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非接触数据通信单元和磁谐振的非接触电力传送单元、装置和进行它们的输送接收的天线,涉及应用于对装载有非接触IC卡和电池的便携设备的非接触的充电装置的有效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本专利技术者研究的技术,关于非接触充电系统的现有技术,例如能够考虑图24所示的结构作为一例。图24是表示非接触的充电系统的现有技术的一例的框图,图中的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车站和店铺等电力提供者一侧的输电装置701和使用者具有的便携终端装置702。 本系统中,便携终端装置702由输电装置701充电。输电装置701包括RFID读取器等非接触型处理模块713、非接触型输电模块712和输电控制模块711。便携终端装置702包括用于RFID等非接触型处理动作的非接触型处理模块723、用于充电的非接触型受电模块722、进行充电的判断和控制的受电控制模块721和能够高速充电的大容量蓄电模块720。图中是如下结构持有便携终端702的使用者,为了在设置在车站和店铺等的输电装置701上装载的非接触型处理模块713与便携终端702上装载的非接触型处理模块723之间进行电子结算等而进行数据传送时,对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6 JP 2011-057375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包括由供电线圈和磁谐振线圈构成的一次侧线圈和由负载线圈构成的二次侧线圈,以由线圈的绕线间的寄生电容和线圈的自感确定的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自谐振频率由所述供电线圈供电,从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通过磁耦合取出非接触地供电的电力,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与磁谐振线圈的耦合和所述磁谐振线圈与负载线圈的耦合利用磁耦合,非接触地传送电力。2.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包括由供电线圈和磁谐振线圈构成的一次侧线圈和由负载线圈构成的二次侧线圈,以由线圈的绕线间的寄生电容和线圈的自感确定的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自谐振频率由所述供电线圈供电,从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通过磁耦合取出非接触地供电的电力,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至少通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附加与负载线圈的电感谐振的谐振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因所述供电线圈的供电使所述磁谐振线圈发生并联谐振现象而产生的磁场,利用所述负载线圈的串联谐振现象或者并联谐振现象进行磁耦合,非接触地取出电力。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谐振线圈是两端不进行电连接的结构,通过主要由所述磁谐振线圈的绕线间的寄生电容和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自感形成并联谐振电路,使在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的前后由所述磁谐振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位180度不同。5.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谐振线圈的两端连接谐振电容,由所述磁谐振线圈和谐振电容构成并联谐振电路,由此使在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的前后由所述磁谐振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相位180度不同。6.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串联地连接有谐振的电容的情况下,与谐振电容并联地附加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并联地连接有谐振的电容的情况下,与谐振电容串联地附加开关元件,比较将开关元件导通的情况和断开的情况的接收电力,将开关元件切换到接收电力大的一方传送电力。7.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包括由供电线圈和磁谐振线圈构成的一次侧线圈和至少由负载线圈构成的二次侧线圈,以由线圈的绕线间的杂散电容和线圈的自感确定的所述磁谐振线圈的自谐振频率由所述供电线圈供电,从所述二次侧线圈的负载线圈通过磁耦合取出非接触地供电的电力,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磁谐振线圈,由自谐振频率不同的至少2个以上的线圈构成,由所述供电线圈对所述多个磁谐振线圈供电。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负载线圈构成的二次侧线圈至少通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附加与负载线圈的电感谐振的谐振电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线圈与谐振电容的谐振频率,在所述设置有多个的磁谐振线圈的自谐振频率的最低频率与最闻频率之间。10.如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线圈的电感值比所述磁谐振线圈的电感值小,比所述供电线圈的电感值大。11.如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配置成所述供电线圈与负载线圈间的距离比所述磁谐振线圈与负载线圈间的距离近。12.如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信单元,其在所述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分别连接调制解调电路,从一次侧线圈向二次侧线圈传送电力并且对来自所述一次侧线圈的发送电力信号叠加调制信号,由此在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间进行通信。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至少从所述二次侧线圈向一次侧线圈的通信使用负载调制方式。14.如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胜英,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