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室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53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洞室支护结构。它包括格栅拱架,在格栅拱架的顶部拱架上沿轴向设有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形成管棚,在格栅拱架上还设有喷锚支护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格栅拱架、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形成管棚取代了传统管棚结构,可使用边开挖边灌浆的方法,适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下工程,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投资成本较低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格栅拱架结合自钻式锚杆、喷砼的柔性支护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型钢拱架支护结构,施工安全性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洞室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管棚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施工方法,在日本、美国及欧美各国广泛采用,在我国的山岭隧道,大跨度、大断面隧道以及对施工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穿越建筑物、铁路、公路等浅埋隧道工程)中大量应用。但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下工程,如溶蚀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及溶蚀·质充填的不良洞段,采用传统管棚支护结构带来了施工工期较慢、施工安全性较差、投资较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下工程,施工快速方便、施工安全性较高、投资成本较低的洞室支护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格栅拱架I,在格栅拱架I的顶部拱架上沿轴向设有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2形成管棚,在格栅拱架I上还设有喷锚支护结构3。上述的洞室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格栅拱架I是由II级钢筋构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采用格栅拱架、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形成管棚取代了传统管棚结构,可使用边开挖边灌浆的方法,适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下工程,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投资成本较低优点。并且,本技术采用格栅拱架结合自钻式锚杆、喷砼的柔性支护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型钢拱架支护结构,施工安全性较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的标记为1-格栅拱架,2-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3-喷锚支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如图I所示,它包括现有常规的格栅拱架1,在格栅拱架I的顶部拱架上沿轴向安装连接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2形成管棚,在格栅拱架I上还施工设置常规的喷锚支护结构3。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稳定性,所述的格栅拱架I可采用II级钢筋构成。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室支护结构,它包括格栅拱架(1),其特征在于在格栅拱架(I)的顶部拱架上沿轴向设有自钻式锚杆及辅助导管(2)形成管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申献平向国兴罗代明邵红艳贾云袁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