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2122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8:1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框架、承载片、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框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多个连接元件。外框环绕于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上。这些连接元件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承载片固定在内框底部,背光模组配置在承载片上。显示面板配置在内框上且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外框上,且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较薄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搭载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被众多消费者所青睐。消费者在注重触控显示装置功能的同时,还希望触控显示装置有较薄的外形。在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其中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是依序堆叠在背板上,且在背光模组与背板之间还配置有电池,因此背板需要有足够的厚度以增加其支撑强度,然而,背板的厚度较大会导致触控显示装置较厚,不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虽然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M327036已揭露一种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且中国专利CN201517751及CN1821852也已揭露薄型化的背光模组,但其仍未有效解决触控显示装置中因背板为主要的重量支撑构件而无法薄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具有厚度较薄的优点。为达到上述优点,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框架、承载片、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框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多个连接元件。外框环绕于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上。这些连接元件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承载片固定在内框的底部,而背光模组则是配置在承载片上。显示面板配置在内框上,且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外框上,且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具有底面,底面位于背板上,而内框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还具有第一承载面,而触控面板配置在第一承载面上。相对于上述底面。内框具有第二承载面,且第一承载面相比第二承载面远离上述背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框具有阶梯状承载面,此阶梯状承载面具有低承载面与高承载面,显示面板配置在低承载面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胶带,贴附于内框的高承载面及部分的显示面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池,配置在上述的容置空间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框,胶框配置在内框内,并位于背光模组上方并邻近显示面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带,贴附于胶框与背光模组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该胶框与该背光模组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片具有反射面,且背光模组是配置在反射面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配置在承载片上,光源配置在导光板的一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外框、该背板及该触控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该触控显示装置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天线。在本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是配置在框架的内框的内侧,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框架的外框上,且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大部份重量由框架的连接元件承载,因此背板不需有较高的强度,可减小背板的厚度。另外,连接元件是横向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其可有效利用触控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框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框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I及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110、框架120、背光模组130、显示面板140、触控面板150及承载片155。框架120包括内框122、外框123及多个连接元件124,外框123环绕于内框122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110上。这些连接元件124连接于内框122与外框123之间。承载片155固定在内框122的底部,且背光模组130配置在承载片155上。显示面板140配置在内框122上,且位于背光模组130的上方。触控面板150配置在外框123上,且位于显示面板140的上方。值得一提的是,触控面板150上还可设置用以保护触控面板150的玻璃片(图未示)。详细而言,背板110为平板状结构,其例如是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后盖。外框123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123a及承载面123b,其中底面123a位于背板110上,而承载面123b是用以承载触控面板150。特别的是,内框122具有承载面122a,而承载面123b相比承载面122a远离背板110。也就是说,以背板110为基准来看,承载面123b的高度高于承载面122a。图3为图I所示框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框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内框122是由四根相互连接的承载条122b所构成,其中至少有一根承载条122b具有阶梯状的承载面122a,如图4所示。而此阶梯状承载面122a具有低承载面122e与高承载面122f,高承载面122f与背板110的距离大于低承载面122e与背板110的距离。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40即是配置在低承载面122e上的。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遮光胶带180,贴附在内框122的高承载面122f及部分的显示面板140上,以固定显示面板140与内框122的相对位置。请再次参照图I及图3,由于框架120所承载的部件,例如背光模组130、显示面板140及触控面板150,其重量主要是由连接元件124来支撑。如此一来,即可减轻背板110的负重,进而可使用厚度较小的背板110。为了使连接元件124有足够的强度,连接元件124的大小、数量、厚度及排列方式可依照实际的承载需求而定。请再次参阅图I及图2,承载片155可贴附于内框122的底部,且其例如具有反射面155a,而背光模组130即是配置在反射面155a上的。背光模组130例如包括光源133、导光板134及多个光学膜片135。光源133及导光板134配置在承载片155上,且光源133位于导光板134的一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触控显不装置100的背光模组130为侧光式,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130也可为直下式。光学膜片135配置在导光板134上,这些光学膜片135例如包括扩散片或棱镜片,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40则是配置在光学膜片135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电池160、胶框170及柔性电路板(FPC) 175。电池160配置在背板110与内框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图未标示)内。本实施例的胶框170例如是两垂直连接的条状物,其配置在内框122内,并位于背光模组130上方而邻近显示面板140,用以进一步限制显示面板140在内框122上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胶框170例如是以胶带(图未示)贴附于背光模组130上。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75设置于该胶框与该背光模组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不装置,包括一背板,一框架,一承载片,一背光模组,一显不面板,及一触控面板;其中 该框架包括一内框,一外框,以及多个连接元件,该外框环绕于该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该背板上,该多个连接元件连接于该内框与该外框之间; 该承载片固定在该内框的底部; 该背光模组配置在该承载片上; 该显示面板,配置在该内框上,且位于该背光模组的上方;以及 该触控面板,配置在该外框上,且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位于该背板上,该内框与该背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还具有一第一承载面,该第一承载面相对于该底面,该触控面板配置在该第一承载面上,且该内框具有一第二承载面,且该第一承载面相比该第二承载面远离该背板。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框具有一阶梯状承载面,该阶梯状承载面具有一低承载面与一高承载面,且该显示面板配置在该低承载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闻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