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229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育袋,其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所述袋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具有一开口,所述培育腔内盛放有为马铃薯组培苗提供养料的培养基,剪切后的马铃薯茎段放置于所述培养基内,所述培育袋的开口通过一密封机构密封;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容器来培育组培苗,首先,培育袋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破碎;其次,培育袋体积小,重量轻,在运输途中,明显增加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再次,袋状苗不占培育空间,可大量节省培养室的面积,同时节约培育基的用量,还节约大量电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育苗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育袋,尤其涉及一种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密封培育且便于运输的培育袋。
技术介绍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组织培养突出的优点是“快”,通过这一方法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扩大植物的数量,以一个茎尖或一小块叶片为基数,经组织培养一年内可增殖到10000 5000000株甚至更多。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而且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例如,作为补充粮食缺口重要作物的马铃薯,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例如四川省就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项目,狠抓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科技示范,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使得很多企业单位需要进购大量马铃薯组培苗,由于马铃薯的生活习性,多数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大棚网室都建立在冷凉的山上,而组织培养实验室则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城市。因此,组织培养实验室内培养出的试管苗,需通过运输工具运至建立于山上的大棚网室。目前,常规组织培养均采用玻璃容器进行培育,因此,培育好的马铃薯组培苗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玻璃容器破碎。另外,由于玻璃容器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运输过程中会增加运输成本,运载量受限。而且,在培养室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培养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培养基的利用率也不高,导致组培苗的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培育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培育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培育袋,其适用于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密封培育,所述培育袋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所述袋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具有一开口,所述培育腔内盛放有为马铃薯组培苗提供养料的培养基,剪切后的马铃薯茎段放置于所述培养基内,所述培育袋的开口通过一密封机构密封。较佳地,所述密封机构为铝制袋夹或封口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培育袋,其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所述袋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具有一开口,所述培育腔内盛放有为马铃薯组培苗提供养料的培养基,剪切后的马铃薯茎段放置于所述培养基内,所述培育袋的开口通过一密封机构密封;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容器来培育组培苗,首先,培育袋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破碎;其次,培育袋体积小,重量轻,在运输途中,明显增加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再次,袋状苗不占培育空间,可大量节省培养室的面积,同时节约培育基的用量,还节约大量电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育苗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培育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培育袋装有组培液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培育袋装的铝制袋夹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培育袋装的装有培育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培育袋在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I-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培育袋I,其适用于对马铃薯组培苗3进行密封培育,所述培育袋I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10,所述袋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I具有一开口 20,所述培育腔内盛放有为马铃薯组培苗提供养料的培养基2,剪切后的马铃薯茎段放置于所述培养基2内,所述培育袋I的开口通10过一密封机构密封;其中,所述密封机构为铝制袋夹30或封口机。优选地,所述铝制袋夹30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夹持片310及第二夹持片320,第一夹持片310与第二夹持片320相互配合将袋体10的开口 20夹紧密封,以对袋体10进行灭菌处理。相应地,采用本技术的培育袋对马铃薯袋装组培苗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无菌条件下,将配置好的马铃薯组培苗液体培养基分装在聚丙烯材质的袋体中,用自制铝制袋夹夹住聚丙烯材质的袋体的开口,在121°C _125°C条件下,灭菌15-20分钟,冷却备用;(2)在无菌条件下,将剪切好的马铃薯茎段放入步骤(I)灭菌后的聚丙烯材质的袋体中;(3)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2)接种马铃薯后的聚丙烯材质的袋体用封口机将其开口进行密封,培养15-20天后即得所述马铃薯袋装组配苗。结合图I-图5所示,对利用本技术培育袋I进行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的方法及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运输的方法进行说明。培育时,首先在无菌条件下将配置好的马铃薯组培苗液体培养基2分装在聚丙烯材质的袋体10中,用自制铝制袋夹30夹住聚丙烯材质的袋体10的开口 20,在121°C -125°C条件下,灭菌15-20分钟后,冷却备用;接着,在无菌条件下,将剪切好的马铃薯茎段放入灭菌后的聚丙烯材质的袋体10中;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接种马铃薯后的聚丙烯材质的袋体10用封口机将其开口 20进行密封,培养15-20天后即得所述马铃薯袋装组配苗3。培育后的装有马铃薯组配苗3的培育袋I需运输到大棚网室,因此,将若干装有马铃薯组配苗3的培育袋I依次放置于箱体4中,以便于运输,由于培育袋I的体积小、重量轻,在运输途中,可明显增加运输量。由于本技术的培育袋1,其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10,所述袋体10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I具有一开口 20,所述培育腔内盛放有为马铃薯组培苗提供养料的培养基2,剪切后的马铃薯茎段放置于所述培养基2内,所述培育袋I的开口 20通过一密封机构密封;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10取代现有技术中 的玻璃容器来培育组培苗,首先,培育袋I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破碎;其次,培育袋I体积小,重量轻,在运输途中,明显增加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再次,培育袋I装有的培育苗不占培育空间,可大量节省培养室的面积,同时节约培育基2的用量,还节约大量电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育苗成本。本技术所述的培育袋1,不仅可以用来培育马铃薯组培苗,还可以用来培育其他的组培苗,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育袋,适用于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密封培育,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袋包括聚丙烯材质的透明的袋体,所述袋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一培育腔,所述培育袋具有ー开ロ,所述培育腔内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献雅左戈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