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012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5:04
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涉及组合扳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扳手对人手的压强较大,每一个型号内六角扳手只能紧固拆卸一种规格的内六角螺钉,灵活性差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手柄和转接器,手柄采用T型结构,连接端为外花型接口,转接器由套筒、芯轴、推杆、滑环、压簧和内侧扳手组成,手柄与套筒通过花型接口连接,芯轴、压簧、内侧扳手均安装在套筒内部,滑环安装在套筒外部,芯轴与内侧扳手通过滑槽连接,推杆与芯轴通过圆孔连接,滑环与推杆通过螺钉连接,压簧位于内侧扳手与套筒的间隙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不同规格的转接器,每种转接器的内侧扳手与外扳手接口分别对应不同尺寸的内六角扳手,涵盖多种常用的内六角扳手规格,实现了组合式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扳手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
技术介绍
内六角螺钉具有螺纹强度高,便于紧固、拆卸、不容易滑角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机械结构中。内六角螺钉的紧固和拆卸需要采用内六角扳手,现有的内六角扳手都是单个的六棱柱体,广泛使用的内六角扳手分为L型和T型两种,其中的L型内六角扳手在使用时与人 手的接触面积较小,扳手对人手的压强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者加载在扳手上的紧固力;T型扳手在使用时只能紧固和拆卸一种规格的内六角螺钉,导致其使用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扳手对人手的压强较大,每一个型号的内六角扳手在使用时只能紧固和拆卸一种规格的内六角螺钉,灵活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包括手柄,手柄外形为T型结构,连接端为外花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器,转接器主要由套筒、芯轴、推杆、滑环、压簧和内侧扳手组成,手柄与套筒通过花型接口连接,芯轴、压簧、内侧扳手均安装在套筒内部,滑环安装在套筒外部,芯轴与内侧扳手通过滑槽连接,推杆与芯轴通过圆孔连接,滑环与推杆通过螺孔连接,压簧位于内侧扳手与套筒的间隙内,压簧一端抵住套筒,另一端抵住内侧扳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柄采用T型结构,增大了人手部把持面积,减小了扳手对人手的压强,增加了紧固力,便于手持把握,提升了工作时手部的舒适度;手柄与套筒之间的花型接口连接使装置固定十分牢固,拆卸时方便灵活,便于携带和保存。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规格的转接器,每种转接器的内侧扳手与套筒上的外扳手接口分别对应不同尺寸的内六角扳手,涵盖了多种常用的内六角扳手规格,实现了组合式设计;使用时,通过推杆带动芯轴,芯轴同时带动内侧扳手伸出或缩回套筒,当内侧扳手伸出套筒时,使用内侧扳手紧固或者拆卸螺钉,当内侧扳手缩回套筒时,使用外扳手紧固或者拆卸螺钉,实现内侧扳手和外扳手的组合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内六角扳手装置结构简单,小巧灵活,使用范围广,制作成本低,使用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手柄结构示意图4为转接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 5为转接器反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转接器的剖面图;图7为手柄和转接器连接示意图;图8为套筒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套筒反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中A、B和C分别为套筒的右视图、剖面图和左视图;图11为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A、B和C分别为内侧扳手的右视图、正视图和左视图;图13为内花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外花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使用内侧扳手时的过程示意图;图16为使用内侧扳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使用内侧扳手时的剖面图;图18为使用外扳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使用外扳手时的剖面图。图中1、手柄,11、外花型接口,2、转接器,3、套筒,31、内花型接口,32、内扳手接口,33、外扳手接口,34、F型滑槽,4、芯轴,41、第一滑槽,42、第一圆孔,43、第二圆孔,44、第三圆孔,45、第四圆孔,5、推杆,6、滑环,7、压簧,8、内侧扳手,81、第二滑槽,9、滚珠。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包括手柄1,手柄I外形为T型结构,连接端为外花型接口 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器2,转接器2主要由套筒3、芯轴4、推杆5、滑环6、压簧7和内侧扳手8组成,手柄I与套筒3通过花型接口连接,芯轴4、压簧7、内侧扳手8均安装在套筒3内部,滑环6安装在套筒3外部,芯轴4与内侧扳手8通过滑槽连接,推杆5与芯轴4通过圆孔连接,滑环6与推杆5通过螺钉连接,压簧7位于内侧扳手8与套筒3的间隙内,压簧7 —端抵住套筒3,另一端抵住内侧扳手8。所述手柄I周边进行了圆角处理,便于手持把握,提升了工作时手部的舒适度。所述套筒3的一端为内花型接口 31,内花型接口 31与外花型接口 11相适应,套筒3通过内花型接口 31与外花型接口 11的相互配合与手柄I连接,继而实现了转接器2整体和手柄I的紧密连接,套筒3的另一端设有内扳手接口 32和外扳手接口 33。所述套筒3的中部开有两个F型滑槽34,两个F型滑槽34以套筒3的中心线为轴线成中心镜像结构。所述套筒3的内部为直径不同的圆柱形通孔,靠近内花型接口 31端圆柱形通孔的直径大于靠近内扳手接口 32端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内侧扳手8与内扳手接口 32滑动连接,两者间留有O. Imm间隙,保证内侧扳手8在内板手接口 32中能自由伸缩。所述外扳手接口 33的作用相当于外侧扳手,外扳手接口 33的尺寸分别与IOmm内六角扳手、8mm内六角扳手和6mm内六角扳手尺寸一致。所述芯轴4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41,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圆孔42、第二圆孔43、第三圆孔44和第四圆孔45。所述芯轴4的外圆与套筒3的内部圆柱形通孔采用精密配合,保证芯轴4和内侧扳手8安装后轴线同心,且芯轴4可以在套筒3内自由转动。所述第一圆孔42、第二圆孔43、第三圆孔44和第四圆孔45的轴线分别垂直于芯轴4的轴线,其中,第一圆孔42与第三圆孔44轴线共线,第二圆孔43与第四圆孔45轴线共线,两条共线的轴线平行并且分别与芯轴4的轴线相交。所述推杆5的外圆与芯轴4外表面上的四个圆孔均为过盈配合,推杆5数量为两个,两端设有标准螺孔,推杆5穿过套筒3上的F型滑槽34,最终压入芯轴4的圆孔中,即一个推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孔(42)和第三圆孔(44)连接,另一个推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圆孔(43)和第四圆孔(45)连接,使推杆5和芯轴4连接为一体,保证推杆5两端相对于套筒3成轴线对称式,推杆5在F型滑槽34中可以自由滑动。 所述滑环6上设有四个90°沉头螺钉安装孔,与推杆5上的标准螺孔相互配合实现滑环6和推杆5的固定。所述压簧7—端抵住套筒3的端面,端面即为套筒3中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形通孔的交接面,另一端抵住内侧扳手8上的第二滑槽81,压簧7 —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内侧扳手8的尺寸分别与5mm内六角扳手、4mm内六角扳手和3mm内六角扳手尺寸一致。所述内侧扳手8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81,第二滑槽81与第一滑槽41相适应。所述第二滑槽81内安装有滚珠9,滚珠9放置在第二滑槽81内部,滚珠9间留有一定间隙,保证滚珠9能在第二滑槽81内灵活滚动。所述芯轴4通过第二滑槽81内部的滚珠9与内侧扳手8连接,滚珠9可以传递第二滑槽81与第一滑槽41间的旋转运动,同时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因此,滚珠9间要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滚珠9的数量、直径大小是根据第二滑槽81的内环与外环的间距来选择的。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具体工作过程。在自由状态下,内侧扳手8不伸出套筒3,通过改变滑环6在套筒3上的位置,可以调整内侧扳手8伸出或缩回套筒3。当内侧扳手8伸出套筒3时,可使用内侧扳手8紧固或拆卸与之对应的内六角螺钉;当内侧扳手8缩回套筒3中时,可使用套筒3上的外扳手接口33紧固或拆卸与之对应的内六角螺钉,外扳手接口 33的作用等同于外侧扳手。当使用内侧扳手8时,首先推拉滑环6,带动推杆5在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包括手柄(I),手柄(I)外形为T型结构,连接端为外花型接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器(2),转接器(2)主要由套筒(3)、芯轴(4)、推杆(5)、滑环(6)、压簧(7)和内侧扳手(8)组成,手柄(I)与套筒(3)通过花型接口连接,芯轴(4)、压簧(7)、内侧扳手(8)均安装在套筒(3)内部,滑环(6)安装在套筒(3)外部,芯轴(4)与内侧扳手(8)通过滑槽连接,推杆(5)与芯轴(4)通过圆孔连接,滑环(6)与推杆(5)通过螺钉连接,压簧(7)位于内侧扳手(8)与套筒(3)的间隙内,压簧(7)—端抵住套筒(3),另一端抵住内侧扳手(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的一端为内花型接口(31),内花型接口(31)与外花型接口(11)相适应;套筒(3)的另一端设有内扳手接口(32)和外扳手接口(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扳手接口(33)的尺寸分别与10_内六角扳手、8_内六角扳手和6_内六角扳手尺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的中部开有两个F型滑槽(34),两个F型滑槽(34)以套筒(3)的中心线为轴线成中心镜像。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内六角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斌田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