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整流罩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889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整流罩车辆。能够以短电缆进行配线,且能够容易地将两根电缆之间连接起来。两轮摩托车(12)具有:配设在内整流罩(82)的内侧的第一电缆(120);配设在内整流罩(82)和外整流罩(84)之间、且连接在第一电缆(120)上的第二电缆(122)。在内整流罩(82)上设有供第一电缆(120)或第二电缆(122)贯穿的贯通孔(108)。另外,在贯通孔(108)上设有将第一电缆(120)或第二电缆(122)的一部分卡定的凹部(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以双层覆盖车身的一部分的带整流罩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两轮摩托车中,已知ー种使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局部重叠地覆盖车身的双层结构的整流罩。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车辆,具有覆盖主车架的侧方的前上侧整流罩(内整流罩);进ー步覆盖该整流罩的侧方的中间整流罩(外整流罩)。这样,通过具有由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构成的双层构造的整流罩,能够从形成于两个整流罩之间的间隙取入空气,能够容易地将该空气引导至车身所希望的位置(例如,空气滤清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42755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具有双层构造的整流罩的车辆中,基于成形的容易性以及提高外观性(美观)等的理由,方向指示灯等的照明部件不安装在构成车身的车身架上,而直接安装在内整流罩(或外整流罩)上。该情况下,在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之间,配设有向照明部件供给电源的电缆(以下,也称为第二电缆),该第二电缆经由主线束(main harness)而连接在与车身内部的电池相连的电缆(以下,也称为第一电缆)上。在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连接中,使第二电缆从内整流罩的外侧缠绕在该内整流罩的侧缘部,或使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相对于内整流罩贯穿并将两根电缆的连接用联接器配置在两整流罩的间隙中,由此,在从外面看不到的位置进行第二电缆与车身内部的第一电缆的连结。因此,对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使用长的配线,导致制造成本増加。另外,由于从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之间的比较狭窄的间隙引出由长配线构成的第二电缆的一端部(连接用联接器),所以在进行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连接作业时花费エ时,还会产生车身制造时作业效率降低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带整流罩车辆,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缩短配设在内整流罩的内侧的第一电缆和配设在内整流罩的外侧的第二电缆,而且,能够容易地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由此,能够实现车身制造作业的效率化,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I的带整流罩车辆12,具有覆盖车身的内部构造的内整流罩82 ;在所述内整流罩82的外侧至少覆盖该内整流罩82的一部分的外整流罩84,其特征在于具有配设在所述内整流罩82的内侧的第一电缆120 ;配设在所述内整流罩82和所述外整流罩84之间、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120上的第二电缆122,在所述内整流罩82和所述外整流罩84的某一方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电缆120或所述第二电缆122贯穿的贯通孔108,所述贯通孔108连设有将所述第一电缆120或第二电缆122的一部分卡定的卡定部110。技术方案2的带整流罩车辆12是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部Iio是将所述贯通孔108的侧周缘局部切缺而形成的凹部。技术方案3的带整流罩车辆12是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120和所述第二电缆122经由连接用的联接器120a、122a电连接,所述贯通孔108形成为所述联接器120a、122a能够通过的大小。技术方案4的带整流罩车辆12是在技术方案I 3的任ー项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120的与所述第二电缆122的连接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连接在电池116上,所述第二电缆122的与所述第一电缆120的连接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连接在方向指示灯100上。 技术方案5的带整流罩车辆12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122连接在所述内整流罩82的安装部106上,所述方向指示灯100具有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06上的基端部IOOa ;从所述基端部IOOa贯穿所述外整流罩84而向车身的车宽方向突出并通过电カ供给进行点亮的点亮部100b,通过在所述安装部106上安装所述基端部100a,所述第二电缆122和所述点亮部IOOb被电导通。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供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贯穿的贯通孔,能够通过贯通孔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与围绕内整流罩而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用短的电缆。因此,能够降低车身的制造成本。另外,将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通过卡定部卡定,由此,例如,能够使第二电缆在从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之间露出的状态下卡定于卡定部。由此,能够容易地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能够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从而能够实现车身制造作业的效率化。而且,在连接后,将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的连接部配置在内整流罩与外整流罩的间隙中,并使第一电缆卡定在卡定部中,由此,能够隐藏该连接部,提高了车身的外观性。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由于在贯通孔的侧周缘形成有凹部,由此,能够使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从贯通孔插入到凹部中,能够容易地将这些电缆卡定在凹部中。另外,在第一电缆或第二电缆卡定在凹部的状态下,使这些电缆向贯通孔移动,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联接器相对于贯通孔能够贯穿,由此,经由贯穿孔能够容易地将联接器配置在内整流罩和外整流罩之间。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第一电缆连接在电池上,第二电缆连接在方向指示灯上,并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从电池到方向指示灯的电连接。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通过将方向指示灯的基端部安装在安装部上,不进行复杂的配线作业等,就能够进行第二电缆和点亮部的电导通,能够使方向指示灯的点亮部点売。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双层构造的整流罩的跨骑型两轮摩托车的概要侧视图。图2是在将图I的两轮摩托车的外整流罩拆下了的状态下示出车身的前方上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3是概要地表示从斜后方观察图I的两轮摩托车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I的两轮摩托车中第二电缆在内整流罩的上部露出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在图I的两轮摩托车中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连接部及罩部件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图I的两轮摩托车中第一电缆卡定于凹部的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车身罩12···两轮摩托车14...前轮16...把手18...车身架20...发动机 22...后轮80...前整流罩82、82L、82R···内整流罩 84、84L、84R. · ·外整流罩96···仪表单元98···贯穿孔100...方向指示灯100a...基端部100b···点亮部102···上侧内整流罩104···下侧内整流罩106···安装部108···贯通孔110···凹部112···电气系统 116···电池118···电缆120···第一电缆122···第二电缆 128···罩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带整流罩车辆,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參照附图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双层构造的整流罩(车身罩10)的跨骑型两轮摩托车(以下,也仅称为两轮摩托车)12的概要侧视图。在以后的说明中,例示该跨骑型两轮摩托车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当然还能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两轮摩托车或带原动机的自行车等。此外,在两轮摩托车12中,对于在车身左右分别对称设置的机构或构成要素,对左侧部件的參考标记标注“L”,对右侧部件的參考标记标注“R”。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专利技术,只要没有特别指示,以图I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说明前后及上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9 JP 2011-0509761.一种带整流罩车辆(12),具有覆盖车身的内部构造的内整流罩(82);在所述内整流罩(82)的外侧至少覆盖该内整流罩(82)的一部分的外整流罩(84),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设在所述内整流罩(82)的内侧的第一电缆(120);配设在所述内整流罩(82)和所述外整流罩(84)之间、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120)上的第二电缆(122), 在所述内整流罩(82)和所述外整流罩(84)的某一方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电缆(120)或所述第二电缆(122)贯穿的贯通孔(108), 所述贯通孔(108)连设有将所述第一电缆(120)或第二电缆(122)的一部分卡定的卡定部(11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110)是将所述贯通孔(108)的侧周缘局部切缺而形成的凹部。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带整流罩车辆(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和之门间荣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