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4571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包括储液罐、热交换器、陶瓷膜过滤器、离心泵、料液输送管路、过滤液回收管路、放料管路、残余物料出口管路和管路上的各个阀门;储液罐包括罐体和上盖,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料液输送管路的相应的进料端口密封固定连接,通过管路依次与热交换器和陶瓷膜过滤器相连,上盖上设有回料口,回料口与料液输送管路的相应的出料端口密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增加了热交换器,并且采用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陶瓷膜,使用时通过错流过滤、压力驱动的方式,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能够实现复合乳发酵菌制剂冻干粉活力1*1011CFU/克;同时缩短过滤时间,降低活菌损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益生菌所用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机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人和动物机体有医疗和保健效果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固体发酵法和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把益生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其优点是相对管理比较粗放,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具易受杂菌污染,菌体含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目前我国大多数益生菌产品都是采用该生产方法。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菌种接种到反应器中进行通风培养,对整个发酵过程都可以进行精细的过程控制,具有便于无菌操作,容易控制菌体含量,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其一般工艺流程是菌种接种培养一种子罐培养一发酵罐发酵培养一排放培养液一收集菌体一加入适量载体和保护剂一干燥一粉碎一过筛一稀释混合一成品包装一质检一益生菌广品。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中收集培养液中的菌体时,传统使用离心方法分离浓缩,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245087C (申请号02144963. 5)采用的是离心分离方法,将发酵液在(TC 20°C、转速为6000 15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处理,得到离心沉淀物,将此沉淀物在无菌条件下与菌体冻干保护剂均匀混合后送入冻干机中进行进一步的冻干处理。但是离心分离的方法存在活菌损耗量过大的问题,而且并且离心后的菌泥还需要用无菌水洗涤,增加了工艺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菌损耗较低的制备益生菌所用的过滤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包括储液罐、热交换器、陶瓷膜过滤器、离心泵、料液输送管路、过滤液回收管路、放料管路、残余物料出口管路和管路上的各个阀门;储液罐包括罐体和上盖,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料液输送管路的相应的进料端口密封固定连接,通过管路依次与热交换器和陶瓷膜过滤器相连,上盖上设有回料口,回料口与料液输送管路的相应的出料端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内管、套在内管外的外壳,内管和外壳之间形成冷却水室;外壳上设有位于上端的进水口和位于下端的出水口,进水口与冷水机的出水口相连;内管的下端为进料端口,上端为出料端口。所述陶瓷膜过滤器包括外壳和陶瓷滤芯,陶瓷滤芯设置在外壳内,在陶瓷滤芯和外壳之间留有用以容纳过滤液空隙;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过滤液的位于外侧下部的下出口和位于外侧上部的上出口,所述下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下侧的下侧过滤液回收管路相连通,上出口通过管道与位于上侧的上侧过滤液回收管路相连通。离心泵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储液罐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下侧连接套组件和上侧连接套组件;热交换器的外壳由其下端板密封焊接固定 在内管的外侧的下端部位上,外壳由其上端板密封焊接固定在内管的外侧的上端部位上,从而在内管和外壳之间形成冷却水室。内管的下端向下伸出外壳,且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下侧连接套组件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内管的下端的外螺纹上。内管的上端为出料端口,向上伸出外壳,且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上侧连接套组件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内管的上端的外螺纹上。所述陶瓷膜过滤器还包括上端盖、下侧密封套组件和上侧密封套组件。陶瓷膜过滤器的外壳的主体为圆管体,该圆管体的上下端口上分别设有外螺纹,外壳的圆管体的内壁上端设有内螺纹,外壳还设有与所述圆管体连为一体的底板,该底板设有中央孔以及围绕中央孔设置位于上表面上的安装槽。上端盖设有中央孔以及围绕中央孔设置位于下表面上的安装槽,上端盖的外周侧部设有与外壳的圆管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上端盖由其外螺纹旋合在外壳的圆管体的内螺纹上。陶瓷滤芯的下端设置在外壳的底板的安装槽中,上端盖由其安装槽套在陶瓷滤芯的上端上,从而外壳、陶瓷滤芯和上端盖相互间固定连接在一起,陶瓷滤芯与外壳之间的空隙与外壳的下出口和上出口相连通。下侧密封套组件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外壳的圆管体的下端的外螺纹上,而与陶瓷滤芯的下端口相连通;上侧密封套组件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外壳的圆管体的上端的外螺纹上,而与陶瓷滤芯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料液输送管路按照储液罐中物料的流转路径依次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和第九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串联在其管道上的第一阀门,第一管路的进料端口与储液罐的罐体的出料口密封固定连接,第一管路的出料口与第一三通接头的上端接口相连,第一三通接头的左端接口与料液输送管路的第二管路的右进料端相连,第一三通接头的右端接口与放料管路相连,放料管路的出料口与第一三通接头的右端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串联的第二阀门。第二管路的左出料端与离心泵的进料口密封固定相连,第二管路上还设有串联在其管道上的蝶阀。第三管路的进料端口与离心泵的位于上方的出料口密封固定连接,第三管路的出料端口与热交换器的下侧连接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内管的下端进料口相连通。第四管路的进料端口与位于下方的热交换器的上侧连接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内管的上端出料口相连通,第四管路上设有串联在其管道上的第三阀门。第五管路包括第一四通接头、左支路和右支路,第一四通接头的下端接口与第四管路的出料端口相连,第一四通接头的上端接口接流量计,左端接口与第五管路0的左支路的进料口相连,右端接口与第五管路的右支路的进料口相连;第五管路的左支路的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陶瓷膜过滤器的第一过滤器的上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一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上端口相连通,第五管路的右支路的出料口与第二过滤器的上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二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上端口相连通。第六管路由第二三通接头、左支路和右支路构成,第六管路的左支路的上端进料口与位于上方的第一过滤器的下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一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下端口相连通,第六管路的右支路的上端进料口与位于上方的第二过滤器的下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二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下端口相连通;第六管路的左支路的出料口与第二三通接头的左端接口相连,右支路的下端出料口与第二三通接头的上端接口相连。第七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左右两条支路,主管路包括主管道、第三三通接头和第四三通接头;主管道的左端口与第六管路的第二三通接头右端接口相连,第三三通接头由其左右端接口串联在主管道中;第三三通接头的上端接口与第七管路的左支路的进料口相连,第七管路的左支路的出料口与第三过滤器的下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 第三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下端口相连通;第四三通接头由其左端接口与主管道的右端口相 连,第四三通接头的右端接口与残余物料出口管路相连,所述残余物料出口管路上设有串联于其管道的第四阀门;第七管路的第四三通接头的上端接口与第七管路的右支路的进料口相连,第七管路的右支路的出料口与第四过滤器的下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四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下端口相连通。第八管路包括第二四通接头、左支路和右支路,第八管路的左支路的下端进料口与第三过滤器的上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三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上端口相连通;第八管路的右支路的下端进料口与第四过滤器的上侧密封套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从而与第四过滤器的陶瓷滤芯的上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包括储液罐(21)、热交換器(22)、陶瓷膜过滤器(23)、离心泵(24)、料液输送管路(25)、过滤液回收管路(26)、放料管路(27)、残余物料出口管路(28)和管路上的各个阀门;储液罐(21)包括罐体(21-1)和上盖(21-2),罐体(21-1)的底部设有出料ロ(21-1-1),出料ロ(21-1-1)与料液输送管路(25)的相应的进料端ロ密封固定连接,通过管路依次与热交換器(22)和陶瓷膜过滤器(23)相连,上盖(21-2)上设有回料ロ(21-2-1),回料ロ(21-2-1)与料液输送管路(25)的相应的出料端ロ密封固定连接; 热交換器(22)包括内管(22-1)、套在内管(22-1)外的外壳(22_2),内管(22-1)和外壳(22-2)之间形成冷却水室(22-5);外壳(22-2)上设有位于上端的进水ロ( 22-2-3)和位于下端的出水ロ(22-2-4),进水ロ(22-2-3)与冷水机的出水ロ相连;内管(22_1)的下端为进料端ロ,上端为出料端ロ ; 陶瓷膜过滤器(23)包括外壳(23-1)和陶瓷滤芯(23-2),陶瓷滤芯(23-2)设置在外壳(23-1)内,在陶瓷滤芯(23-2)和外壳(23-1)之间留有用以容纳过滤液空隙(23_4);外壳(23-1)的外侧壁上设有过滤液的位于外侧下部的下出ロ(23-1-1)和位于外侧上部的上出ロ(23-1-2),所述下出ロ(23-1-1)通过管道与位于下侧的下侧过滤液回收管路(26-1)相连通,上出ロ(23-1-2)通过管道与位于上侧的上侧过滤液回收管路(26-2)相连通; 离心泵(24)的进料ロ通过管路与储液罐(21)的出料ロ(21-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換器(22)还包括下侧连接套组件(22-3)和上侧连接套组件(22-4);热交換器(22)的外壳(22-2)由其下端板(22-2-1)密封焊接固定在内管(22-1)的外侧的下端部位上,外壳(22-2)由其上端板(22-2-2)密封焊接固定在内管(22-1)的外侧的上端部位上,从而在内管(22-1)和外壳(22-2)之间形成冷却水室(22-5); 内管(22-1)的下端向下伸出外壳(22-2),且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下侧连接套组件(22-3)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内管(22-1)的下端的外螺纹上; 内管(22-1)的上端为出料端ロ,向上伸出外壳(22-2),且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上侧连接套组件(22-4)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内管(22-1)的上端的外螺纹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3)还包括上端盖(23-3)、下侧密封套组件(23-5)和上侧密封套组件(23_6); 陶瓷膜过滤器(23)的外壳(23-1)的主体为圆管体,该圆管体的上下端口上分别设有外螺纹,外壳(23-1)的圆管体的内壁上端设有内螺纹,外壳(23-1)还设有与所述圆管体连为一体的底板(23-1-3),该底板(23-1-3)设有中央孔以及围绕中央孔设置位于上表面上的安装槽; 上端盖(23-3)设有中央孔以及围绕中央孔设置位于下表面上的安装槽,上端盖(23-3)的外周侧部设有与外壳(23-1)的圆管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上端盖(23-3)由其外螺纹旋合在外壳(23-1)的圆管体的内螺纹上; 陶瓷滤芯(23-2)的下端设置在外壳(23-1)的底板(23-1-3)的安装槽中,上端盖(23-3)由其安装槽套在陶瓷滤芯(23-2)的上端上,从而外壳(23-1 )、陶瓷滤芯(23-2)和上端盖(23-3)相互间固定连接在一起,陶瓷滤芯(23-2)与外壳(23-1)之间的空隙(23-4)与外壳(23-1)的下出口(23-1-1)和上出口(23-1-2)相连通; 下侧密封套组件(23-5)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外壳(23-1)的圆管体的下端的外螺纹上,而与陶瓷滤芯(23-2)的下端ロ相连通;上侧密封套组件(23-6)由其连接套旋合在外壳(23-1)的圆管体的上端的外螺纹上,而与陶瓷滤芯(23-2)的上端ロ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料液输送管路(25)按照储液罐(21)中物料的流转路径依次包括第一管路(25-1 )、第二管路(25-2)、第三管路(25-3)、第四管路(25-4)、第五管路(25-5)、第六管路(25-6)、第七管路(25-7)、第八管路(25-8)和第九管路(25-9); 第一管路(25-1)上设有串联在其管道上的第一阀门(29-1 ),第一管路(25-1)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朱可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益菌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