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锁紧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88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锁紧液压缸,包括缸筒、端盖、导向套、活塞杆、活塞、密封件和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缸筒和活塞为过盈配合,在活塞杆内设有过油孔,在活塞内设有连接油路,过油孔的内端口与连接油路相通,过油孔的外端口位于导向套外的活塞杆上,该外端口作为解锁油口,在活塞的外表面沿轴向还设有与连接油路相通的一道以上的环形导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较大的轴向负载下仍能实现可靠的锁紧,使得活塞及活塞杆在任意行程范围、任意位置保持不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锁紧的液压缸,可在任意位置锁紧活塞,使液压缸在任意行程范围、任意位置保持不变。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一种直线往复运动并承受大载荷的执行元件,在一些特殊场合,要求它长时间并且稳定地支承负载而无“软腿”现象。在实际液压装置中,不管液压锁还是液压缸,内泄漏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而且液压系统由于紧急关机、能量中断、系统损坏等导致的压力下降也会影响液压缸活塞在停留位置产生行程变化,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软腿”,使得活塞无法在任意行程范围、任意位置保持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机械锁紧液压缸,在较大的轴向负载下仍能实现可靠的锁紧,使得活塞及活塞杆在任意行程范围、任意位置保持不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机械锁紧液压缸,包括缸筒、端盖、导向套、活塞杆、活塞、密封件和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缸筒和活塞为过盈配合,在活塞杆内设有过油孔,在活塞内设有连接油路,过油孔的内端口与连接油路相通,过油孔的外端口位于导向套外的活塞杆上,该外端口作为解锁油口,在活塞的外表面沿轴向还设有与连接油路相通的一道以上的环形导油槽。当解锁油口通入高压压力油时,缸筒发生胀大变形,缸筒和活塞由过盈配合变为间隙配合,活塞可作直线往复运动;当解锁油口卸荷后,缸筒恢复原形,锁紧活塞,活塞可停留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过油孔的外端口还设有排气阀;必要时,通过排气阀可排除过油孔内的空气,便于压力油的通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活塞外表面嵌设铜层;可防止在大于锁紧力的外力作用下缸筒内壁被拉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缸筒的前端还设有有杆腔油口 ;使得锁紧功能也可用于双作用油缸;综上所述,本技术在较大的轴向负载下仍能实现可靠的锁紧,使得活塞及活塞杆在任意行程范围、任意位置保持不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由图I所示,该机械锁紧液压缸,包括缸筒I、端盖2、导向套3、活塞杆4、活塞5、密封件6、有杆腔油口 7和无杆腔油口 8,缸筒I和活塞5为过盈配合,在活塞5外表面嵌设铜层5a,在活塞杆4内设有过油孔9,在活塞5内设有连接油路10,过油孔9的内端口与连接油路10相通,过油孔9的外端口位于导向套3外的活塞杆4上,该外端口作为解锁油口11,在该外端口还设有排气阀12,在活塞5的外表面沿轴向还设有与连接油路10相通的七道环形导油槽13。使用时,当解锁油口 11通入高压压力油时,缸筒I发生胀大变形,缸筒I和活塞5由过盈配合变为间隙配合,活塞5可作直线往复运动;当解锁油口 11卸荷后,缸筒I恢复原形,锁紧活塞5,活塞5可停留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七道环型导油槽13,使缸筒膨胀变形为规则的圆柱形,而非单一的鼓形,便于活塞5的灵活移动;必要时,通过排气阀12可排除过油孔9内的空气,便于压力油的通入;铜层5a可防止在大于锁 紧力的外力作用下缸筒内壁被拉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机械锁紧液压缸,包括缸筒、端盖、导向套、活塞杆、活塞、密封件和无杆腔油ロ,其特征在于缸筒和活塞为过盈配合,在活塞杆内设有过油孔,在活塞内设有连接油路,过油孔的内端ロ与连接油路相通,过油孔的外端ロ位于导向套外的活塞杆上,该外端ロ作为解锁油ロ,在活塞的外表面沿轴向还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邦柱叶立轩王德华戴元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