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霉生防菌种质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7505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霉生防菌种质评价方法,包括: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该方法有利于筛选生防效果良好、对自然环境友好的新的木霉菌株,并且可以加快菌种筛选速度,为快速寻找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木霉菌株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生物防治

技术介绍
生物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应用面积最大的措施,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曾得到迅速发展,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有一段低谷,但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生物农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木霉生防菌作为微生物活体杀菌剂,其创新利用过程复杂、杀菌机制较多、环境影响因素复杂,推广时涉及的附加条件较多,这就决定了木霉生防菌种质创新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平板生长特性比较、拮抗作用筛选、生产工艺的完善与产孢量、制剂贮存期与孢子存活率以及盆栽试验与大田应用条件下木霉生防菌定殖存活量及存活时间、生物防治效果等一系列指标,目前普遍采用与化学农药相同单一的药效评价标准是很难满足要求的,仅涉及其中的一个环节,不全面,同时只注重防效,缺少对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对农产品的安全性等优点难以突显出来。哈茨木霉菌T-22株系是人工修饰的株系,是由T95株系和T12株系为父本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人工杂交株系。T95株系对植物根系的缠绕能力和定植能力强,T12株系对病害的防治能力强,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其两者的优点结合到一起,从而获得了根系缠绕、定殖、病害防控能力皆优的株系T22,同时获得了其父本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能力,可以在沙壤土和粘性土壤中良好的定殖繁殖,使T22的应用更具适应性。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包括: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I)木霉生防菌生长特性评价: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平板培养;然后分别转接到ro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测定平板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菌落直径,生长特性中菌落直径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菌落直径比哈茨木霉菌T-22菌落直径提高5% -10% ;测定平板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产孢量,生长特性中产孢量的种质评价标 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产孢量比哈茨木霉菌T-22产孢量提高10% -20% ;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的菌丝重量,生长特性中菌丝重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菌丝重量比哈茨木霉菌T-22菌丝重量提高10% -15% ;(2)木霉生防菌拮抗作用评价: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对峙培养病原真菌与待评价木霉菌株、病原真菌与哈茨木霉菌T-22,具体步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 ;对峙培养结束后测定病原真菌菌落半径和被覆盖情况,分为5级拮抗标准,拮抗作用中拮抗程度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菌株拮抗程度为I级或2级;所述5级拮抗标准如下:I级:木霉菌完全长过病菌,并覆盖整个培养皿;2级:木霉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2/3以上;3级:木霉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1/2至2/3 ;4级:病菌占整个培养皿面积的2/3以上;5级:病菌长过木霉菌,并覆盖整个培养皿;(3)木霉生防菌固体发酵产孢量评价:对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进行固体发酵,固体发酵培养基按65-75wt%的麦麸与25-35wt%的作物秸杆粉末混合,再加入1.1-1.3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勻,调pH为6-6.5制得;测定产孢量,固体发酵中产孢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固体培养物产孢量2.5-6.5X1010cfu/g,`比哈茨木霉菌T-22产孢量提高10% -20% ;(4)木霉生防菌制剂耐贮性与孢子存活率评价:参照农药热贮测定标准GB/T19136-2003和低温稳定性测定标准GB/T19137-2003,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TC处理7d、55°C处理14d,室温放置180天、360天、540天、720天后,进行稀释平板培养;通过测定稀释平板培养基上的萌发孢子数,计算孢子存活率,孢子存活率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孢子存活率达75%以上,或较哈茨木霉菌T-22孢子存活率提高10% -20% ;(5)木霉生防菌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评价:取当地耕作层土壤,晾干至含水率3wt% -5wt%,过孔径为4mm的筛,经灭菌后,得灭菌土壤;种植作物前10-15天,按每克灭菌土壤加入1-1.5 X IO5Cfu分生孢子的量,将待评价木霉菌株、哈茨木霉菌T-22分别与上述灭菌土壤混合,加灭菌土壤重量20% -30%的水定殖,然后按0.5-1.5kg的量装入盆中,同时向每盆中播种作物种子3-10粒,然后采用灌土法每盆注入10-15mL每毫升IO6-1O7Cfu的病原真菌菌丝及孢悬液;分别于种植后15-90天对盆栽土壤进行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木霉定殖存活的数量,盆栽试验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在土壤中存活量达1.5-2.3X 104cfu/g,或比哈茨木霉菌T-22在土壤中存活量提高10% -25% ;观察记录作物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盆栽试验条件下生物防治效果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作物发病率比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作物发病率降低10% -15% ;(6)木霉生防菌在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生物防治效果及生态效应评价:作物种植前10-30天,按150_200kg/hm2用量将待评价木霉、哈茨木霉菌T_22施入大田15_20cm的耕层土壤,灌溉至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 -65% ;分别于作物种植后苗期、生长期、结果期对耕层土壤进行取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待评价木霉和哈茨木霉菌T-22定殖存活的数量,田间应用条件下定殖存活量的种质评价标准为:待评价木霉在土壤中存活量为l-28X 104cfu/g干土,或比哈茨木霉菌T-22提高 10% -20% ;观察记录作物出苗率、长势、健康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杀菌剂GB/T17980.88-2004、GB/T17980.92-2004、GB/T17980.108-2004 标准,田间应用条件下生物防治效果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作物防病效果比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提高10% -15%,或防病效果达70%以上;测定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有机质、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数,田间应用条件下生态效应的种质评价标准为:施用待评价木霉的土壤与施用哈茨木霉菌T-22的土壤相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提高10% -30%、土壤有机质提高5% -10%、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数提高10% -30% ;检测标准: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的检测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l 121.19-2008,有机质检测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21.6-2006 ;有益微生物群落数测定:用去离子无菌水稀释平板培养法,放线菌培养用高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爱杜方岭周善跃裘纪莹刘孝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