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347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式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一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电池及一将多个电池框设一起的电池固定框体,每一电池模块通过其所对应的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相互搭接,使多个电池模块彼此相连而组成可拆式电池模块。由此,可保有原有电池模块的外观尺寸,且能仅更换其中的任何一个电池模块再重新组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池模块,尤指一种可轻易拆卸更换电池模块的可拆式电池模块。技术背景 近年来,可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已广泛的应用于无线移动装置的电源上。而且,由于现行的汽油与柴油运输工具所使用的石化燃料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使得以该ニ次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运输工具与油电混合运输工具日益受到瞩目。以电动车为例,其为未来发展的环保型交通工具,但目前有限的技术使得充电动作仍需耗费不少时间,因此欲更进ー步推广电动车辆需采用ー替代作法,即直接更换电池模块。按目前提供电动车电カ的电池模块(module)是由多个电池模块(block)串接而成,每ー电池模块(block)由多个电池(cell)组成。请參阅图7为现有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其电池模块由第一电池模块91、第二电池模块92、第三电池模块93及第四电池模块94串接(即模块间的串联)而成,利用可导电金属材质的五片连接导片95分别焊固第一电池模块91的正极、第一电池模块91的负极与第ニ电池模块92的正极、第二电池模块92的负极与第三电池模块93的正极、第三电池模块93的负极与第四电池模块94的正极、第四电池模块94的负极。此外,第一电池模块91的正极与一正极连接片97连接,而第四电池模块94的负极与ー负极连接片96连接,正极连接片97与负极连接片96作为电池模块的外接极点(terminal)的用途。上述现有电池模块的缺点在于不能拆换任何单ー电池模块,倘若其中仅有ー个电池模块电量不符需求低于标准值以下,而其它三个电池模块的电量尚能符合标准值,因其为整个电池模块的所有电池分别与五片连接导片95 —起焊死,需整个电池模块更换,造成浪费,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可拆式电池模块,通过多个电池模块组成ー电池模块,以能仅更换其中的任何一个电池模块再重新组合,以达成每ー电池模块质量一致性的要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ー种可拆式电池模块,以能通过相邻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相互搭接,而在不影响原有功能下,保有原有电池模块的外观尺寸。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式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ー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电池及一将该多个电池框设一起的电池固定框体,每ー电池模块通过其所对应的该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相互搭接,使该多个电池模块彼此相连而组成该可拆式电池模块。上述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可具有多个锁附孔,相邻的ニ电池固定框体的多个锁附孔为相互对应搭接,以可保有原来电池模块的外观尺寸。上述电池固定框体的同一侧边的多个锁附孔可包括有穿插排列的一凸耳与一嵌槽,翻转后的电池固定框体的凸耳与嵌槽,与未翻转的电池固定框体的嵌槽与凸耳为对应搭配,以能减少模具的数量,降低成本。上述电池固定框体的凸耳可具有一穿孔,电池固定框体的嵌槽可埋设有ー螺帽,以可通过锁固件直接穿设穿孔而与螺帽相互螺固。另嵌槽内的螺帽与电池固定框体可为ー体式结构、也可为ニ件式结构。上述电池固定框体可包括有多个中空管体,该多个中空管体分别对应套设多个电池,以可固定定位该多个电池。上述每ー电池模块可更包括一正极连接导片及一负极连接导片,正极连接导片及负极连接导片分别接触导通电池模块的多个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使该多个电池并联,井利用串接导片分别连接各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进而将各电池模块串联。上述串接导片可开设有与电池固定框体的多个锁附孔相对应的多个开孔,以可通过锁固件直接穿设固定串接导片与电池固定框体。上述电池可为锂电池或其它等效结构的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多个电池模块组成一电池模块,可仅更换其中的任何一个电池模块再重新组合,以达成每ー电池模块质量一致性的要求。且能通过相邻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相互搭接,而在不影响原有功能下,保有原有电池模块的外观尺寸。此外,以锁固件锁附串接导片,可提供连接导片的接触压力,如此可使电池模块的内部阻抗变动较小。另外,本技术的设计可简化前端模块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良率、标准化规格,提高回收再利用的产品剩余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与壳体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固定框体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相邻电池固定框体的搭接示意图;图7为现有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图中符号说明10 第一电池模块11 电池12 电池固定框体121 中空管体122 嵌槽123 凸耳13 负极连接导片16 电池固定框体161 中空管体162 嵌槽163 内凸缘17 极连接导片18 锁固件19 螺帽20 第二电池模块22 电池固定框体222 锁附孔23 极连接导片26电池固定框体27负极连接导片30第三电池模块33负极连接导片37极连接导片40第四电池模块43极连接导片47负极连接导片50串接导片501开孔52固定片61极连接片62负极连接片64第一壳体641凹槽65第二壳体651卡合片91第一电池模块92第二电池模块93第三电池模块94第四电池模块95连接导片96负极连接片97极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I、图2、图3及图4,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与壳体的分解图、电池模块俯视图、电池模块的分解图及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可拆式电池模块由四个电池模块10,20,30,40串接而成,分别为第一电池模块10、第二电池模块20、第三电池模块30及第四电池模块40,再利用一第一壳体64与一第二壳体65相接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容设上述四个电池模块10,20,30,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64的ニ侧分别开设有ー凹槽641,而第二壳体65对应凹槽641处则设有—^合片651,卡合片651可卡合凹槽641,以结合固定第一壳体64与第二 壳体65。本实施例的每ー电池模块10,20,30,40的结构相同,就以第一电池模块10为例作为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电池模块10包括有多个电池11、将该多个电池11框设一起的ニ电池固定框体12,16、一正极连接导片17及一负极连接导片13。其中,正极连接导片17及负极连接导片13分别接触导通多个电池11的正极与负极,将多个电池11并联。每ー电池固定框体12,16皆包括有多个中空管体121,161,该多个中空管体121,161分别对应套设该多个电池11的ニ端,可固定定位该多个电池11,组合后的电池模块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池11皆为锂电池。请參阅图5及图6,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固定框体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及相邻电池固定框体的搭接示意图,并请一井參阅图3。电池固定框体12的侧边具有多个锁附孔,同一侧边的多个锁附孔包括有穿插排列的凸耳123与嵌槽122,凸耳123具有一穿孔,嵌槽122埋设有ー螺帽19。同样地,电池固定框体16也具有嵌槽162,电池固定框体22也具有凸耳22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固定框体16并具有一可卡合定位电池11的内凸缘163,螺帽19与电池固定框体12为一体式结构。且翻转后的电池固定框体12的凸耳123与嵌槽122,与未翻转的电池固定框体12的嵌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可拆式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电池模块,每ー电池模块包括有多个电池及一将该多个电池框设一起的电池固定框体,每ー电池模块通过其所对应的该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相互搭接,使该多个电池模块彼此相连而组成该可拆式电池模块。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固定框体的侧边具有多个锁附孔,相邻的该ニ电池固定框体的该多个锁附孔为相互对应搭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式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固定框体的同一侧边的该多个锁附孔包括有穿插排列的一凸耳与ー嵌槽,翻转后的该电池固定框体的该凸耳与该嵌槽,与未翻转的该电池固定框体的该嵌槽与该凸耳为对应搭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式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凸耳具有一穿孔,该嵌槽埋设有 一螺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式电池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伸
申请(专利权)人: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