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3903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培育容器的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管,可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来阻止真蛸幼体碰触池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所投喂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和蟹大眼期幼体的混合物,其中卤虫无节幼体是经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后获得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在保证溶解氧充足的基础上,形成的气雾能有效避免了浮游幼体贴壁浮游造成的机械损伤。气雾中微小气泡不仅对真蛸幼体没有伤害,而且由于气雾的存在形成上升流,与中央进出水形成循环水流,使幼体和饵料均匀分布于水体中,有效避免了幼体间的相互争夺食物、相互蚕食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ー种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真蛾(Octopus vulgaris)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蛾科、蛾属,俗称为八爪鱼,多栖息于浅海沙砾或岩礁处,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真蛸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海域。据世界粮农组织(FA0,2010)统计显示世界头足类捕获量为430万吨,其中真蛸占据了蛸类的 50%ο 作为ー种很具养殖潜カ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品种,真蛸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目前西班牙、智利、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开展了苗种繁育、养殖等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资料匮乏。目前困扰真蛾养埴的最大瓶颈在于浮游期幼体的培育(Iglesias,2004 ;Villanueva & Norman, 2008),该阶段幼体的高死亡率、极低的附着率等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ー难题,与之配套的培育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培育海水温度不同,决定了真蛸幼体浮游期长短,通常需要35-60天。国外通常采用圆形缸(100L-5m2),而我国多采用圆形水泥池进行幼体培育。在如此长的培养期内,无论是圆形缸还是水泥池,浮游期幼体都会数次碰击缸壁、池壁而造成身体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死亡。迄今,尚无可行的方法和手段能够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因此,为了真蛸养殖的健康发展,亟需提供ー种有效防止真蛸幼体碰壁、提高幼体存活率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从而解决现有的养殖方法中幼体容易碰壁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弓I起的高死亡率的问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是在培育容器的底部环壁设置充气管,充气后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来阻止幼体碰触池壁。上述的充气管上的充气孔的孔径大小为10-20 μ m,这样可排出微小气泡,从而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并产生上升流;充气管可选用微孔纳米管。真蛸幼体在容器内的培育密度为5-20个/し培育容器内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60-120ml/min。光线强度维持在 100_300Lx。饵料选用卤虫无节幼体和蟹大眼期幼体5:1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为O. 1-0. 6/ml,其中卤虫无节幼体是投喂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強化24小时后获得的,微囊球藻Ig强化IX IO5个卤虫无节幼体。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在保证溶解氧充足的基础上,形成的气雾能有效避免了浮游幼体贴壁浮游造成的机械损伤。气雾中微小气泡不仅对真蛸幼体没有伤害,而且由于气雾的存在形成了由底部向上的上升流,与中央进出水形成循环水流,使幼体和饵料能均匀分布于水体中,有效避免了幼体间的相互争夺食物、相互蚕食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开展大規模真蛸苗种的ー项重要革新,实践操作性强、稳定有效,所采用的微孔纳米管抗腐蚀、抗磨损、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同时,本方法对于幼体所需的光照、流速等理化指标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饵料组成和投喂密度更符合浮游期幼体生长需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培育容器可以是目前常用的圆形结构的容器,也可以选用其它的构造。而充气管上充气孔的排布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例I : 2012年3月在100L圆形培育缸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纳米管,充气孔径10_20 μ m,排出的微小气泡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将刚刚孵化出的真蛸幼体600只移到培育容器内,幼体培育密度6只/し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60-80ml/min。水温19-20°C,海水盐度为34%。,光线强度在200Lx左右。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为O. 2-0. 3个/ml。而平行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石微充气,气泡直径大于1mm,其他条件同质。经25日培育,采用气雾式培育的幼体存活率23%,日平均生长率4.1%。对照组幼体存活率8%,日平均生长率3. 2%。气雾式充气形成的上升流使得培育组在幼体存活率和日平均生长率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高。实施例2:2012年4月在6个容积为500L水体的培育池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将池内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纳米管,充气孔径10-20 μ m,排出的微小气泡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将刚刚孵化出的真蛸幼体移到培育池内,幼体密度控制在15-20只/し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100-120ml/min。水温21_23°C,海水盐度为34%。,光线强度在100-300LX左右,投喂的饵料为肉球近方蟹大眼期幼体,密度为O. 4-0. 6/ml。同时,设立平行对照组2个(A和B),A组6个培育池,每个500L,光照强度约101x,接近全黑状态;B组也为6个培育池,每个容积为500L,光照强度在500-8001x,均采用传统气石充气,气泡直径大于1mm,其他条件同质。经25日培育,采用气雾式培育的幼体平均存活率37%,日平均生长率约为5. 3%。A对照组幼体平均存活率6%,幼体日平均生长率约为3. 9% ;B组幼体平均存活率11%,日平均生长率约为4. 9%。本方法无论是在气雾式充气还是光照強度的控制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有了显著的变化,从数据上也充分反映出具有的显著优越性。实施例3:2012年3-4月间用4个500L水体的培育容器内培育真蛸浮游幼体,将池内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纳米管,充气孔径10-20μπι,排出的微小气泡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幼体密度控制在10只/し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100-120ml/min。水温约为20°C,海水盐度为34%。,光线强度在200Lx左右。并将卤虫无节幼体采用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強化24小时后使用,微囊球藻Ig強化I X IO5个无节幼体,然后用強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和肉球近方蟹大眼期幼体5:1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为O. 3-0. 4/ml。经25日培育,幼体平均存活率63%,日平均生长率约为6%。同时平行的养殖实验对饵料的效果进行比较,最后的结果如下表表I :饵料投喂效果的比较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培育容器的底部环壁设置充气管,充气后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来阻止真蛸幼体碰触池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上充气孔的孔径大小为IO-20 u ITio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为微孔纳米管。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蛸幼体在培育容器内的培育密度为5-20 个 /L0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容器内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为60-120ml/min ;光线强度为100-300Lx。6.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投喂的饵料,选用卤虫无节幼体和蟹大眼期幼体5:1混合投喂,投喂密度O. 1-0. 6/ml,其中卤虫无节幼体是投喂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强化24小时后获得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培育容器的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管,可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来阻止真蛸幼体碰触池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投喂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和蟹大眼期幼体的混合物,其中卤虫无节幼体是经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强化后获得的。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在保证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东贝罗阿尔曼萨爱德华多刘兆胜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