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938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结构、至少一光学膜片以及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光源结构具有出光面,且适于发出照明光束。光学膜片重叠于出光面。辅助光学膜层设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显示面板设置在光源结构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像素阵列基板以及液晶层。彩膜基板与像素阵列基板彼此相向设置,且其中的至少一者的材质包含琥珀色聚酰亚胺。液晶层夹设在彩膜基板与像素阵列基板之间。照明光束在通过彩膜基板与像素阵列基板的至少一者和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后在CIELAB色彩空间的a*大于或等于‑5.85且小于或等于0,而b*小于或等于8.53且大于等于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挠性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可挠性材料(例如基板材料、封装材料、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的发展与制程技术的精进,可弯折的显示器不再是仅存于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举凡曲面显示器、可挠式显示器或近期的可折叠显示器都是相关厂商在设计与开发这类可弯折显示器的最佳体现。考量可挠性基板在高温制程中的耐受性,可挠性基板可使用具有高玻璃转换温度的材料来制作。然而,光束在通过这类可挠性基板后容易产生色偏的现象,而导致显示质量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显示装置,其显示色彩较佳。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结构、至少一光学膜片以及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光源结构具有出光面,且适于发出照明光束。至少一光学膜片重叠于出光面。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设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显示面板设置在光源结构的出光面的一侧,且位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像素阵列基板以及液晶层。彩膜基板与像素阵列基板彼此相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包含SiO2层与Nb2O5层的堆叠层,其中SiO2层的折射率介于1.25至1.72之间的范围,Nb2O5层的折射率介于2至2.5之间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层的膜厚介于300纳米至500纳米之间,所述Nb2O5层的膜厚介于50纳米至200纳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所述导光板设有所述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的入光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包含sio2层与nb2o5层的堆叠层,其中sio2层的折射率介于1.25至1.72之间的范围,nb2o5层的折射率介于2至2.5之间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层的膜厚介于300纳米至500纳米之间,所述nb2o5层的膜厚介于50纳米至200纳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所述导光板设有所述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的入光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包括第一扩散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扩散片设有所述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的第一辅助光学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还包括棱镜片和第二扩散片,所述棱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与所述第二扩散片之间,所述第二扩散片设置在所述棱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扩散片设有所述至少一辅助光学膜层的第二辅助光学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尧智陈铭良刘家宇陈智伟陈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