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7772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工作台驱动装置,其主要以一主动力源驱动一回转主轴,于回转主轴上分别形成有左、右螺旋栓,以分别对应组装第一、第二传动齿轮,且回转主轴下方设有一大动力齿轮,以两传动齿轮与大动力齿轮分别对应经变速机构而驱动工作台呈高、低速档运转,续,于回转主轴的外部系对应设有活塞组件,且由回转主轴中心设有管路来对应推动活塞组件作正常运转与背隙消除的动作,藉此,让两传动齿轮可作轴向移动及径向转动,且经各齿轮间啮合传递,达到工作台大小螺旋齿轮间背隙的控制,使工作台回转车削加工时有背隙存在,铣削加工及精密位置控制时背隙消除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ー种工作台驱动装置,尤其是指ー种利用回转主轴可作轴向移动及径向转动的设计,来达到工作台齿轮间背隙消除的功效为专利技术应用者。
技术介绍
按,一般回转式的工作台,于工作台大螺旋齿轮与相啮合的小螺旋齿轮需有齿隙backlash)存在,以避免运转时发热产生干涉,但齿隙的存在会影响统削加工时工作台定位的角度精度,所以要解决上述间题,即如图9所示,于工作台车削加工时的动カ驱动、及铣削加工时工作台的角度定位机能,系为个别分开控制,其系由一主动カ电机6带动变速机构61,以让变速机构61驱动工作台62传动,于另一侧再对应设有一伺服电机7驱动工作台角度定位,同时进行背隙消除;而上述的设计,因需设计有2组动カ驱动的电机,导致成本高,同时也让整体结构复杂化。而上述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间题,系可由日本专利特许第3729519号(P 3729519)获得解决的方案,而其内容所揭露的是背隙消除机构设计,主要利用单ー动力源驱动工作台,透过背隙消除机构装置的切換,使工作台做回转车削加工时容许有背隙存在,于铣削加エ时可消除背隙,其系利用于ー轴件上设有两个齿数、模数相同、但齿厚不同的正齿轮,再配合切換装置,达到背隙消除的功能;另外,由于其背隙消除量为固定,无法自动补偿调整、消除各传动齿轮间因节距误差产生的背隙,车削时无平衡驱动的功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特别提供ー种工作台驱动装置,来改善先前技术的缺失,以期具有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是为提供ー种工作台驱动装置,主要于回转主轴或工作台上进行回转车削、高低速变速控制的变换,其高速、低转速可应用于车削、于低转速时两组传动齿轮可传递双倍扭矩输出,可做背隙消除及精密位置控制,而高、低速回转车削时,不做背隙消除,可避免各传动齿轮间因摩擦发热产生干渉,低速时可做背隙消除,而达到精密位置控制及加工的需求。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工作台驱动装置,其特征与功效如下其主要以ー主动カ源驱动一回转主轴,于回转主轴上分別形成有左、右螺旋栓,以分别对应组装第一、第二传动齿轮,且回转主轴下方设有一大动カ齿轮,以两传动齿轮与大动カ齿轮分别对应经变速机构而驱动工作台呈高、低速档运转,续,于回转主轴的外部系对 应设有活塞组件,且由回转主轴中心设有管路来对应推动活塞组件作正常运转与背隙消除的动作,藉此,让两传动齿轮可作轴向移动及径向转动,且经各齿轮间啮合传递,达到工作台大小螺旋齿轮间背隙的控制,使工作台回转车削加工时有背隙存在,铣削加工及精密位置控制时背隙消除者。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高速传动的动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速传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低速传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低速传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高、低速俯视传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背隙消除俯视传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背隙消除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背隙消除的螺栓结合俯视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专利技术〉I主动カ源11传动带2回转主轴21左螺旋栓22右螺旋栓23大动カ齿轮24第一传动齿轮 241弧形孔25第二传动齿轮 26活塞组件27轴套271穿孔28环槽沟281贯孔282管路29回转接头3变速机构 30拨片31旋动齿盘 32小齿盘33驱动组4工作台5 螺栓〈现有〉6主动カ电机 61变速机构62工作台7伺服电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专利技术目的及达成功效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之,并请ー并參阅掲示的附图及元件符号。首先,请參阅图I 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工作台驱动装置整体架构示意图,其主要系设有ー主动カ源I对应以一传动带11来带动一回转主轴2,且藉以回转主轴2经由变速机构3而驱动工作台4者,其中于该回转主轴2上分别设有左、右螺旋栓21、22及一大动カ齿轮23,而左、右螺旋栓21、22上分別对应组装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且第一传动齿轮24设有弧形孔241可对应穿设螺栓5而与第二传动齿轮25固定,续于回转主轴2外部对应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的下方设有活塞组件26,且活塞组件26与回转主轴2之间设有ー轴套27,轴套27设有穿孔271,穿孔271对应回转主轴2处形成一环槽沟28,环槽沟28设有ー贯穿回转主轴2的贯孔281,再由回转主轴2中心设有管路282连通至贯孔281,再于管路282方设有回转接头29来对应输入压カ[可为油压或气压]以令活塞组件26作动;该变速机构3由A、B、C轴所构成,以藉由A轴上的拨片30带动B、C轴上设有与回转主轴2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啮合的旋动齿盘31及与大动カ齿轮23的小齿盘32,且经由A轴上所设的驱动组33来选择啮合状态;藉此,以利用活塞组件26作动而让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可作轴向移动消除背隙及改变变速机构3啮合状态来达径向的高、低速转动者。请ー并參阅图I 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使用时,其系分别有高速档、低速档传动的状态及低速档传动配合背隙消除的机能,以下分别说明叙述首先,请ー并參阅图I、图2、图5所示,当高速档传动时,其回转主轴2呈顺时针转动,而其藉由变速机构3中的B轴的小齿盘32经由A轴上所设的驱动组33动カ下降而与 回转主轴2下方的大动カ齿轮23相对哨合,而此时,回转主轴2上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与C、B轴件相对应的齿轮完全脱离,以让工作台4呈顺时针方向的高速档转动。且此时,在回转主轴2中心所设的回转接头29的压カ是释放状态,因此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与活塞组件26间因自重关系,而没有X间距,而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呈现无压カ状态,同时配合大动カ齿轮23与变速机构3B轴的小齿盘32的啮合,以大带动小而可让工作台呈高速转动者。请ー并參阅图3 图5所示,当低速档传动时,其回转主轴2呈顺(反)时针转动,而其藉由变速机构3中B轴的小齿盘32经由A轴上所设的驱动组33动カ上升而脱离与回转主轴2下方的大动カ齿盘23的啮合状态,以让B、C轴的旋动齿盘31与回转主轴2上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啮合,而回转主轴2对应传动B、C轴来驱动工作台4呈低速转动者;此时,在回转主轴2中心所设的回转接头29的压カ是释放状态,因此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与活塞组件26间具有X间距,而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呈现浮动状态,同时配合较小径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与变速机构3B、C轴较大的旋动齿盘31的啮合,以小带动大而可让工作台呈低速转动,使其在低速档传动下,藉由C、B轴件而具有平衡驱动功能且可传递双倍扭矩输出、减少传动机构尺寸,降低加減速时间。请ー并參阅图3、图6 图8所示,当低速档传动配合背隙消除的机能时,先让回转主轴2在不动的状态下,让回转主轴2中心所设的回转接头29经管路282导入压力,其压カ来源可为油压或气压的输入,藉由压カ经由管路282至回转主轴2的贯孔281,由贯孔281导入环槽沟28,再由环槽沟28经轴套27上的穿孔271而输入至活塞组件26处,以令其推动活塞组件26作动往上移动消除X间距,而此时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呈现顶紧状态,而在顶紧状态下配合回转主轴2呈低速档转动,让回转主轴2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藉由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台驱动装置,其主要系设有一主动力源(I)对应以一传动带(11)来带动一回转主轴(2),且藉以回转主轴(2)经由变速机构(3)而驱动工作台(4)者,其特征在于 于该回转主轴(2)上分别设有左、右螺旋栓(21)、(22)及一大动力齿轮(23),而左、右螺旋栓(21)、(22)上分别对应组装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且第一传动齿轮(24)设有弧形孔(241)可对应穿设螺栓(5)而与第二传动齿轮(25)固定,续于回转主轴(2)外部对应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4)、(25)的下方设有活塞组件(26),且活塞组件(26)与回转主轴(2)之间设有一轴套(27),轴套(27)上设有穿孔(271),穿孔(271)对应回转主轴(2)处形成一环槽沟(28),环槽沟(28)上设有一贯穿回转主轴(2)的贯孔(281),再由回转主轴(2)中心设有管路(282)连通至贯孔(281),再于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永祥林忠龙
申请(专利权)人:发得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