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566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其包括炉体及炉底,炉体对应于与炉底相连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加煤机;炉底的外圈设有水夹套,炉底与炉体的结合部设有水冷箱;炉底的下方设有灰盘,灰盘内通过炉箅底座安装有炉篦,所炉箅能在灰盘内转动;所述炉底通过若干均匀对称分布的立柱安装于土建基础上,土建基础上设有用于驱动炉箅转动的清灰传动装置,所述清灰传动装置与清灰机液压站相连;灰盘内设有对称分布的大灰刀,灰盘外壁上通过灰槽支架安装有出灰槽;炉箅对应于伸入炉底的另一端设有风管,所述风管通过炉箅与炉底及炉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安装运输方便,提高转换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尤其是一种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属于煤气发生炉的

技术介绍
煤气发生炉分为一段式和两段式两种,一段式煤气发生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低,建设周期短,适用范围广,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是,一段式煤气发生炉由于受结构影响,存在几个缺点1、需要保持一定的空层高度,而空层高度大加煤时落差产生大量的煤粉随煤气带出,浪费能源,堵塞管路;2、一段式煤气炉操作时需要扎钎、平炉,不仅产生煤粉,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产气量不稳定;3、布煤不均匀,易偏炉、漏炉;4、不便于远距离输送,因此在运输及使用上受到限制。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是在一段式煤气发生炉的土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干馏段,将煤的低温干馏和气化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炉体内分段进行,然后将气化段产生的煤气一部分从下段出口导出,另一部分用于干馏炉煤料,并汇同煤料低温干馏产生的煤气一起从上段出口导出。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工艺繁琐,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操作复杂。但是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煤气热值高,焦油含量少,煤气转换效率高,能完全汽化,节省能源,而且便于长距离输送,所以国家一直在提倡使用两段煤气发生炉。但是要满足锻造、碳素、化工、轧钢等领域企业要求投入低,又要满足生产的需求,并且还需要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节能减排的标准,显然上述现有的一段式和两段式两种煤气发生炉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运输方便,提高转换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包括用于形成干馏段的炉体及用于形成气化段的炉底,所述炉底位于炉体的下方并与炉体相连通;炉体对应于与炉底相连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向炉体及炉底内加煤的加煤机;所述炉底的外圈设有水夹套,炉底与炉体的结合部设有水冷箱;炉底的下方设有灰盘,所述灰盘内通过炉篦底座安装有炉篦,所述炉篦能在灰盘内转动,且炉篦的一端与炉篦底座相连,另一端伸入炉底内;所述炉底通过若干均匀对称分布的立柱安装于土建基础上,土建基础上设有用于驱动炉篦转动的清灰传动装置,所述清灰传动装置与清灰机液压站相连;灰盘内设有对称分布的大灰刀,灰盘外壁上通过灰槽支架安装有出灰槽;炉篤对应于伸入炉底的另一端设有风管,所述风管通过炉篦与炉底及炉体相连通。所述加煤机通过上缓冲煤仓及下缓冲煤仓与炉体相连,上缓冲煤仓及下缓冲煤仓内设有煤位探测器。所述炉体对应设置加煤机的一端端部设有炉盖,所述炉盖上设有上段煤气出口,炉体的外壁上设有下段煤气出口,所述下段煤气出口及上段煤气出口均与炉体内的炉体腔体相连通。所述炉体上对应于邻近炉底的端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探火装置。所述炉底对应于伸入灰盘的端部外壁上设有碎渣圈,所述碎渣圈沿炉底的外部分布。所述水夹套上设有水夹套人孔,所述水夹套人孔上设有人孔盖,水夹套人孔采用耐火砖砌成。所述炉体内壁设有干馏段砌砖,所述干馏段砌砖沿炉体的长度分布。所述水夹套及水冷箱与集气包相连,所述集气包上设有蒸汽盘管及近水盘管,集气包通过进水盘管与水冷箱相连,并通过蒸汽盘管与水夹套相连。所述土建基础内形成进风箱,风管对应于与炉篦相连的另一端设有伸入进风箱内;风管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进风箱上的进风通道相对应,且进风口与进风通道相连通。本技术的优点炉体的顶端设有加煤机及煤位探测器,通过煤位探测器能够使得加煤机自动向炉体内加入煤料;炉体的下部设置炉底,炉底的外圈设有水夹套,炉底与炉底的结合部设有水冷箱;炉底内设有炉篦,所述炉篦通过炉篦底座安装于灰盘内,并通过清灰传动装置及清灰机液压站驱动炉篦在灰盘内转动;炉篦上设置风管,风管与进风箱相连,通过风管向炉底及炉体内鼓入所需的空气和蒸汽,煤料在空气和蒸汽作用下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煤气通过上段煤气出口及下段煤气出口输出;结构简单紧凑,安装运输方便,提高转换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气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去除加煤机后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广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加煤机I、上缓冲煤仓2、煤位探测器3、下缓冲煤仓4、上段煤气出口 5、下段煤气出口 6、干馏段砌砖7、探火装置8、水夹套9、炉底10、炉篦底座11、碎渣圈12、灰盘13、进风箱14、进风通道15、进风口 16、风管17、土建基础18、出灰槽19、水夹套人孔20、水冷箱21、炉体腔体22、集气包23、蒸汽盘管24、进水盘管25、清灰机液压站26、炉盖27、水冷箱进口 28、大灰刀29、立柱30、清灰传动装置31、探火蒸汽入口32、炉体33及炉篦34。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包括用于形成干馏段的炉体33及用于形成气化段的炉底10,所述炉底10位于炉体33的下端,炉体33的顶端设有加煤机1,通过加煤机I能够向炉体33及炉底10内加入煤粉。所述加煤机I通过上缓冲煤仓2及下缓冲煤仓4安装于炉体33上,炉体33的顶端设有炉盖27,所述炉盖27与炉体33相匹配。上缓冲煤仓2及下缓冲煤仓4内设有煤位探测器3及分煤器,通过煤位探测器3能够测量上缓冲煤仓2及下缓冲煤仓4内的煤粉剩余量,当煤粉剩余量较少时,通过加煤机I能够向炉体33内加入煤粉。炉盖27上设有上段煤气出口 5,所述上段煤气出口 5与炉体33内的炉体腔体22相连通。炉体33的内壁设置干馏段砌砖7,通过干馏段砌砖7能够提高炉体33的耐火性能。炉体33的侧壁上设有下段煤气出口 6,所述下段煤气出口 6与炉体腔体22相连通,通过下段煤气出口 6能够将产生的煤气输送到所需要的加热设备处。炉体33与炉底10的结合部设有水冷箱21,所述水冷箱21的下方设有水夹套9,所述水夹套9环绕于炉底10的外圈。水冷箱21上设有水冷箱进口 28,通过水冷箱进口 28能够向水冷箱21内加入所需的冷水。炉体33对应于邻近炉底10的端部设有探火装置8,通过探火装置8能够观测到炉体33内的燃烧情况,探火装置8包括探火孔及探火蒸汽入口32,探火装置8位于水冷箱21的上方。水夹套9的外壁上设有水夹套人孔20,所述水夹套人孔20上设有人孔盖,水夹套人孔20通过耐火砖砌成。水夹套9与水冷箱21与集气包23相连,所述集气包23上设有蒸汽盘管24及进水盘管25,集气包23通过近水盘管25与水冷箱21的水冷箱进口 28相连,集气包23的蒸汽盘管24与水夹套9相连。在炉底10及炉体33产生的热量能够使得水冷箱21内的冷水受热蒸发,从而产生蒸汽,蒸汽能够与探火装置8的探火蒸汽入口 28相连,提供探火所需的蒸汽。炉底10的下方设有灰盘13,所述灰盘13的中心区通过炉篦底座11安装有炉篦34,且炉篦34能够在灰盘13内转动。炉篦34呈圆形宝塔状,炉篦34对应于与炉篦底座11相连的另一端伸入炉底10内,当炉篦34转动时,燃烧后产生的煤灰在炉篦34作用下甩向外圈,并落入灰盘13内。炉底10对应于伸入灰盘13内的端部设有碎渣圈12,所述碎渣圈12沿炉底10上分布。当炉篦34转动时,煤灰在甩向外圈过程中与碎渣圈12相接触,通过碎渣圈12能够对煤灰打碎,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包括用于形成干馏段的炉体(33)及用于形成气化段的炉底(10),所述炉底(10)位于炉体(33)的下方并与炉体(33)相连通;炉体(33)对应于与炉底(10)相连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向炉体(33)及炉底(10)内加煤的加煤机(I);其特征是所述炉底(10)的外圈设有水夹套(9),炉底(10)与炉体(33)的结合部设有水冷箱(21);炉底(10)的下方设有灰盘(13),所述灰盘(33)内通过炉篦底座(11)安装有炉篦(34),所述炉篦(34)能在灰盘(33)内转动,且炉篦(34)的一端与炉篦底座(11)相连,另一端伸入炉底(10)内;所述炉底(10)通过若干均勻对称分布的立柱(30)安装于土建基础(18)上,土建基础(18)上设有用于驱动炉篦(34)转动的清灰传动装置(31 ),所述清灰传动装置(31)与清灰机液压站(26)相连;灰盘(33)内设有对称分布的大灰刀(29),灰盘(33)外壁上通过灰槽支架安装有出灰槽(19);炉篦(34)对应于伸入炉底(10)的另一端设有风管(18),所述风管(18)通过炉篦(34)与炉底(10)及炉体(3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其特征是所述加煤机(I)通过上缓冲煤仓(2)及下缓冲煤仓(4)与炉体(33)相连,上缓冲煤仓(2)及下缓冲煤仓(4)内设有煤位探测器(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驱动的两段煤气发生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33)对应设置加煤机(I)的一端端部设有炉盖(27),所述炉盖(27)上设有上段煤气出口(5),炉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雪峰曹文明俞凯吴敏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莱达热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