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加工锥形孔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锥形深孔镗削的深孔机床。
技术介绍
镗削圆柱孔已有成熟的技术,镗削锥形浅孔也容易实现。镗削很深的锥孔,其难度在于第一,镗刀杆悬伸量大,镗刀杆容易变形,不容易保证加工质量。第二,浅孔加工中,镗刀径向进给容易实现,而镗削很深的锥孔时,镗刀难以按照镗削浅孔时的方式径向进给。第三,难以直接采用枪钻、BTA钻、DF钻等深孔加工技术完成锥形深孔的镗削。上个世纪,人类攻克了机械加工中深孔加工的技术难题,形成了科学的现代深孔加工技术,但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圆柱深孔的加工,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自导向定尺寸圆柱形刀具,而圆锥孔直径是变量,直接套用深孔加工技术解决锥形深孔的加工有一定难度。·尽管在设计时,人们尽量避免圆锥深孔结构,但在有些情况下,难以完全回避圆锥深孔结构。比如,铸造或注塑时,有时即使是圆柱形工件,往往也要设计拔模斜度,这就使得模具会带有锥孔,而当零件较长时,就使模具具有锥形深孔。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探索了加工锥形深孔的一些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具有局限性,比如只能适应孔径较大的情况,或者,只能适应孔不是太深的情况。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锥形深孔镗削的深孔机床,包括床身(I)、主轴(5)、主轴箱(4)、三爪卡盘(3)、中心架(33)、回转件(32)、输油器支架(30)、输油器座(29)、溜板(26)以及镗杆(7)和镗刀(10),输油器支架(30)根据工件的长度固定于床身(I)导轨上,输油器支架(30)上固连输油器座(29),回转件(32)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输油器座(29)上,回转件(32)的前端与工件后端面接触,其特征在于镗杆(7)的轴向中心和径向都开孔,镗杆(10)的径向孔内安装镗刀(10),镗杆(7)的轴向孔内设置有双锥面芯杆(9),双锥面芯杆(9)的前端设置两个锥面体、其两个锥面的锥度相等,镗杆(7)上还安装有浮动支撑,浮动支撑包括支撑杆(14)、螺套(12)以及弹簧(16),螺套(12)固定于镗杆(7),支撑杆(14)穿过螺套(12)中心的孔,支撑杆(14)下部带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螺套(12)之间安装有弹簧(16),支撑杆(14)上加工有键槽,键槽内卡有防转销(13);镗刀(10)上开有锥孔,锥孔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镗杆(7)轴线方向,螺套(12)上端面上加工有两个可插入尖嘴钳将螺套(12)拧入镗杆(7)的辅助性连接孔,在螺套(12)底面与镗杆(7)接触的部位上以及螺套(12)中心孔孔壁上都加工有环槽,螺套(12)底面的环槽内和螺套(12)中心孔孔壁的环槽内分别放置螺盖 密封件(17)和浮动支撑密封件(15), 所述的双锥面芯杆(9)的前锥面穿过镗刀(10)上所开设的锥孔,双锥面芯杆(9)的前锥面与锥孔的一侧接触,另一侧分离,双锥面芯杆(9)的后锥面与支撑杆(14)的一端接触,支撑杆(14)该端面的斜度与双锥面芯杆(9)的后锥面相一致,支撑杆(14)的另外一端与工件(2)已镗削过的内孔表面接触,支撑杆(14)该端面的斜度与工件的内孔锥度相一致,浮动支撑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浮动支撑轴线与镗刀轴线平行,且相对于镗杆轴线位于镗刀刀尖的对侧,另外一个浮动支撑轴线与镗刀(10)轴线异面垂直,且位于镗刀(10)的下方;镗杆(7 )的轴向孔内还设置有圆柱芯杆(28 )和螺纹花键芯杆(27 ),双锥面芯杆(9 )与圆柱芯杆(28)、螺纹花键芯杆(27)同轴,双锥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兴全,于大国,庞俊忠,李艳兰,黄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