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076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05:31
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压适用范围窄、成本高以及降低产品合格率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三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1与第二三极管连接,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五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与第六三极管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电路集成度高、应用简单、电压适用范围广以及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电机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驱动电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大多结构复杂,功能复杂,而在一些只需要 功能单一的应用场合下,往往是采用复杂电路结构的驱动电路来完成单一功能的电机驱动 功能,这样一方面成本会有所提高,电压适用范围窄,另外一方面,电路结构一旦复杂化后, 其背后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如此便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产品合格率。现有技术中Q4,Q7 采用的是PNP,PNP导通电阻大,驱动能力弱,需占用比较大的面积,因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压适用 范围窄、成本高以及降低产品合格率的问题。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 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三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1与第二三极管 连接,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五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与第六三极管连接,第三三 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 集电极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 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第七三极管的 发射极共同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口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 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口上,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 射极共同接地。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达到了电路集成度高、应用简单、电压适用 范围广以及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更详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参照图1,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 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输入端 口与第三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1与第二三极管连接,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五三 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与第六三极管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 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 极连接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 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到第二输出 端口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 接到第一输出端口上,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采用本专利技术当INA=I, INB=O时Q0,Q1,回路导通工作,当INA=O, INB=I时Q4,Q7 回路导通工作,当INA=O, INB=O,或当INA=I, INB=I,时Q0,Q1;Q4, Q7回路都不工作。本 专利技术达到了电路集成度高、应用简单、电压适用范围广以及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输入端ロ与第三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l与第二三极管连接,第二输入端ロ与第五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与第六三极管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共同连接到电源VDD上,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口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到第ー输出端口上,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接地。全文摘要一种新型的电机驱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压适用范围窄、成本高以及降低产品合格率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三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1与第二三极管连接,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五三极管的基级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2与第六三极管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达到了电路集成度高、应用简单、电压适用范围广以及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文档编号H02P29/00GK102664587SQ20121017315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长春 申请人:深圳市英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