、推料板(10)与卧式风筛(11)的间隙,刷板(8)的外缘边上装有刷毛(6),刷毛(6)与卧式风筛(11)紧密接触,推料板(10)的外缘边与卧式风筛(11)间隙配合,间隙0.5-2.0mm可调。参见图2,转子采用二块刷板(8)和二块推料板(10)相间均布的结构形式,推料板(10)的推料面与主轴(9)轴线有一交角而形成螺旋面。参见图3,转子还可采用三块刷板(8)和三块推料板(10)相间均布的结构形式。使用时,进料口(4)与接料器(18)间由风运管道(19)联接,出料口(17)接有关风器(24),出料口(15)接集料器(23)和风运管道(20),集料器(23)另一端接关风器(22),风运管道(20)另一端接风机(21)。研磨后的物料由接料器(18)进入,筛下物由关风器(24)吸出,筛上物由关风器(22)收集。实施例二参见图4,本实施例为一个能进行分级出粉的例子,圆环形的隔板(25)将外筒(12a)、(12b)和卧式风筛(11)、(11b)间的空间隔成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有相互独立的出料口(17a)和(17b),卧式风筛(11a)为细筛,(11b)为粗筛,这样,可对筛下物进行分级处理。权利要求1.卧式风力分离器,机架(16)支撑由蜗壳(3)、外筒(12)和端筒(13)联接而组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主轴(9)通过轴承(2)、(14)与蜗壳(3)和端筒(13)配合,蜗壳(3)的径向设有一个进料口(4),主轴(9)正对进料口(4)处设有叶轮(5)、外壳内设有一个与主轴(9)共轴心线的卧式风筛(11),主轴(9)上的支架(7)固定有刷板(8)及推料板(10),外筒(12)径向设有出料口(17),端筒(13)径向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通过风运管道(20)与风机(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刷板(8)的外缘边上装有刷毛(6),刷毛(6)与卧式风筛(11)紧密接触,推料板(10)的外缘边与卧式风筛(11)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风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从横断面上看,二块刷板(8)和二块推料板(10)在周向相间均布,推料板(10)的推料面与主轴(9)轴线有一交角而形成螺旋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圆环形的隔板(25)将外筒(12a)、(12b)和卧式风筛(11a)、(11b)间的空间隔成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有相互独立的出料口(17a)、(17b),卧式风筛(11a)为细筛,(11b)为粗筛。专利摘要卧式风力分离器,是一种使用筛网和气流将固体从固体中分离的机械作业装置,机架(16)支撑由蜗壳(3)、外筒(12)和端筒(13)联接而组成的外壳,主轴(9)通过轴承(2)、(14)与蜗壳(3)和端筒(13)配合,蜗壳(3)的径向设有一个进料口(4),主轴(9)正对进料口(4)处设有叶轮(5),外壳内设有一个与主轴(9)共轴心线的卧式风筛(11),主轴(9)上的支架(7)固定有刷板(8)及推料板(10),外筒(12)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7),端筒(13)的径向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通过风运管道(20)与风机(21)连通。文档编号B07B9/00GK2173118SQ93235588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朱启志, 王超民, 王儒超 申请人:安徽省五河县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风力分离器,机架(16)支撑由蜗壳(3)、外筒(12)和端筒(13)联接而组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主轴(9)通过轴承(2)、(14)与蜗壳(3)和端筒(13)配合,蜗壳(3)的径向设有一个进料口(4),主轴(9)正对进料口(4)处设有叶轮(5)、外壳内设有一个与主轴(9)共轴心线的卧式风筛(11),主轴(9)上的支架(7)固定有刷板(8)及推料板(10),外筒(12)径向设有出料口(17),端筒(13)径向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通过风运管道(20)与风机(2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志王超民王儒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五河县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