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敦盛专利>正文

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427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2:59
一种吸入扩散过滤装置,装设于工业供水系统中的一吸入导管与一水泵之间,该水泵取得该吸入导管内的流体,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包括有一与该吸入导管连接的弯管体,一与该水泵连接的转接管体,以及一设于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内的过滤部。该弯管体具有一第一焊接面,该转接管体具有一第二焊接面,该弯管体与该转接管体藉该第一焊接面与该第二焊接面焊接,该过滤部包含有多个过滤孔以及至少一切割该流体的导流部。使用者可配合不同规格的水泵,自由选择不同规格的转接管体与弯管体焊接,搭配出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规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过滤装置,尤指ー种吸入扩散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一エ厂的用水系统的管路配置中,会在水泵与吸入导管间架设ー过滤器,以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使用这些水的设备因杂质累积产生堵塞或因掺入杂质而发生故障。早期的过滤器是ー种Y形的过滤器,接设于吸入导管后,其末端必须接设ー连接水泵的弯管来缓冲进入水泵内的水流冲力。然而,此种过滤器安装的位置较高,安装不易,同时维修也相当麻烦,且必须要加装一弯管来缓冲进入水泵内的水流冲力,增加安装成本,此外,虽加装该弯管得以缓冲水流冲力,但同时也使水流经过该弯管后产生涡流,会影响该水泵 的运作,故后来有改良出综合Y形过滤器与弯管优点的鋳造式扩散器。请參阅图I及图2,改良过后的鋳造式扩散器3装设于上述弯管的位置,一端接设一吸入导管1,另一端接设ー水泵2,该铸造式扩散器3包含有一与该吸入导管I连接的吸入端ロ 31,一与该吸入端ロ 31呈垂直方向并连接该水泵2的排出端ロ 32,以及ー设于该铸造式扩散器3内的过滤桶33,该排出端ロ 32内设有至少一切割水流避免涡流产生的导流片34,如此可減少安装弯管的材料成本,其设置的位置较低,減少了安装成本且方便安装,并具有稳流效果。但是,鋳造式扩散器3以铸造方式成型,其具有固定规格且造价昂贵,若要配接不同规格的水泵2,则需配合水泵2的规格连接一连接短管4,该连接短管4 一端连接该排出端ロ 32,另一端连接该水泵2,将从该排出端ロ 32排出的水引导至该水泵2内,如此虽减少了弯管的材料成本,却又多了连接短管4的材料成本。又该铸造式扩散器3具有一清洁端ロ 35可供使用者清洁内部,该清洁端ロ 35装设有一封闭该清洁端ロ 35的盖板36,该盖板36藉多个沿该盖板36圆周设置的螺丝37与该清洁端ロ 35锁固并封闭该清洁端ロ35。此种封闭结构无论在要清洁该铸造式扩散器3内部而开启该清洁端ロ 35时,或清洁完毕要再度封闭该清洁端ロ 35时,都需进行繁复的エ序以安装或拆卸盖板36圆周上的多个螺丝37,耗时耗力。因此,鋳造式扩散器虽解决了部分Y形过滤器的问题,但无法配接不同规格的水泵,故仍需连接一连接短管而增加材料成本与安装エ序,且具有清洁内部不易及造价昂贵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与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鋳造式扩散器无法直接配接不同规格的水泵,仍需连接一连接短管増加材料成本与安装エ序,且具有清洁内部不易及造价昂贵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吸入扩散过滤装置,装设于エ业供水系统中的一吸入导管与一水泵之间,该水泵经由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过滤后,取得该吸入导管内的流体。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包括有一与该吸入导管连接的弯管体、一与该水泵连接的转接管体,以及ー设于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内的过滤部。该弯管体包含有一与该吸入导管连接取得该吸入导管内流体的吸入端ロ部,以及一与该吸入端ロ部连接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第一连接端ロ部,以及一位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周缘与该转接管体连接的第一焊接面。该转接管体包含有一与该水泵连接排出该流体至该水泵的排出端ロ部,以及一与该排出端ロ部连接的转接部,该转接部具有一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ロ部,以及ー位于该第二连接端ロ部周缘与该第一焊接面焊接的第二焊接面,该弯管体与该转接管体连通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过滤部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有多个过滤孔,以及至少一与该转接部抵靠并切割该流体的导流部。进ー步地,该主体还包括一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同轴设置的清洁端ロ部,该弯管体还包括一封闭该清洁端ロ部的封闭组件。进ー步地,该封闭组件包含有一与该清洁端ロ部连接的连接段,一与该过滤部抵靠并封闭该清洁端ロ部的遮蔽部,以及ー套接该遮蔽部与该连接段的固定部。进ー步地,该连接段具有一第一凸部,该遮蔽部具有一第二凸部,该固定部具有容设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的一限位槽,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容设于该限位槽内,组合该遮蔽部与该连接段。进ー步地,该固定部为ー机械接头。进ー步地,该弯管体还包括有一设于该主体底部并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排废阀体。进ー步地,该转接管体还包括ー设于该过滤部与该排出端ロ部之间受该过滤部与该排出端ロ部抵靠的密合部。进ー步地,该吸入端ロ部与该主体焊接设置。进ー步地,该排出端ロ部与该转接部焊接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由一弯管体与一转接管体焊接而成,可依不同水泵的规格自由选择合适规格的该转接管体与该弯管体焊接,不像铸造式扩散器为统ー规格,需搭配额外加装一连接短管来与水泵连接。2.本技术藉由焊接ー连接段,可以ー固定部来固定该遮蔽部与该连接段,使该遮蔽部封闭该清洁出口端,不需要沿该遮蔽部周缘锁固多个螺丝,方便拆装。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鋳造式扩散器的使用装配示意图;图2为现有鋳造式扩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吸入扩散过滤装置的使用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吸入扩散过滤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吸入扩散过滤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參阅图3、图4及图5,为吸入扩散过滤装置的使用装配示意图、结构分解示意图及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为ー种吸入扩散过滤装置,装设于エ业供水系统中的一吸入导管I与一水泵2之间,该水泵2经由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100过滤后,取得该吸入导管I内的流体。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100包括有一与该吸入导管I连接的弯管体5、一与该水泵2连接的转接管体6,以及ー设于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100内的过滤部8。该弯管体5包含有一与该吸入导管I连接取得该吸入导管I内流体的吸入端ロ部51,以及一与该吸入端ロ部51连接的主体52,该主体52具有一第一连接端ロ部521,以及一位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521周缘与该转接管体6连接的第一焊接面522。该转接管体6包含有一与该水泵2连接排出该流体至该水泵2的排出端ロ部61,以及一与该排出端ロ部61连接的转接部62,该转接部62具有一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521连接的第二连接端ロ部621,以及一位于该第二连接端ロ部621周缘与该第一焊接面522焊接的第二焊接面622,该弯管体5与该转接管体6连通而形成一容置空间7。该过滤部8设于该容置空间7内,包含有多个过滤孔81,以及至少一与该转接部62抵靠并切割该流体的导流部82。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主体52为一三通管,该转接部62为ー渐缩管,该主体52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521周缘具有该第一焊接面522,该转接部62于该第二连接端ロ部621周缘具有该第二焊接面622,藉由该第一焊接面522与该第二焊接面622相互焊接以连通该主体52与该转接部62。并且于本实施方式中,与该吸入导管I连接的该吸入端ロ部51与该主体52焊接设置,与该水泵2连接的该排出端ロ部61与该转接部62焊接设·置,故该吸入导管I内的流体可通过该主体52与该转接部62,通过该过滤部8上的多个过滤孔81过滤流体中的杂质及脏物,使进入该水泵2中的流体是干净无杂质的,其中该转接部62与该排出端ロ 61间更可依使用者需求连接一延长短管(图未示),以连接不同规格长度的水泵2。此外,虽然本技术设置的位置为管线转弯处,但该过滤部8内的导流部82可切割该流体,打乱流体的流向,因此可避免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吸入扩散过滤装置,装设于エ业供水系统中的一吸入导管与一水泵之间,该水泵取得该吸入导管内的流体,其特征在于,该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包括有 ー弯管体,包含有一与该吸入导管连接取得该吸入导管内流体的吸入端ロ部,以及ー与该吸入端ロ部连接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第一连接端ロ部,以及一位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周缘的第一焊接面; 一转接管体,包含有一与该水泵连接排出该流体至该水泵的排出端ロ部,以及一与该排出端ロ部连接的转接部,该转接部具有一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ロ部,以及一位于该第二连接端ロ部周缘与该第一焊接面焊接的第二焊接面,该弯管体与该转接管体连通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 ー过滤部,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有多个过滤孔,以及至少一与该转接部抵靠并切割该流体的导流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吸入扩散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还包括一与该第一连接端ロ部同轴设置的清洁端ロ部,该弯管体还包括一封闭该清洁端ロ部的封闭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敦盛
申请(专利权)人:杨敦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