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转马达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264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转马达调整器(1),其具有被驱动的定子(4),第一转子(11)通过第一液压传力段跟随定子(4),第二转子(26)通过第二液压传力段跟随第一转子(11),第二转子(26)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二凸轮轴部件(18)连接,第二凸轮轴部件(18)与第一凸轮轴部件(17)同轴地布置,第一凸轮轴部件(17)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转子(11)连接。通过两个转子(11、26)的这种依次的布置方案,能够十分精确地调设两个转子彼此间的相对角度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按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bchwenkmotorverstellerノ。
技术介绍
由 DE 3624827AUDE 102005014680AUDE 102006041918A1 和 US 6725817B2 公开了用于调整两件式凸轮轴的摆转马达调整器。 DE 10045416B4已涉及一种摆转马达调整器,其中,将壳体的栓塞插入中心的转子凹部中。因此,摆转马达调整器的转子以能相对于与壳体固定的栓塞转动的方式来布置。油可以通过在壳体和栓塞中的通道从三位四通换向液压阀导入摆转马达调整器,因而转子能相对于定子朝两个相反的摆转方向摆转。未在先公布的DE 102011000650. 8涉及ー种如下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中,油从壳体出来径向向外地导入摆转马达调整器的定子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完成一种摆转马达调整器,该摆转马达调整器实现了对具有内轴和外轴的两件式凸轮轴的调整。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任务凭借权利要求I的特征解決。按照本专利技术,两个转子彼此依次地布置。也就是说,第一转子通过第一液压传カ段跟随被曲轴驱动的定子,第二转子通过第二液压传カ段跟随第一转子。在此,第一转子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与第一凸轮轴部件连接,与此相对照地,第二转子则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二凸轮轴部件连接。两个凸轮轴部件彼此同轴地布置。按本专利技术的依次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具有的优点在于,第二转子在其制造公差或其角度姿态方面直接依赖于第一转子。因此,对于两个转子彼此间的相对角度姿态不用顾及两个公差,而是仅顾及ー个公差。因此,能十分精确地调设两个转子彼此间的相对角度姿态。按照另ー种优点,按本专利技术的依次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实现了快速的调整。因此,内转子在给定的安装条件下必定是很小的。很小的转子则意味着压カ室内很小的油体积,随之而来的是十分快速的调整。在现有技术中,伴随很小的转子而来的缺陷在于,摩擦的份额变大,但在按本专利技术的摆转马达调整器中却不起作用。即内转子具有很小的基本摩擦,这是因为一部分调整会对径向在外的,也就是第一转子产生负荷。两个凸轮轴部件可以实施为空心轴和布置在该空心轴内部的内轴。在中心螺栓内部没有布置中心阀的情况下,中心螺栓的应用使得中心螺栓在内轴的很小的横截面中受到如此强烈地紧合,从而可以充分传递扭矩。在一种特别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设置有如下的壳体,该壳体尤其可以是与气缸盖固定相连的壳体或是气缸盖顶壳部件或气缸盖本身。转子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壳体的壳体孔中。油可以通过定子外壁中的环形槽利用从这些环形槽出发的油孔或油通道而导入配设给相反摆转方向的压カ室中。在此,优选的是,为每个压カ室配设有自己的油孔或者说自己的将油导入的油通道。这实现了将否则在现有技术中分开实施的转动穿引部整合到定子中。摆转马达调整器的径向尺寸可以很小。轴向结构空间也可以很短。因此摆转马达调整器非常小。不必通过凸轮轴输送油,从而凸轮轴不必被横向孔所削弱。相对于通过凸轮轴或凸轮轴轴承进行油供应,液压行程十分短,因而液压损失也很小。这尤其在凸轮轴变换カ矩被用于更快地调整凸轮轴时是具有优点的。转子毂中另外的孔不一定是必要的。污物颗粒以特别有利的方式由于离心力而沿径向向外被压出压力室。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由其他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得出。接下来借助实施例详细阐释本专利技术。 在此图I在沿摆转马达调整器纵轴线的剖面中示出了摆转马达调整器;图2在沿图I中线II-II的剖面中示出了图I中的摆转马达调整器;以及图3以不带盖片而且不带壳体的视图示出了图I中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按图I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可以在内燃机运行期间无级地改变在两件式凸轮轴2处相对于驱动轮3的角位置。通过扭转凸轮轴2,使换气阀的打开时间点和关闭时间点被这样推移,即使内燃机在各相应转速下达到其最佳效率。在此,实施为空心轴14的径向在外的凸轮轴部件17与第一凸轮19、20连接,以控制换气阀。为此,凸轮19、20收缩到径向在外的凸轮轴部件17上,其中,可以设置有附加的微型啮合部。实施为实心轴21的径向在内的凸轮轴部件18也与未详细示出的凸轮连接。但这些未详细示出的凸轮通过销连接件与径向在内的凸轮轴部件18连接,并且支承在径向在外的凸轮轴部件17上。这种销连接件已经在DE 102005014680A1中示出,在此对其加以參引。摆转马达调整器I具有抗相对转动地与驱动轮3连接的定子4。为此设置有螺栓拧合件,螺栓拧合件具有多个螺栓22。这些螺栓22将定子4紧合在盖片23和驱动轮3之间。驱动轮3是带有啮合部33的链轮,未详细示出的链条作为驱动元件引导经过驱动轮3。定子4通过该驱动元件及驱动轮3与曲轴驱动连接。定子4包括同样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圆柱形的定子外壁5,隔片8径向向内以相同的间距从定子外壁5的内侧突出。在相邻的隔片8之间形成间隙,油作为压カ介质被送入这些间隙中。为此,设置有进ー步在下文中阐释的第一比例式三位四通换向液压阀12,其相应地控制压カ介质。翼片9伸入相邻的隔片8之间,翼片9径向向外地从中间转子11的圆柱形壳体壁10突出。翼片9将在隔片8之间的间隙分别划分成两个压力室31、32,在图2和图3中,压力室32被减至最小。在第一比例式三位四通换向液压阀12的图2所示的姿态中,压カ室31被以液压压カ加载,与此相对照地,压カ室32则朝着储箱24解除负荷。隔片8以其端侧密封地贴靠在壳体壁10的外壳面25上。翼片9本身则以其端侧密封地贴靠在定子外壁5的圆柱形内壁6上。中间转子11对于内转子26承担起内定子27的功能。为此,径向向内的内隔片28以相同的间距在壳体壁10的内侧上从中间转子11的壳体壁10突出。在相邻的内隔片28之间形成间隙。内转子26将这些间隙分别分成第一压カ室68和配设给相反的摆转方向的第二压カ室69。油作为压カ介质能够被送入这两个压カ室68、69中或能从这两个压カ室68、69中导出。为此,设置有进ー步在下文中阐释的第二比例式三位四通换向液压阀60,第ニ比例式三位四通换向液压阀60相应地控制作为压カ介质的油。内转子26能摆转地布置在中间转子11内部并且借助在图I中示出的中心螺栓34抗相对转动地与凸轮轴2的内凸轮轴部件18连接。为此,这个中心螺栓34穿过内转子26的转子毂29的中心凹部35插入直至凸轮轴2中,并且与内凸轮轴部件18的内螺纹16拧合。在此,中心螺栓34的螺栓头30贴靠在中心凹部35的底部36上,并且因而将驱动轮3朝向空心轴14的端侧37紧合,空心轴14形成外凸轮轴部件17。驱动轮3通过螺栓22与定子4和盖片23固定地拧合。其他的螺栓38建立起在中间转子11与同轴地套装在空心轴14上并且贴靠在驱动轮3上的盘片39之间的固定的连接。因此螺栓38建立起与空心轴14的抗相对转动的连接。这种抗相对转动的连接是法兰连接。内凸轮轴部件18具有盲孔40,将内螺纹16加工到该盲孔40中。在面朝摆转马达调整器I的侧上,内凸轮轴部件18借助O形圈41相对于空心轴17密封。为了使摩擦最小化,内凸轮轴部件18相对于空心轴14具有环形缝隙42。在凹部内部设置有以未详细不出的方式压入壳体15中的栓塞形构件13,该栓塞形构件13具有Al通道43,Al通道43将油导到一个压カ室中。与这个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6 DE 102011001301.61.摆转马达调整器(I),具有被驱动的定子(4),第一转子(11)通过第一液压传力段跟随所述定子(4),第二转子(26)通过第二液压传力段跟随所述第一转子(11),所述第二转子(26)抗相对转动地与第二凸轮轴部件(18)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轴部件(18)与第一凸轮轴部件(17)同轴地布置,所述第一凸轮轴部件(17)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转子(11)连接。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26)能够依赖于所述第一转子(11)地摆转。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为每个转子(11、26)配设有自己的、能电磁调整的液压阀(12、60)。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26)在所 述第一转子(11)内部布置在同一平面中。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11)实施为中间转子,内隔片(28)从所述中间转子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转马达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片(28)与所述中间转子是一体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洛里安·亨奇安德烈亚·莫尔迪尔克·波尔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