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由信息综合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AIS设备连接构成,电源模块与信息综合处理模块和AIS设备相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AIS设备相连接,AIS设备通过VHF天线与船舶通导设备进行通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所述的北斗模块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还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北斗模块,该北斗模块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控制站点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利用北斗卫星与岸基监控站点进行远程通讯实现实现导航综合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保证了在我国广阔的南海海域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范围内的船舶导航保障能力,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洋通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
技术介绍
船岸信息交互是实现海上交通管理和航行安全的基石,也是提高航海导航保障能力的基础技术。在船岸信息体系结构中,船舶交管系统(VTS)是航海导航指挥和保障的信息节点,船用通导设备是信息接收、执行和反馈任务的终端设备。船用通导设备中的甚高频(VHF)/中高频(MHF)数选电台(DSC)、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设备可与VTS实现船岸信息交互功能其中数选电台(DSC)用于岸/船和船/船间的语音/数字呼叫和船位报告,VHF电台通讯距离约为25海里,HF电台通讯距离约为100海里;AIS设备工作在VHF频段,主要用于船舶数字信息的自动报告。现有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与岸基监控站点之间通常使用AIS设备或HF电台以VHF频段或HF频段进行无线通讯,在这种通讯方式下,海上保障平台终端只能安装在距海岸100海里的范围内,致使在我国广阔的南海海域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范围内的船舶导航保障能力存在较大的空白,虽然可以通过海事卫星实现海上保障平台终端与岸基监控站点的远程通讯功能,但是使用海事卫星进行远程通讯将带来高昂的通讯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该终端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监控站点进行远程通讯实现导航保障综合信息的双向传输,解决了 VHF频段或HF频段进行无线通讯覆盖范围不足和海事卫星通讯成本高昂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由信息综合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AIS设备连接构成,电源模块与信息综合处理模块和AIS设备相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AIS设备相连接,AIS设备通过VHF天线与船舶通导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的北斗模块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还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北斗模块,该北斗模块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控制站点进行通讯。而且,所述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安装在海上航标上。而且,所述的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还与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和GPS模块相连接。而且,所述的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采用单片机构成的控制电路。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终端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监控站点进行远程通讯功能实现导航综合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解决了 VHF频段或HF频段进行无线通讯覆盖范围不足和海事卫星通讯成本高昂的问题,可有效扩展导航保障范围、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为全中国海域的船舶提供更好的航行保障。2、本终端根据实际需要将AIS设备、智能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和GPS模块等传感设备有选择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实物航标的遥测遥控、实物航标和虚拟航标无线电信息和导航差分信息的播发、船舶信息的采集以及潮汐、气象信息等航海导航综合支持信息的采集和播发等功能。3、本技术设计合理,利用北斗卫星与岸基监控站点进行远程通讯实现实现导航综合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保证了在我国广阔的南海海域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范围内的船舶导航保障能力,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与岸基监控站点及船舶通道设备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终端,如图I所示,包括信息综合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北斗模块以及AIS设备、智能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GPS模块等传感设备,电源模块与信息综合处理模块、北斗模块、AIS设备、智能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GPS模块相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采用单片机构成的控制电路,该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通过串行接口与北斗模块以及AIS设备、智能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GPS模块等传感设备相连接进行数据交换,由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进行供电和工作模式调度,实现平台功能的有序和低功耗运行,北斗模块使用卫星天线并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控制站点进行远程通讯,AIS设备通过VHF天线实现与船舶通导设备的通讯功能,AIS设备、智能航标灯、气象仪、验潮仪、GPS模块等传感设备实现实物航标的遥测遥控、实物航标和虚拟航标无线电信息和导航差分信息的播发、船舶信息的采集以及潮汐、气象信息等航海导航综合支持信息的采集和播发等功能。本技术可以与岸基监控站点通过北斗卫星作为远程通讯的纽带构成信息化航标导航保障系统,如图2所示。岸基监控站点由北斗用户机和信息显控处理平台连接构成,本技术通过北斗卫星将船舶动态信息发送到岸基监控站点上,由信息显控处理平台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信息显控处理平台也可以将航海警告、潮汐预报、气象警报、卫星差分信息等保障综合信息通过北斗卫星发送到海上保障平台终端上,并由海上保障平台终端结合自身监测的实时信息综合处理后,根据辖区情况和配置参数,依据国际组织相关技术标准,通过AIS设备信道向25海里范围内的船舶广播发送,发送的广播信息包括实物航标信息、虚拟航标信息、潮位、航行警告、气象警告以及其它信息,实现航行安全的实地实时和靠前保障。海上保障平台终端通过AIS设备广播给该区域的船舶,进而保证辖区航行安全和航标自身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保障平台終端,由信息综合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Ais设备连接构成,电源模块与信息综合处理模块和AIS设备相连接为各个模块供电,信息综合处理模块通过串行接ロ与AIS设备相连接,AIS设备通过VHF天线与船舶通导设备进行通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北斗模块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还通过串行接ロ连接北斗模块,该北斗模块通过北斗卫星与岸基控制站点进行通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全,李科,翟京生,张明亮,金际航,夏启兵,汤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八五九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