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5867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基材、若干个感应单元、绝缘保护层、电桥、保护层、支撑部、元件层以及胶合部,其中若干个感应单元位于基材上,且各感应单元之间具有间距用来露出基材,而绝缘保护层覆盖在露出的基材上,电桥也覆盖绝缘保护层,电桥两端的电极与两个感应单元相连接,再由保护层覆盖在电桥和感应单元上,而支撑部也覆盖保护层,且元件层位于支撑部上,用于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填充有胶合部,用于胶合保护层与元件层,支撑部可位于电桥的两端的任一端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支撑部能够有效控制间距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的科技日趋进步,人们手边的显示装置多半具有触控装置。然而,在制作触控装置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而需贴合触控元件层与其他的元件层,以及覆盖保护层或者显示装置模组。而现行多是采用粘胶涂布的方式进行贴合作业,主要有下列两种方式 1.先使用粘稠度较高的粘胶涂布在触控元件层的四周后,再涂布粘稠度较低的粘胶在触控元件层上。通过粘稠度较高的粘胶来防止粘稠度较低的粘胶外溢。但由于贴合过程 中,无法有效掌握触控元件层与其他的元件层之间的间距,常会造成缺胶(气泡现象)、溢胶(额外增加擦胶工序)的现象; 2.直接涂布粘稠度较低的粘胶在触控元件层上,并通过静置的方式使气泡慢慢消失。但静置的时间愈久,愈容易产生溢胶的现象。当产生溢胶现象时,则需要适当人力擦拭溢出的粘胶,除增加成本外,还有可能损伤触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贴合触控装置时缺胶、溢胶,增加成本外,还可能损伤触控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固定间距的触控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够使触控装置的电容值分布均一性较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基材、若干个感应单元、绝缘保护层、电桥、保护层、支撑部、元件层以及胶合部,其中若干个感应单元位于基材上,且各感应单元之间具有一间距以露出基材,而绝缘保护层覆盖在露出的基材上,电桥也覆盖绝缘保护层,电桥两端的电极与两个感应单元相连接,再由保护层覆盖在电桥和感应单元上,而支撑部覆盖保护层,且元件层位于支撑部上,用于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填充有胶合部,用于胶合保护层与元件层,支撑部可位于电桥的两端的任一端上方,支撑部具有一厚度,使得保护层与元件层之间距具有均一'I"生,其中感应单元的材质可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电桥的材质可为金属、铟锡氧化物或其他可导电之物质,支撑部的材质可为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物质,例如树脂,胶合部的材质可为紫外光固化水胶。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其特点在于,通过支撑部以固定保护层与元件层之间的间距,可控制胶合部填充的胶量,进而降低缺胶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另一特点在于,通过支撑部以固定保护层与元件层之间的间距以及控制胶合部填充的胶量与照射紫外光,避免溢胶现象,进而降低成本与减少损伤触控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基材可为触控感应基板,且元件层可为覆盖保护层。其中,基材设置于外部的显示装置上,且基材与元件层的材质可为玻璃、有机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此外,基材的厚度可介于O. 5毫米至O . 7毫米之间,感应单元的厚度可介于O. 5毫米至O. 7毫米之间,绝缘保护层的厚度可介于O. 5微米至3微米之间,电桥的厚度可为约O. 3微米,保护层的厚度可介于O. 5微米至3微米之间,支撑部的厚度可介于O. I毫米至O. 2毫米之间,元件层的厚度可介于O. 5毫米至O. 7毫米之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基材也可为覆盖保护层,且元件层可为显示装置模组或显示装置模组的偏光板,其中,基材的厚度可介于O. 5毫米至O. 7毫米之间,感应单元的厚度可介于O. 5毫米至O. 7毫米之间,绝缘保护层的厚度可介于O. 5微米至3微米之间,电桥的厚度可约O. 3微米,保护层的厚度可介于O. 5微米至3微米之间,支撑部的厚度可介于O. I毫米至O. 2毫米之间。承上所述,依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有益效果,具有下述优点 (1)通过支撑部固定保护层与元件层之间的间距,能够控制胶合部填充的胶量,进而降低缺胶的可能性; (2)通过支撑部固定保护层与元件层之间距,以及控制胶合部填充之胶量与照射紫外光,藉以避免溢胶现象,进而降低成本与减少损伤。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的剖片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实施例的剖片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实施例的支撑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 :触控装置;110 :元件层;120 :胶合层;121 :胶合部;122 :支撑部123 :容置空间;130 :触控元件层;131 :基材;132 :感应单元;133 :绝缘保护层;134 电桥;135 :保护层;136 :感应单元;137 :开口 ;138 :感应单元;201 - 207 :厚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100至少包括触控元件层130、胶合层120以及元件层110,触控元件层130设有触控元件,触控元件提供使用者触控使用;元件层110可为覆盖保护层,用于保护触控元件层130 ;元件层110也可为显示装置模组或模组中的偏光板,其中覆盖保护层可为盖透镜(cover lens);胶合层120包括支撑部122与胶合部121,其中支撑部122是用于固定胶合层120的厚度,而胶合部121是用于胶合触控元件层130与元件层110。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100,将触控元件层130设于外部的显示装置上,触控元件层130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122,可在触控元件层130的四个角落各设置一个支撑部122或者在触控元件层130上设置一个附著面积较大的支撑部122,然而专利技术人要强调的是,支撑部122的目的是固定触控元件层130与元件层110之间的间距,因此任何可以固定触控元件层130与元件层110之间的间距的支撑部122的数量,均应包含在本专利范围内。支撑部122可采用溅镀法而覆盖部分的触控元件层130,支撑部122的材质可为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物质。这里材质可选为树脂。此外,支撑部122的材质还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可透光的物质,还有在某些情况下,支撑部122的材质并不限定为可透光的物质,若支撑部122的位置是位于外部的显示装置的黑矩阵(black matrix, BM)上,因为黑矩阵并不透光,因此支撑部122可选用非透光的物质。完成形成支撑部122后,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100再将元件层110置于支撑部122上,使得元件层110、支撑部122与触控元件层13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23,容置空间123填充有胶合部121,用来胶合触控元件层130与元件层110。举例而言,形成支撑部122后,将如紫外光固化水胶的胶合部121均匀涂布在露出的触控元件层130上,且涂布的厚度约等于支撑部122的厚度,由于在涂布胶合部121前,知道所要涂布的厚度,因此可通过控制涂布的胶量、涂布压力、涂布方向或涂布范围,达到均匀涂部的目的。在涂布胶合部121后,再将元件层110覆盖支撑部122与胶合部121,并以紫外光照射胶合部121,用来固化胶合部121。除此之外,可通过控制支撑部122的厚度,使得触控元件层130与元件层110之间的间距均一性较佳外,还可有效控制其面内电容值分布趋势。因此,本专利技术之触控装置100的特点在于,通过支撑部122固定胶合层120的厚度,使得填充胶合部121前,可适当控制胶合部121涂布的胶量,降低缺胶或溢胶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包括基材131、若干个感应单元、绝缘保护层133、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皓杰邱莛宸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