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成型模具、挤出成型装置、医用管以及制造医用管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7814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2:27
提供一种制造管的挤出成型模具,该管包含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连续变化的部分,其中所述横截面积的比率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该挤出成型模具(50)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第二内层心轴(54),并根据内层成形树脂供给量的改变而改变内层树脂流动通道(62a)的流动通道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制造管时使用的挤出成型模具,该管包含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连续变化的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挤出成型模具的挤出成型装置,使用该挤出成型装置制造的医用管,以及制造该医用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医用管作为导管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当类似导管插入体内时使用的医用管中,其顶端必须到达预定的位置处而不伤害体内其插入的位置。即,在这样的医用管中,需要容易地插入体内并阻止在体内的伤害。此外,在当类似导管插入体内时使用的医用管中,还需要使插入的力和扭矩能够可靠地从基部端传送到顶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医用管通常成型为使顶端相对柔软并且包括基部端的主体相对坚硬。医用管通常通过挤出成型来制造,使得顶端不会脱落并且在顶端和主体之间的界面处不会产生台阶或者间隙等。使用挤出成型,医用管被成型为使得内层和外层在医用管的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变化,并且使顶端相对柔软而包含基部端的主体相对坚硬,插设有坚硬-柔软过渡部分。总体来说,供给树脂并且其主要部分为螺杆等的挤出设备附连于这样的挤出成型模具。此外,已提出不同的挤出成型模具,其中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通过使用多层模具并调整从挤出设备供给的树脂的量而变化。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控制在该模具中提供的阀(例如电磁阀等)的开度来调整供给树脂的量,并且可以通过不同地控制螺杆的旋转速度来调整供给树脂的量。这样的技术被公开为“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两种或多种聚合物连续交替供给至长接合区模具,其中成型辅助设备被供给至内表面,并且所述聚合物通过在所述长接合区模具中成型并冷却而挤出”(例如参照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 H05-49698,专利文献I)。此外,一种技术还公开为“一种挤出成型主体,其通过将至少两种类型的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连续地挤出成型而获得,该主体由仅由第一树脂构成的一部分、仅由第二树脂构成的一部分、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包含两种树脂的过渡部分构成,其中在所述过渡部分中,这两种树脂以近乎均匀的状态混合在一起,并且它们的混合比例逐渐地变化以使得第二树脂的比例沿着挤出的方向从第一树脂增加”(例如参照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 2001-293770,专利文献 2)。附带地,树脂在其中流动的树脂流动通道形成于挤出成型模具中。因为树脂流动通道具有预设的长度,所以施加在树脂流动通道内的树脂上的压力最终会作为残余压力而保持,甚至是当挤出设备停止的时候。一种用于降低这一残余压力的技术被公开为“一种挤出设备,包括十字头内的锥形喷嘴和模具,锥形喷嘴和模具通过围绕该喷嘴的固定间隙隔开,熔融树脂被供给至十字头内,其中所述熔融树脂从这一间隙流动至所述喷嘴的顶端侧并且被挤出和覆盖一芯线,该芯线连续地从喷嘴的顶端拉出,其中环形的突起围绕所述喷嘴形成或者在所述模具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并且所述模具或者喷嘴设置成使得它们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参照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 2000-326384,专利文献3)。通过控制在模具内设置的阀的开度来调整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对于在用于动脉造影或者导线等的导管的内腔中具有一芯部的挤出成型来说是适用的,但是由于在阀转换的时刻会发生压力的突然变化,所以对于在内腔中不具有芯部的挤出成型(简单拉伸挤出成型)来说是不适用的。此外,通过控制螺杆的旋转速度来改变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对于在内腔中不具有芯部挤出成型来说是适用的,但是由于在模具内的树脂体积会变大,施加在树脂上的压力就会变成残余压力,并且在例如为医用管的狭窄的管中,坚硬-柔软的过渡部分最终会较长。在通过控制模具内设置的阀的开度来调整供给树脂的量以及通过不同地控制螺杆的旋转速度来调整供给树脂的量这两种情况中,如果需要短的坚硬-柔软过渡部分,那么可以使坚硬-柔软树脂汇合部分更接近于顶端侧。然而,如果简单地使该坚硬-柔软树脂汇合部分更接近于顶端侧,那么管的尺寸最终会变得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中,不能制造尺寸在预定范围内的管,并且生产率极其低。 在根据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提供长接合区模具从而得以稳定成型。然而,由于长接合区模具的结构极其复杂,所以其不适用于具有变形横截面的管的挤出成型。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螺杆或者阀来调整供给树脂的量。然而,由于在管的成型中使用芯线,所以其不适用于具有变形的横截面的管的挤出成型。此外,根据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的技术均没有提及在树脂流动通道内的残余压力。而且,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不适用于在内层和外层中需要使用具有不同特性(例如硬度或者颜色,耐化学性)的树脂的情况,因为挤出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实施的——两种以上类型的树脂在过渡部分中以近乎均匀的状态混合在一起。专利文献3指出“据此,不同的材料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涂覆,并且由此其显示出出众的效果,在长度方向上由不同硬度的树脂构造的高质量的管、例如导管等,可以容易地制造”(专利文献3第段)。然而,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技术中,涂覆部分和未涂覆部分之间的分界是很清晰的,并且其没有给出树脂的比例连续地变化的启示。然而,由于根据专利文献3的技术涉及间歇挤出成型,所以其不能断定为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的结合。此外,因为根据专利文献3的技术在管成型中使用芯线,所以其不适用于具有变化的横截面的管的挤出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管时使用的挤出成型模具,该管包含内层和外层在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连续变化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挤出成型模具的挤出成型装置,使用该挤出成型装置制造的医用管,以及一种制造该医用管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挤出成型模具是将管挤出成型的挤出成型模具,该管包含至少内层和外层由树脂形成的部分,在该部分中内层和外层在所述部分的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连续地变化,该管包括主体;第一内层心轴,其附着于主体,在其顶端形成接合区部分;第二内层心轴,其设置成使得内周表面邻接于第一内层心轴的外周表面,并且第二内层心轴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外层心轴,其具有第一通孔,第一内层心轴和第二内层心轴插入穿过该第一通孔;以及本体,其具有第二通孔,外层心轴插入穿过该第二通孔;其中形成外层的外层成形树脂所流经的外层树脂流动通道由外层心轴的外周表面和第二通孔的内周表面构成;形成内层的内层成形树脂所流经的内层树脂流动通道由第二内层心轴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一内层心轴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一通孔的内周表面构成;外层树脂流动通道和内层树脂流动通道汇合的汇合树脂流动通道由第一内层心轴的包含接合区部分的顶端侧的外周表面和第二通孔的内周表面构成;并且第二内层心轴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内层树脂流动通道的流动通道容积随着外层成形树脂和/或内层成形树脂的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挤出成型模具中,在本体和外层心轴之间设置汇合部分调整环套,其能够调整从外层树脂流动通道和内层树脂流动通道汇合的汇合部分至接合区部分的顶端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挤出成型装置是包括前述挤出成型模具以及驱动第二内层心轴的驱动单元的挤出成型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挤出成型装置中,设置控制第二内层心轴的驱动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对第二内层心轴的驱动进行控制,从而当外层成形树脂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1.26 JP 2011-0139961.一种用于将管(200,200a)挤出成型的挤出成型模具(50,50a),该管包含一部分,在该部分中内层(202)和外层(203)在所述部分的轴向横截面中的横截面积比率沿着管的长度连续地变化,所述挤出成型模具包括 主体(51); 第一内层心轴(52),该第一内层心轴附接于主体,包括形成在第一内层心轴的顶端上的接合区部分; 第二内层心轴(54),该第二内层心轴具有与第一内层心轴的外周表面邻接的内周表面,并且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外层心轴(60),该外层心轴具有第一通孔,第一内层心轴和第二内层心轴穿过该第一通孔插入; 本体(70),该本体具有第二通孔(72),外层心轴插入穿过该第二通孔, 其中 外层树脂流动通道^3a)由外层心轴的外周表面和本体内的第二通孔的内周表面形成,并且构造成能够使形成管的外层的外层成形树脂流经该外层树脂流动通道; 内层树脂流动通道^2a)由第二内层心轴(54)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一内层心轴(5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以及外层心轴内的第一通孔的内周表面形成,并且构造成能够使形成管的内层的内层成形树脂流经该内层树脂流动通道;并且 汇合树脂流动通道(65a)由第一内层心轴(52)的包含接合区部分(53)的顶端的外周表面和本体(70)内的第二通孔(72)的内周表面形成,外层树脂流动通道(63a)和内层树脂流动通道(62a)在汇合树脂流动通道中汇合,其中第二内层心轴(54)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内层树脂流动通道(62a)的流动通道容积随着外层成形树脂和/或内层成形树脂的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挤出成型模具,进一步包括汇合部分调整环套(90),该汇合部分调整环套位于本体和外层心轴之间,构造成能够调整从汇合部分¢5)至接合区部分(53)的顶端的距离,其中外层树脂流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井川淳田村知之横田新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