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306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20:40
一种连接结构,包括:销(32),该销(32)具有因安装于链节板(31)的部位(32a)的直径形成得比安装于接头(30)或杆(2)的部位(32b)的直径大而形成的台阶部(32c),其贯穿接头或杆的孔的前端部(32d)被铆接而进行固定;以及垫圈(33),该垫圈(33)配置于安装销的接头或杆与链节板之间,当对销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时,该垫圈被销的台阶部按压到接头或杆上而被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通过链节板将固定于致动器的输出轴的接头与驱动对象物一侧的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通过链节板将固定于致动器的输出轴的接头与杆连接在一起的现有连接结构中,首先,将接头销的一端侧贯穿接头端部所形成的孔,并对从接头突出的接头销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同样地,将杆销的一端侧贯穿杆的端部所形成的孔,并对前端部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接着,在该接头销及杆销的另一端侧安装用于将致动器的输出轴与杆连接的链节板。随后,在安装有链节板的接头销及杆销上安装挡圈,从而将致动器的输出轴与杆连接在一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实开平5-40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现有连接结构中,由于接头销和杆销这两个销都使用挡圈,因此,当驱动致动器而使链节板滑动时,该挡圈会受到负载、产生磨损等,从而存在可能产生挡圈变形、破损等这样的技术问题。另外,当组装连接结构时,需调节固定于接头的接头销及杆销的位置来安装链节板,然后安装挡圈,因此,也存在该组装作业很费时间这样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提高通过链节板将固定于致动器的输出轴的接头与驱动对象物一侧的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的滑动部分的耐久性,并能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包括销,该销具有因安装于链节板的部位的直径形成得比安装于接头或杆的部位的直径大而形成的台阶部,其贯穿接头或杆的孔的前端部被铆接而进行固定;以及垫圈,该垫圈配置于安装销的接头或杆与链节板之间,当对销的前端部进行铆接时,该垫圈被销的台阶部按压到接头或杆上而被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通过使贯穿链节板且安装有垫圈的销贯穿接头和杆中的任一构件并对该销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能提高连接结构的滑动部分的耐久性,另外,还能简化连接结构的组装作业。附图说明图I是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连接结构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连接结构的图I的A-A线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如图I所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连接结构3的致动器I在外壳10的上部设有外部输入输出连接器12,该外部输入输出连接器12具有施加电压的端子11。另外,在外壳10内设有定子14,该定子14具有多个极并卷绕有线圈13。该定子14因在端子11上施加有电压且有电流在线圈13中流动而被磁化成N极和S极。另外,在定子14的内侧设有转子16,该转子16具有被磁化成N极和S极的磁体15。该转子16被轴承17支承成能自由旋转,并因定子14被磁化成N极和S极而旋转。在该转子16的内部形成有螺纹部16a。 在转子16的内部设有具有与转子16的螺纹部16a螺合的螺纹部18a的轴(输出轴)18,来传递转子16的旋转力。该轴18的插入形成于轴套19的矩形滑动部19a的部位形成为板状,使用该滑动部19a将传递来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驱动力以进行直线运动驱动。另外,在轴18的前端部形成有螺纹部18b。接着,参照图I和图2,对将如上所述构成的致动器I的轴18与杆2连接的连接结构3进行说明。连接结构3由接头30、链节板31、接头销(销)32、垫圈33、杆销34构成。如图2所示,接头30是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板状构件,在该大致L字形部形成有供轴18贯穿的孔30a,在另一端形成有供接头销32贯穿的孔30b。使轴18前端的螺纹部18b贯穿该接头30的通孔30a,并利用安装于该螺纹部18b上的螺母35进行固定。链节板31将固定于轴18的接头30与杆2连接,从而起到连杆机构的作用。在该链节板31的一端形成有供接头销32贯穿的孔31a,在另一端形成有供杆销34贯穿的孔31b。接头销32用于将接头30与链节板31隔着垫圈33连接在一起。该接头销32在根部侧形成有安装于链节板31的孔31a内的链节板安装部32a,在前端侧形成有安装于接头30的孔30b内的接头安装部32b。接头销32具有因链节板安装部32a的直径形成得比接头安装部32b的直径大而形成的台阶部32c。另外,该链节板安装部32a的高度比链节板31的厚度大,且直径形成得比链节板31的孔31a的直径小,当对接头销32的前端部32d进行铆接以将接头30与链节板31连接在一起时,链节板31能自由转动。该接头销32按链节板31、垫圈33及接头30的顺序进行安装,并通过对贯穿接头30的孔30b的接头销32的前端部32d进行铆接而加以固定。垫圈33配置于接头30与链节板31之间,通过防止接头30与链节板31的面接触来防止因链节板31的滑动而使接头30磨损。该垫圈33由不锈钢的调质处理材料(H材料)形成。另外,当接头销32的前端部32d在接头30侧被铆接时,垫圈33被接头销32的台阶部32c朝接头30侧按压,从而没有松动地被固定。杆销34用于将杆2与链节板31连接。在该杆销34的一端侧形成有杆安装部34a,该杆安装部34a安装于在杆2的端部形成的孔2a中,在杆销34的另一端侧形成有链节板 安装部34b,该链节板安装部34b安装于链节板31的孔31b中。利用该杆安装部34a与链节板安装部34b之间的厚壁部34c来防止杆2与链节板31的面接触,从而防止因链节板31 的滑动而使杆2磨损。首先,使杆安装部34a贯穿杆2的孔2a并对前端部34d进行铆接以固定该杆销34。接着,在使链节板安装部34b贯穿链节板31的孔31b之后,安装用于防止链节板31脱落的挡圈36。下面,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连接结构3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使致动器I的轴18的螺纹部18b贯穿接头30的孔30a,并利用与该螺纹部18b螺合的螺母35将接头30固定于轴18。接着,使接头销32贯穿链节板31的孔31a,并将垫圈33安装于贯穿部。随后,使该安装有链节板31及垫圈33的接头销32贯穿接头30的孔30b,并对突出至接头30表面的接头销32的前端部32d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此时,配置于链节板31与接头30之间的垫圈33被接头销32的台阶部32c朝接头30侧按压,从而没有松动地被、固定。另一方面,使杆销34的杆安装部34a贯穿杆2的孔2a,并对突出至杆销34表面的前端部34d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接着,使该安装有杆2的杆销34的链节板安装部34d贯穿链节板31的孔3Ib,并将挡圈36安装于突出至链节板31表面的突出部,从而能通过链节板31将接头30与杆2连接在一起。通过这样进行连接,如图I所示,当驱动致动器I的轴18直线运动时,能经由接头30、链节板31驱动杆2以支承轴O为中心圆弧状地摆动。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当将固定于轴18的接头30与链节板31连接时,不使用挡圈,而使贯穿链节板31的孔31a并安装有垫圈33的接头销32贯穿接头30的孔30b,并对突出至接头30表面的接头销32的前端部32d进行铆接来加以固定,因此不会产生因朝现有连接结构中使用的挡圈施加负载、磨损等而产生的挡圈变形、破损等,能提高连接结构3的滑动部分的耐久性。另外,通过减少挡圈的数量还能削减零件个数。此外,通过使用与固定于轴18的接头30连接的链节板31来进行与固定于杆2的杆销34的连接,能容易地进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波多野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