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及生产连接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1171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3:59
一种连接组件(2),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7)和驱动齿轮(6),所述壳体(7)包括具有第一凸缘部分(10)的第一壳体部件(8)和具有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9),所述驱动齿轮(6)包括支撑面(65)和用于容纳壳体的容纳部分(63),所述支撑面(65)在侧向上界定所述容纳部分的边界,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部分被轴向地布置在驱动齿轮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部分(12)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分被焊接至所述驱动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生产连接组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连接组件,并且涉及一种生产这种连接组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连接组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例如,它们可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一个输入部件以及传动地连接至所述输入部件的两个输出部件,并且所述两个输出部件相对于彼此具有差动效应。以此方式,例如当车辆通过弯道时实现了输出部 件的不同速度。还有一种连接组件是公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例如用于选择性地驱动由多个轴驱动的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次驱动轴的联接件。通过DE102007004709A1公知一种正齿轮差速器。所述正齿轮差速器包括固定至壳体的环形驱动齿轮。所述壳体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至环形驱动件的两个壳体部件。通过US2009/0266198A1公知一种差速器壳体组件,所述差速器壳体组件具有焊接至彼此以便安装和固定环形圈的第一和第二半壳。通过DE19716386C2公知一种用于分时四轮驱动车辆的差速器装置。所述差速器装置包括外差速器壳体、内差速器壳体、邻近所述内差速器壳体的离合器构件、一对爪式离合器、布置在所述内差速器壳体中的差速器齿轮系统以及用于致动所述离合器构件的致动器本体。爪式离合器中的一个与内差速器壳体连接,同时爪式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离合器构件上形成。通过DE102004034736A1公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轴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托架以及连接至冠齿轮的差速器盖。所述差速器托架通过径向焊接连接至差速器盖并连接至冠齿轮。为了这种目的,差速器托架在其圆周上、冠齿轮支撑件的凸缘区域中包括与差速器盖的分段接合的凹部。以此方式,差速器托架和差速器盖接触冠齿轮,并且所述三个部件可仅通过一次径向焊接来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地说是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允许简单且低成本的生产和装配过程的连接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这种连接组件的适当方法。通过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更具体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连接组件来实现所述目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和具有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并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分和在侧向上界定所述容纳部分的边界的支撑面,所述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部分轴向地布置在所述驱动齿轮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部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凸缘部分焊接至所述驱动齿轮。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的群组中,仅所述第二凸缘部分被焊接至驱动齿轮。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凸缘部分分别相对于驱动齿轮、第二凸缘部分保持非焊接连接。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用于生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生产和装配费用特别低。仅需要单次焊接来将三个部件-即驱动齿轮、第一壳体部件以及第二壳体部件彼此连接牢固地连接。这意味着,生产可以特别快速并且低成本地执行。此外,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连接装置-例如螺栓,所以所述连接组件特别轻质。驱动齿轮更具体地是诸如齿圈或冠齿轮形式的齿式齿轮。所述齿式齿轮用于将扭矩引入连接组件。除了齿式齿轮,还可以使用带轮或链盘来引入扭矩。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内,所述连接组件意指一种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组件,在所述组件中三个或更多个部件彼此连接,其中扭矩可从所述连接组件的部件中的一个-即驱动齿轮直接传递至所述连接组件的至少另一个部件一即第二壳体部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分配通过驱动齿轮传递的扭矩并且将扭矩传递到两个输出部件的差速器。进一步的应用可以是用于根据需要连接由多个轴驱动的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次驱动轴的联接件。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以及具有第二凸缘部分的 第二壳体部件布置在驱动齿轮的容纳部分中。其优点在于仅须加工容纳部分中的一个面,所述面形成第一凸缘部分以及第二凸缘部分的定心座。以此方式,能够实现改进的径向振摆和轴向振摆状况。然而,还能够使驱动齿轮包括用于第一凸缘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用于第二凸缘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可分别具有不同直径。容纳部分的内部面以及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的外部面优选地是柱状的,以使它们容易生产,例如通过车削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外径。然而,还可想像的是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以及相应的容纳面为圆锥形。以此方式,能够生成高的摩擦力。在插入两个凸缘部分的情况下,第二凸缘部分的侧面优选地至少大体上与驱动齿轮的侧面齐平。换句话说,第二凸缘部分的侧面与驱动齿轮的侧面至少大体上在径向平面中对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可沿轴向进行焊接。此外,在焊接第二凸缘部分和驱动齿轮之后由收缩导致的变形是对称的。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在与支撑面径向重叠的部分区域,第一凸缘部分延伸比第二凸缘部分更短的轴向距离。已经提出,仅第二凸缘部分焊接至驱动齿轮,其中结合区域在驱动环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分之间,更具体地说结合区域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凸缘部分被焊接部冷却时发生的收缩力轴向地加载。以有利的方式,在焊接操作之后发生的焊接部件的收缩用于在第一凸缘部分中生成轴向预紧。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提出至少在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凸缘部分与驱动齿轮的容纳部分之间形成还可称为压配合的过盈配合。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提出在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凸缘部分与容纳部分之间也形成这种过盈配合。在焊接操作之后,第一凸缘部分被轴向地固定在驱动齿轮的支撑面与第二凸缘部分之间。驱动齿轮的支撑面优选地通过驱动齿轮的内部环形凸缘形成,所述内部环形凸缘从容纳部分的内部面向内径向延伸。显而易见的是,除了内部环形凸缘,还可提供在侧向上界定容纳部分的边界并且由此形成轴向止动部的多个周向分布的凸缘分段或驱动分段。由于过盈配合,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通过径向预紧被定位在驱动齿轮中,从而甚至在未焊接状态下,必须施加一定的扭矩来使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相对于驱动齿轮旋转。在焊接操作之后,由于在冷却过程期间发生的收缩力以及所产生的轴向预紧,使第一壳体部件相对于驱动齿轮旋转所需的扭矩明显增加,更具体地说超出其数值的两倍。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在焊接操作之后,预紧力非常高以致于在不需要提供任何额外的抗旋转装置的情况下防止第一壳体部件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和驱动齿轮的旋转。如果至少一个部件-驱动齿轮或第二凸缘部分、优选地是两者都包括具有某种几何形状的环形唇缘,那么就可实现特别高的轴向预紧。所述环形唇缘应当理解为分别是驱动齿轮和第二凸缘部分的一部分,所述环形唇缘包括离开相应部件的轴向延伸部件。在第二凸缘部分被插入到容纳部分中的情况下,环形唇缘优选地至少部分彼此表面接触。在环形唇缘之间,在结合区域的侧向端的区域中,可选择性地设置用于容纳焊丝的V槽。在环形唇缘之间形成并且在后期步骤中被焊接的结合区域优选地通过驱动齿轮内及第二凸缘部分内的环形凹部在侧向上界定边界。更具体地,通过容纳部分的柱状内部面中的第一环形槽以及第二凸缘部分的柱状外部面中的第二环形槽来形成内凹部。根据优选实施方式,驱动齿轮和/或第二壳体部件,在侧面包括布置成距离结合区域某一径向距离的环形凹部。所述环形侧凹部优选地在轴向上至少沿环形唇缘的轴向长度的一半延伸,更具体地说至少延伸至环形槽。所述环形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30 DE 102009056087.41.ー种连接组件,更具体地是ー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中的连接组件,包括 壳体(7),所述壳体(7)包括具有第一凸缘部分(10)的第一壳体部件(8)和具有第二凸缘部分(12)的第二壳体部件(9);以及 驱动齿轮(6),所述驱动齿轮(6)包括用于容纳壳体(7)的至少ー个容纳部分(63)以及在侧向上界定所述容纳部分¢3)的边界的支撑面(65),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8)的第一凸缘部分(10)轴向地布置在驱动齿轮¢)的支撑面(65)与第二壳体部件(9)的第二凸缘部分(12)之间,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10,12)中,仅第二凸缘部分(12)被焊接至驱动齿轮(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状态,第二凸缘部分(12)与壳体部件(8)的侧面(73)至少大约齐平,所述侧面(73)在侧向上界定容纳部分(63)的边界。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干,仅所述第二凸缘部分(12)被焊接至驱动齿轮出),其中所述驱动齿轮(6)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分(12)之间的结合区域更具体地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凸缘部分(10)被焊接部冷却时生成的收缩カ轴向加载。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分(63)包括柱状内部面,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10,12)包括柱状外部面,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分(10)和所述第二凸缘部分(12)更具体地包括相同的外径。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壳体部件(8)的第一凸缘部分(10)与驱动齿轮¢)的容纳部分¢3)之间形成有过盈配合(压配合)。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部件-即驱动齿轮(6)和第二凸缘部分(12)中的至少ー个包括位于结合区域中的环形唇缘(68,69)。7.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8)与所述驱动齿轮(6)或所述第二壳体部件(9)之间设置抗旋转装置(74,76),所述抗旋转装置(74,76)防止第一壳体部件(8)相对于驱动齿轮(6)或第二壳体部件(9)旋转。8.如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迈尔E迈尔霍费尔O罗特K米勒J韦纳
申请(专利权)人: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