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460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内衬,其包括上下开口的圆筒形的内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筒由若干个内衬板相互枢轴连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内衬采用传统家具中屏风式结构,由多个板形的内衬板组装成一个大的圆筒结构,放置在反应釜内腔中,从而实现对反应釜内壁的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的内衬。
技术介绍
反应釜又叫反应锅,是一种常见的用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内设置有用于搅拌,加速反应进行的搅拌浆。反应溶液及固体反应物在搅拌浆的作用下,在反应釜内混合、反应。在反应溶液及其中的固体反应物的反复冲刷下,反应釜的内壁很容易被磨损、变薄,从而降低了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如何对反应釜内增加一个用于保护反应釜内壁,同时又 方便在反应釜内腔的狭小空间中拆卸和组装的内衬,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方便的反应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内衬,其包括上下开口的圆筒形的内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筒由若干个内衬板相互枢轴连接而成。优选的,所述内衬板为平板形。优选的,所述内衬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优选的,所述内衬板之间通过活页连接。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内衬板之间通过挂钩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内衬采用传统家具中屏风式结构,由多个板形的内衬板组装成一个大的圆筒结构,放置在反应釜内腔中,从而实现对反应釜内壁的保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内衬的结构示意 图2是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应釜内衬包括由若干个内衬板10相互枢轴连接而成的内衬筒12。内衬筒12为上下开口的圆筒形,其可以通过螺栓等业界常用方式固定在反应釜内壁(未图示)上。相邻内衬板10之间通过活页14连接;或采用在内衬板10侧边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未图示),连接部上沿内衬板10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连接孔(未图示),相邻两内衬板10共享一个穿过相邻两内衬板10的连接孔的长杆(未图示)来实现枢轴连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相邻两内衬板10都应该是很好连接在一起或拆卸分离的。因这种结构属现有技术,其实现方法非常多且易实现,因此本说明书就不详细介绍了。图I所示的内衬板1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也可以采用平板形的内衬板10。相邻内衬板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如图2所示的挂钩16,实现固定。即在其中一个内衬板10上活动设置挂钩16,另一内衬板10上设置圆环或圆孔(未图示),通过挂钩16的钩形部挂在圆环上来实现相邻内衬板10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挂钩16的结构同常见的固定旧式窗户上的挂钩结构,其他可以固定相邻内衬板10之间的位置的任何装置都可以实现挂钩16的作用。 本专利技术在组装时,先将所有内衬板10连起来,压缩在一起送入反应釜内腔中。然后在反应釜内腔中展开,并将挂钩16挂在相邻内衬板10的圆环上,使得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组装成一个圆筒形结构,然后固定在反应釜内壁上即可。拆卸时反过来执行就可以了,非常方便。以上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内衬,其包括上下开ロ的圆筒形的内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筒由若干个内衬板相互枢轴连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为平板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反应釜内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