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尤其地商用车中的刚性桥组件,带有刚性桥,其具有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伸延的桥体,用于多点连杆的固定托架从桥体向上伸出,其中,多点连杆利用其连杆臂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固定托架的在车辆竖轴方向上观看以成间距的方式位于桥体之上的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处并且另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车辆的框架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12)以成间距的方式布置在桥体(2)的相对于桥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的纵向中间区域(9)之上,其中,从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起,至少一个托架臂(18,19)分别向下朝向桥体引导,并且在该处在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的相对侧上连结在桥体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在车辆、尤其地商用车中的刚性桥组件(Starrachsenanordnung)。
技术介绍
从这种类型的文件DE 10333760A1中已经车辆的刚性桥,尤其地作为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升降式(Iiftbar)前或后从动桥。在此,该刚性桥的桥体<Achsk0rper)在其中间部分中向下凸起(ausbuchten),并且在该区域中由引导到邻近的车桥的驱动轴(Antriebswelle)以成间距的方式横跨该桥体。此外,桥体通过下纵梁和上叉形连杆(Dreieckslenker)铰接在车辆的底盘框架(Fahrgestellrahmen)处,并且通过弹簧和减震器相对于底盘框架支撑。桥体为组合式的(gebaut)并由三个预制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具体而言,由锻造的或铸造的根据轭的方式形成的中间件和两个通过管件形成的侧部件 (Seitenteil)组合在一起,侧部件焊接在中间件的端部处。用于固定叉形连杆的固定托架(Befestigungskonsole)从桥体向上伸出,并且在侧向的相对于桥体的纵向中间面或纵向中间区域错位的中间部分区域中连结在该桥体处。驱动轴近似地在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以侧向相对于该固定托架错位的方式伸延。利用以这种形式构建的刚性桥,已经可得到在文件DE 10333760A1中详细列举的一系列优点。然而在叉形连杆和驱动轴的结构上的布置方面可能存在限制。该结构的另一缺点可在于,在此由于固定托架的位置和布置方案导致不对称的力引入,这继而意味着桥体的非对称的力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相对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实现在车辆、尤其地商用车中的刚性桥组件,借助于其在多点连杆(Mehrpunktlenker)和驱动轴的布置方面提供更多的结构上的自由度,并且借助于其实现优化的力引入。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I的特征实现。有利的设计方案为回引权利要求I的从属权利要求的对象。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在车辆、尤其地商用车中的刚性桥组件,带有刚性桥,其具有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伸延的桥体,用于多点连杆的固定托架从桥体向上伸出,其中,多点连杆利用其连杆臂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固定托架的在车辆竖轴方向上观看以成间距的方式位于桥体之上的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处并且另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车辆的框架处。根据本专利技术,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以成间距的方式布置在桥体的相对于桥体的纵向延伸方向的纵向中间区域之上,其中,从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起,至少一个托架臂分别向下朝向桥体引导,并且在该处在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的相对侧上连结在桥体处。在此优选地,通过将桥体划分成两个几乎同样长的桥体半部的中间轴线限定纵向中间区域。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其中,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以成间距的方式位于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之上,从该处起多个托架臂向下朝向桥体引导),优选地,一方面可基本上对称地进行力引入并且通过多个托架臂以期望的方式将力流分配到桥体中。由此,与根据在文件DE 10333760A1的这种类型的现有技术的单臂的固定托架的情况相比,托架臂整体上可更细长地且以更小的尺寸构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另一明显的优点在于,通过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的该纵向中间区域侧的或纵向中间平面侧的布置连同从其向下被引导的托架臂可实现这样的结构,即,在其中在桥体之上纵向中间区域侧的区域保持未阻塞(unverbaut),从而在此,结合引导到车辆的驱动桥、尤其地引导到车辆的邻近刚性桥的驱动桥(Antri ebsachse)的且横跨刚性桥或桥体的驱动轴的布置方案得到明显的结构上的自由度。由此,相应地,在托架臂和桥体之间的区域中构造自由空间,在其中布置有车辆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伸延的并且横跨桥体的驱动轴。在此这样的设计方案是尤其优选的,即,在其中固定托架具有带有布置和/或构造在U或V基底的区域中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的U或V形状,从该基底起构造U或V侧腿的托架臂如此向下朝向桥体引导,S卩,固定托架或桥体环形地限制用于布置驱 动轴的自由空间。由此,利用这种类型的结构上的解决方案,从中间轴线或纵向中间区域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观看,在远离中间轴线或纵向中间区域的方向上,托架臂向外被引导到桥体处,以用于构造用于布置驱动轴的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附加地,还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该用于布置驱动轴的自由空间,即,使托架臂以远离桥体的中间轴线或纵向中间区域的方式向外弯曲。此外,根据另一尤其优选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桥体在具有纵向中间区域的桥体中间件中可设有凸出区域(Ausbuchtbereich),优选地在车辆竖轴方向上观看向下凸出,其中,桥体利用在凸出区域的两侧联接的桥体过渡区域、尤其地利用倾斜地或弯曲地相对于车辆竖轴方向和车辆横向方向伸延的桥体过渡区域过渡到桥体侧部件中。如以上已经示出的那样,由此除了有利地到桥体中的基本上对称的力引入(由此总体上在托架臂方面可相对细长地且以窄结构设计固定托架的尺寸),同时提供在纵向中间区域侧的桥体区域之上的巨大的自由空间,在其中可以不同的方式布置驱动轴,从而刚性桥组件的这种类型的结构可应用在多种具体的车辆结构中。就此而言,更为有利的是,托架臂从多点连杆连结区域起在限定的角度下倾斜地向外远离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地朝向桥体引导,具体而言优选地如此,即,托架臂在纵向中间区间的相对侧上连结在从桥体中间件到桥体侧部件中的桥体过渡区域中。同样原则上可能的且可设想的是,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外联接到桥体过渡区域处的桥体侧部件的区域中进行连结。固定托架自身可构造成单件或多件,其中,优选地,通过以单件或多件的方式构造的板材构件形成固定托架,其除了简单的可制造性外也具有高的强度。由此优选地,通过独立的构件形成固定托架,其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桥体相连接、尤其地材料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或形状配合地相连接。虽然原则上同样可实现固定托架和尤其地托架臂与桥体设计成为一体,但是结合通过独立的构件形成的固定托架另一方面得到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上的自由度。这样的设计方案是尤其优选的,S卩,在其中托架臂利用其桥体侧的连结区域、尤其地利用其自由端部至少在部分区域中跟随桥体过渡区域的造形和/或轮廓,并且以面型的(flachig)贴靠连接方式贴靠并连结在该处。由此,可在相对大的托架臂区域上保证托架臂的面型的稳定的连结,该托架臂区域出色地适合用于功能可靠地将通过多点连杆连结区域引入的力引入到桥体中。在此例如,托架臂可从多点连杆连结区域起如此远离纵向中间区域地向外被引导到相应桥体过渡区域的邻接到桥体侧部件处的区域或如有可能同样被引导到桥体侧部件,即,尽可能大地构造在桥体之上的用于布置驱动轴的自由空间,而托架臂的贴靠在桥体处例如贴靠在桥体过渡区域处的自由的端部如有可能再次如此在自由空间之外的区域中弯曲,即,其在面型的贴靠连接中跟随桥体,例如在朝向纵向中点的方向上跟随桥体过渡区域,也就是说,其由此例如可再次在朝向桥体的纵向中间区域的方向上弯曲,因为,这对于自由空间形成完全没有影响。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可构造成与固定托架结合,或者通过独立的构件形成,该构件与托架臂固定地相连接,尤其地材料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或形状配合地相连接。同样,在此再次利用多点连杆连结区域的构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6 DE 102011014106.51.一种在车辆、尤其地商用车中的刚性桥组件,带有刚性桥,其具有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伸延的桥体,用于多点连杆的固定托架从所述桥体向上伸出,其中,所述多点连杆利用其连杆臂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所述固定托架的在车辆竖轴方向上观看以成间距的方式位于所述桥体之上的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处并且另一方面间接或直接铰接地连结在车辆的框架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12)以成间距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桥体(2)的相对于所述桥体(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纵向中间区域(9)之上,其中,从所述托架侧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12)起,至少一个托架臂(18,19)分别向下朝向所述桥体⑵引导,并且在该处在所述桥体⑵的纵向中间区域(9)的相对的侧边上连结在所述桥体⑵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臂(18,19)和所述桥体⑵之间的区域中构造有自由空间(24),在该自由空间中布置有车辆的横跨所述刚性桥(I)或所述桥体(2)的和/或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伸延的驱动轴(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托架(13)具有带有布置和/或构造在U或V基底的区域中的多点连杆连结区域(12)的U或V形状,从所述基底起构造U或V侧腿的托架臂(18,19)如此向下朝向所述桥体⑵引导,即,使得所述固定托架(13)连同所述桥体(2)环形地限制用于布置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空间(24)。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臂(18,19)以远离所述桥体(2)的纵向中间区域(9)的方式向外弯曲。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体⑵在具有所述纵向中间区域(9)的桥体中间件(3)中设有凸出区域(6),优选地在车辆竖轴方向上观看向下凸出,并且 所述桥体(2)利用在所述凸出区域(6)的两侧联接的桥体过渡区域(10,11)、尤其地利用倾斜地或弯曲地相对于车辆竖轴方向和车辆横向方向伸延的桥体过渡区域(10,11)过渡到桥体侧部件(4,5)中。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臂(18,19)从所述多点连杆连结区域(12)起在限定的角度下倾斜地向外远离所述桥体(2)的纵向中间区域(9)地朝向所述桥体(2)引导。7.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臂在所述纵向中间区域(9)的相对的侧边上连结在相应的桥体侧部件(4,5)处和/或连结在从所述桥体中间件(3)到所述桥体侧部件(4,5)中的桥体过渡区域(10,11)中。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刚性桥组件,其特征在于,单件地或多件地构造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格雷辛格,W·尤林格,T·维特曼恩,
申请(专利权)人: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