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0756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力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梁的底部浇注钢纤维轻混凝土,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4)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该施工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叠浇组合梁的受拉区为底部抗拉强度高的钢纤维轻混凝土,既可提高梁的抗裂能力,又可减轻梁的自重;叠浇组合梁的上部采用抗压强度高的高强混凝土,可提高受压区的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方法
,特别涉及ー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轻混凝土 (包括砂轻混凝土和全轻 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性能好等优点,采用钢纤维增强后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钢纤维轻混凝土与轻混凝土相比又増加了抗裂性能好与抗拉强度高的优点,将其用于混凝土结构可起到显著提高结构抗裂能力、减小温度应力、减轻地震影响等作用。但是,由于受到骨料自身強度的限制,钢纤维轻混凝土的抗压強度很难提高到高强混凝土的水平。因此,钢纤维轻混凝土的结构工程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难以有所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施工エ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质量控制和抗拉强度高的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ー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カ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梁的底部浇注钢纤维轻混凝土,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4)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所述钢纤维轻混凝土包括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所述叠浇组合梁的截面为矩形,钢纤维轻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梁高的70%。所述叠浇组合梁的截面为T形,钢纤维轻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腹板高度的90%。所述叠浇组合梁的截面为箱形,钢纤维轻混凝土距离顶板底部的高度为10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I、按照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叠浇组合梁包括底部的钢纤维轻混凝土和上部的高强混凝土,施エ时,先浇注底部的钢纤维轻混凝土,然后在钢纤维轻混凝土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待养护成型,拆模后即可形成叠浇组合梁,施工エ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质量控制;叠浇组合梁的受拉区由底部抗拉强度高的钢纤维轻混凝土浇注而成,既可提高和保障梁的抗裂能力与保温性能,又可减轻结构自重;叠浇组合梁的上部采用抗压强度高的高强混凝土,可提高受压区的抗压强度。2、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大跨度房屋和桥梁结构的施工,可显著减轻结构自重,有效降低地震对结构的影响。附图说明图I为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实施例I的示意 图2为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实施例2的示意 图3为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实施例3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I所示的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其截面为矩形,底部为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上部为高强混凝土 2,钢纤维轻混凝土 I的高度h不超过叠浇组合梁高度H的70%,即h彡O. 7H。上述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叠浇组合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カ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叠浇组合梁的底部浇注高度为h的钢纤维轻混凝土 1,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 2直至叠浇组合梁高度达到H,并振捣密实;4)养护达到強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与高强混凝土 2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钢纤维轻混凝土 I包括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全轻混凝土。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其截面为T形,底部为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上部为高强混凝土 2,钢纤维轻混凝土 I的高度hw不超过腹板高度 Hw 的 90%,即 hw ^ O. 9Hw。上述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叠浇组合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カ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叠浇组合梁的底部浇注高度为hw的钢纤维轻混凝土 1,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 2直至叠浇组合梁高度达到Hw,并振捣密实;4)养护达到強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与高强混凝土 2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钢纤维轻混凝土 I包括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全轻混凝土。实施例3,如图3所示的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其截面为箱形,底部为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上部为高强混凝土 2,钢纤维轻混凝土 I距离顶板底部的高度h 为 100 毫米,即 h=1 OOmnin上述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叠浇组合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カ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叠浇组合梁的底部浇注钢纤维轻混凝土 1,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 2,并振捣密实,使钢纤维轻混凝土 I距离顶板底部的高度h为100毫米;4)养护达到強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 I与高强混凝土2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钢纤维轻混凝土 I包括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梁的几何尺寸制作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钢筋形式根据梁的受カ性能确定,钢筋与模板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2)在梁的底部浇注钢纤维轻混凝土,并振捣密实;3)在步骤.2)的基础上继续浇注高强混凝土,并振捣密实;4)养护达到強度要求后,拆除模板,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成一体,即形成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纤维轻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叠浇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钢纤维轻混凝土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顺波李长永李晓克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