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9323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包括:呈U型的椎间融合器本体;该椎间融合器本体的U型开口上设有封闭该开口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多个适于延伸至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固定螺钉。椎间融合器本体和连接块之间具有中空内腔。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本融合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所述尖齿用于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外侧端呈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颈椎的稳定依赖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结构的完整,颈椎病由于椎间盘等结构退变导致其稳定性下降,尤其是行颈前路减压时,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进一步破坏。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是根据Bagby提出的撑开一压缩稳定效应。实验证实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其获得撑开一压缩效应和界面负荷均分作用。即在植入椎间融合器后,撑开力能够使融合节段的肌肉、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处于持续张力状态下,使融 合节段和融合器达到三维超静力学固定,同时其上、下螺纹能够旋入上、下终板,起自稳作用。现有技术中,采用医用椎体融合器进行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材选择适当型号的融合器,并用置入器将椎体融合器拧进两椎体间,填好内容物,盖上端盖(也称夕卜固定板),手术缝合后即可。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两椎体的侧面上用外固定板固定,占用了一定空间,易影响食道的正常进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如何提供一种安装简便、无需外固定板的椎体融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且和融合性较好、无需外固定板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包括呈U型的椎间融合器本体;该椎间融合器本体的U型开口上设有封闭该U型开口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多个适于延伸至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固定螺钉。椎间融合器本体和连接块之间具有中空内腔。进一步,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本融合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 0-5. OMpa,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所述尖齿用于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外侧端呈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在临床使用时,将椎间融合器本体和连接块整体拧进两椎体间,然后用固定螺钉固定,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固定效果且和融合性较好、无需外固定板的特点;椎间融合器本体和连接块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 0-5. OMpa,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2)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上下表面均设计有Imm高左右的尖齿,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外侧端呈对称的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3)本技术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的中空内腔适于使骨质在其中生长,可进一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中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图I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的侧面结构图; 图3为图I中的椎间融合器本体一侧的结构图;图4为图I中的椎间融合器本体另一侧的结构图;图5为图3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5,本实施例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包括呈U型的椎间融合器本体I ;该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U型开口上设有封闭该U型开口的连接块2 ;所述连接块2上设有多个适于延伸至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上、下两侧的固定螺钉3。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本融合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 0-5. OMpa,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所述尖齿用于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外侧端呈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型的椎间融合器本体(I);该椎间融合器本体(I)的U型开口上设有封闭该U型开口的连接块(2); 所述连接块(2)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志刚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迪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