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17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负荷平衡(例如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的平衡、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平衡)的均衡化、提高了系统COP的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冷冻循环装置(100)使由多台室内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地运行多台室内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空调装置或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涉及能够实现系统COP的提高的。
技术介绍
以往,也存在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作为那样的系统,提出“一种构成冷冻循环而形成的多功能热泵系统,该多功能热泵系统具备I台压缩机,由连接了该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蓄冷 能槽及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通过对制冷剂向各个热交换器的流动进行切换,能够进行制冷制热 热水供给 蓄热 蓄冷的单独运行及它们的复合运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 - 270920号公报(图I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以往已知包含记载于专利文献I的那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使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平衡而提高系统COP的技术。然而,实际上利用者需要的空调负荷、热水供给负荷在时间段、必要量存在差异,因此,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使系统COP提高了的效率良好的运行。例如,在夏季,制冷负荷变大的情况主要是在白天,热水供给负荷变大的情况为泡澡、淋浴等利用得多的夜间,与空调负荷、热水供给负荷对应的运行时间段不同很平堂巾o另外,在以往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在小容量运行时,由变频器进行低速运行的压缩机的马达效率变差,因此,还存在能量消耗效率恶化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中,在运行条件成为了制热过负荷小容量运行的场合,高压压力变得过高,因此,还存在发生不能持续运行的事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实现负荷平衡(例如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的平衡、制冷负荷与制热负荷及热水供给负荷的平衡)的均衡化,使得系统COP提高。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至少I台热源单元、多台利用侧单元、以及至少I台中继单元;该至少I台热源单元至少搭载了空调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该多台利用侧单元至少搭载了利用侧热交换器;该至少I台中继单元处在前述热源单元与前述利用侧单元之间,向前述利用侧单元传递由前述热源侧单元生成了的热能或冷能,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以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传递方法为适用于上述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热源单元中设置热源单元控制器,在前述中继单元中设置中继单元控制器,在前述利用侧单元中设置利用侧单元控制器,通过各控制器的信息传递,使得能够由前述控制器的任一个对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的负荷平衡进行判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以使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所以,能够提高系统C0P,实现节能,并且能够降低运行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传递方法,由于适用于上述冷冻循环装置,所以,能够效率高地·持续进行稳定的运行。·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信息传递的概略构成图。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水供给单元内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实施的通信 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另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下面,根据图I对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在图I中,以冷冻循环装置100为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的场合为例进行表示,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通过利用使制冷剂(空调用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能够同时地供给制冷负荷(冷却负荷)、制热负荷以及热水供给负荷(加热负荷)。而且,包含图I在内,在以下的图中有时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情况不同。冷冻循环装置100由空调用冷冻循环I、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以及热水供给用负荷3构成,空调用冷冻循环I和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以在制冷剂一制冷剂热交换器41中相互的制冷剂、水不搀混地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和热水供给用负荷3以在热介质一制冷剂热交换器51中相互的制冷剂、水不搀混地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上搭载热水供给单元F。[空调用冷冻循环I]空调用冷冻循环I由热源单元A、承担制冷负荷或制热负荷的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成为热水供给用冷冻循环2的热源的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以及中继单元E构成。其中,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相对于热源单元A按并联的方式连接地被搭载。于是,通过设在热源单元A与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之间的中继单元E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发挥出作为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的各自的功能。{热源单元A}热源单元A具有向室内单元B、室内单元C以及热水供给热源用回路D供给热能或冷能的功能。在此热源单元A中,按串联地连接的方式搭载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03、以及储液器104。空调用压缩机101吸入空调用制冷剂,对该空调用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 高压的状态。四通阀102对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室外热交换器103作为蒸发器、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从省略了图示的送风机等供给的空气与空调用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空调用制冷剂蒸发气化或冷凝液化。储液器104配置在空调用压缩机101 的吸入侧,存积过剩的空调用制冷剂。而且,储液器104只要为能够存积过剩的空调用制冷剂的容器即可。另外,在热源单元A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中继单元E之间的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上设置仅在规定的方向(从热源单元A到中继单元E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的单向阀105a,在四通阀102与中继单元E之间的低压侧连接配管107上设置仅在规定的方向(从中继单元E到热源单元A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动的单向阀105b。另外,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由第一连接配管130和第二连接配管131连接;该第一连接配管130连接单向阀105a的上游侧(连接部分a)与单向阀105b的上游侧(连接部分c);该第二连接配管131连接单向阀105a的下游侧(连接部分b)与单向阀105b的下游侧(连接部分d)。在第一连接配管130上设置仅在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到高压侧连接配管106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05c。在第二连接配管131上也设置仅在从低压侧连接配管107到高压侧连接配管106的方向容许空调用制冷剂的流通的单向阀105d。{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具有接受来自热源单元A的热能或冷能的供给而承担制热负荷或制冷负荷的功能。在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中,按串联地连接的方式搭载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和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118。另外,以在室内单元B及室内单元C中分别并联地搭载了 2台空调用节流装置117和2台室内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ー种冷冻循环装置,具备至少I台热源单元、多台利用侧单元、以及至少I台中继单元; 该至少I台热源单元至少搭载了空调压缩机及热源侧热交換器; 该多台利用侧单元至少搭载了利用侧热交換器; 该至少I台中继单元处在前述热源单元与前述利用侧单元之间,向前述利用侧单元传递由前述热源侧单元生成了的热能或冷能, 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 按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实施的冷却负荷与加热负荷均衡的方式使前述多台利用侧单元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正在实施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比正在实施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大时, 由前述任一个运行都未实施的利用侧单元实施加热负荷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干 当处在没有冷却负荷的状态并且加热负荷也小、压缩机运行频率低时,或外气温度及室内温度都高、高压压カ高吋, 判定正在实施冷却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比正在实施加热负荷运行的利用侧单元的负荷的合计负荷大。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贤治高田茂生薮内宏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