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816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燃气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燃气灶,包括面板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腔体、外火盖和中心火盖,所述混气腔体包括外腔体和中心腔体,所述外火盖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之上,所述中心火盖放置于所述中心腔体之上,还设置有一中心盛液盘,该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用于收集、盛放滴落到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液体;所述中心盛液盘与外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与所述面板的底部的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间隙,用于为所述燃烧器提供二次空气。中心盛液盘的设置,使滴落到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液体得以有效收集,使燃气灶更易于保持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背景技木现有的燃气灶的燃烧器一般自内向外有多圈火孔,众所周知,燃烧需要氧气,而燃烧时外圈火孔形成的火焰会阻止空气向内圈火孔流动,进而造成内圈火孔的燃烧不充分。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燃气灶一般在面板上侧或下侧设置有二次空气供应通道,为内圈火孔的燃烧供应空气。对于在燃气灶面板下侧设置二次空气供应通道的情況,烹饪中易有杂物通过该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既不卫生,也易于造成燃气灶内部器件的损坏。为解决这ー难题,目前一般在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设置ー炉头柵。但是,即使设置炉头栅,虽然可以防止体积较大的固体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却仍无法 防止液体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可以说,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对于在燃气灶面板上侧设置二次空气供应通道的情况,虽然不会发生液体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的情況,但仍会有液体滴落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情况发生,且二次空气供应通道本身易于附着污物,不卫生,也不易于清洁。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正是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ー种燃气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燃气灶,包括面板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腔体、外火盖和中心火盖,所述混气腔体包括外腔体和中心腔体,所述外火盖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之上,所述中心火盖放置于所述中心腔体之上,还设置有一中心盛液盘,该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用于收集、盛放滴落到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液体;所述中心盛液盘与外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与所述面板的底部的空间相连通;所述第ー间隙,用于为所述燃烧器提供二次空气。中心盛液盘的设置,使滴落到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液体得以有效收集,使燃气灶更易于保持清洁。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从面板下侧供应二次空气情况下,液体易于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这ー技术难题。可选的,所述外腔体的朝向所述中心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台结构;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突台结构之上。这样,既易于实现,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所述中心盛液盘的安装,并可方便地取出清洁。可选的,所述中心腔体的朝向所述外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台结构;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突台结构之上。这样,既易于实现,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所述中心盛液盘的安装,并可方便地取出清洁。可选的,所述外腔体和中心腔体之间连接有连接部;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这样,既易于实现,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所述中心盛液盘的安装,并可方便地取出清洁。可选的,所述中心盛液盘上设置有供所述中心腔体和/或点火针和/或热电偶通过的通孔。可选的,所述中心盛液盘的边沿处设置有向上的凸起。可选的,所述中心盛液盘由外表面设置有搪瓷层的冷轧板制成。可选的,还设置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设置于所述中心盛液盘的上方,所述装饰盖 在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方向上遮挡住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装饰盖与中心盛液盘之间设置有第ニ间隙;二次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后流向所述燃烧器。这样,基本上完全克服了从面板下侧供应二次空气情况下,液体易于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这ー技术难题。可选的,所述装饰盖上设置有出气ロ ;二次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出气ロ后流向所述燃烧器。这样,基本上完全克服了从面板下侧供应二次空气情况下,液体易于通过二次空气供应通道进入燃气灶内部这ー技术难题。此外,出气ロ的设置,有助于提升燃气灶整体外观的美感。可选的,所述装饰盖采用圆形的片体结构;所述出气ロ设置于所述装饰盖的中心处。可选的,所述装饰盖的外边沿处向下延伸出ー圈侧壁。可选的,所述外腔体的朝向所述中心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台结构;所述装饰盖放置于所述突台结构之上。这样,既易于实现,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所述装饰盖的安装。可选的,所述装饰盖与中心盛液盘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选的,所述装饰盖的出气ロ处向所述中心盛液盘傾斜。这样,有助于将滴落到所述装饰盖上的液体引流到所述中心盛液盘。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中心盛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中心盛液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中心盛液盘后的另ー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中心盛液盘和装饰盖三者之间的装配关系不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中心盛液盘及装饰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火盖、中心盛液盘及装饰盖后的结构不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火盖、中心盛液盘及装饰盖后的另一结构不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燃烧器底座安装火盖、中心盛液盘及装饰盖后的首Ij视图。关于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I-外火盖,2-中心火盖,3-外腔体,4-中心腔体,5-中心盛液盘,6_装饰盖,7_连接部,8-突台结构,9-第一间隙,10-第二间隙,11-出气ロ,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首先需要予以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讲的燃气灶,应扩大理解为ー切设置有燃烧器的灶具,其具体气源类型不限,可以是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 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进行类似应用的气源。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燃气灶实施例,參见附图I至10。该燃气灶包括面板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混气腔体、外火盖I和中心火盖2,混气腔体包括外腔体3和中心腔体4,外火盖I放置于外腔体3之上,中心火盖2放置于中心腔体4之上。此外,该燃气灶还设置有一中心盛液盘5,该中心盛液盘5放置于外腔体3与中心腔体4之间,用于收集、盛放滴落到外腔体3与中心腔体4之间的液体。该中心盛液盘5由外表面设置有搪瓷层的冷轧板制成。如图4和10所示,中心盛液盘5与外腔体3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间隙9,该第一间隙9与面板的底部的空间相连通。该第一间隙9,用于从面板的底部向燃烧器提供二次空气。如图I所示,外腔体3和中心腔体4之间连接有连接部7,中心盛液盘5放置于连接部7上。该连接部7还用于安装放置点火针和热电偶。如图2所示,中心盛液盘5上设置有供中心腔体4、点火针和热电偶通过的通孔12。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是ー个通孔12同时供中心腔体4、点火针和热电偶通过的模式,当然实践中也可采用设置三个通孔分别供中心腔体4、点火针和热电偶通过的模式。中心盛液盘5的外边沿处设置有向上的凸起,中心盛液盘5的内边沿处(即通孔12处)也设置有向上的凸起。上述凸起与中心盛液盘5的盘体共同围成用于盛液的腔体。中心盛液盘5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如图5至10所示,该燃气灶还设置有一装饰盖6,装饰盖6设置于中心盛液盘5的上方,装饰盖6采用圆形的片体结构。装饰盖6在垂直于面板的方向上遮挡住第一间隙9,即俯视燃烧器时看不到第一间隙9,如图9所示。装饰盖6上设置有圆形的出气ロ 11,该出气ロ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燃气灶,包括面板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腔体、外火盖和中心火盖,所述混气腔体包括外腔体和中心腔体,所述外火盖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之上,所述中心火盖放置于所述中心腔体之上,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一中心盛液盘,该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用于收集、盛放滴落到所述外腔体与中心腔体之间的液体; 所述中心盛液盘与外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与所述面板的底部的空间相连通; 所述第一间隙,用于为所述燃烧器提供二次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腔体的朝向所述中心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台结构; 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突台结构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腔体的朝向所述外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突台结构; 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突台结构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腔体和中心腔体之间连接有连接部; 所述中心盛液盘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盛液盘上设置有供所述中心腔体和/或点火针和/或热电偶通过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盛液盘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洪刘申昌张神洲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