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袋乘员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415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装置,目的是解决目前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对车内处于离位状态的乘员造成的伤害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不会影响对正常乘员保护功能的双气袋乘员气囊,具体方案是:一种双气袋乘员气囊,包括外层气袋,所述外层气袋内设置有一个内层气袋,所述内层气袋的容积为外层气袋的30%-60%,所述内层气袋上设置有排气孔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对正常坐姿乘员保护的前提下,能大大减少安全气囊弹出时对处于离位状态乘员的伤害,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装置,特别是一种双气袋乘员气囊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能够在车 辆发生严重碰撞时给乘员的生命以保护,已经成为车辆的标准安全装备。由于安全气囊要求在触发后的极短时间里(约0. 03秒)就将气袋充满,因此安全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这样就很有可能对当时过于靠近安全气囊(或称离位状态)的乘员,比如小孩或者未系安全带的大人等造成伤害。目前采取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在座椅或者车身上安装乘员探测传感器,在探测到安全气囊附近有人时能自动关闭安全气囊。例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名为“一种具有对乘员位置调节功能的安全气囊控制装置”的技术专利(公告号CN 201080167Y,公告日2008-07_02),主要内容是惯性触发装置与预紧式安全带的气体发生器的相连;惯性触发装置与时间延时器相连,时间延时器与安全气囊的相连;在座椅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时间延时器相连;所述的预紧式安全带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爆电源由惯性触发装置控制;所述的安全气囊的点爆电源由时间延时器控制;时间延时器由惯性触发装置控制。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普通传感器的精度不高,容易误报,而高精度传感器会增加较多成本,另外关闭了安全气囊也会对正常乘员的保护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对车内处于离位状态的乘员造成的伤害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不会影响对正常乘员保护功能的双气袋乘员气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双气袋乘员气囊,包括外层气袋,所述外层气袋内设置有一个内层气袋,所述内层气袋的容积为外层气袋的30%-60%,所述内层气袋上设置有排气孔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在普通的单层式的安全气囊中增加一个内层气袋,在安全气囊被触发后气体首先充满内层气袋并通过排气孔进入外层气袋,最后将整个安全气囊充满,这样就使安全气囊先展开后才完全充满,大大减少了对周边的冲击力度,而且不影响对正常乘员的保护,另外通过调整内层气袋的容积以及排气孔的大小,还能根据需要调整安全气囊弹出的速度。作为优选,所述内层气袋的内壁涂有阻燃层。阻燃层能够防止安全气囊被触发后产生的高温气体快速进入内层气袋后引起的燃烧隐患,提高了本技术使用时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外层气袋和内层气袋安装于车辆副驾驶座前的仪表台内。由于副驾驶座的乘员出现离位状态的可能较大,将本技术设置于副驾驶座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乘员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影响对正常坐姿乘员保护的前提下,能大大减少安全气囊弹出时对处于离位状态乘员的伤害,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展开后的示意图。其中I-外层气袋,2-内层气袋,3-排气孔,4-进气孔,5-仪表台,A-正常坐姿乘员,B-离位状态乘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双气袋乘员气囊,安装于车辆副驾驶座前的仪表台5内,包括外层气袋I和内层气袋2,内层气袋2的容积是外层气袋I的50%,内层气袋2上设置有排气孔3和进气孔4,进气孔4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内层气袋2的内壁涂有阻燃层。车辆发生碰撞并触发本技术后,气体先通过进气孔4进入并充满内层气袋2,同时通过排气孔3进入外层气袋1,外层气袋I先展开后才被充满,这样就降低了外层气袋I弹出的速度,大大减少了对离位状态乘员B的伤害,又不会影响对正常坐姿乘员A的保护,另外内层气袋2内壁的阻燃层减少了高温气体引发火灾的可能。本技术无需安装任何复杂的传感装置,仅仅通过对原有的安全气囊结构的简单改进,就能大大减小安全气囊弹出对车内乘员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有不影响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功能,而且通过改变内层气袋2和排气孔3的大小,还能灵活控制本技术的响应时间,拓展本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双气袋乘员气囊,包括外层气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气袋(I)内设置有ー个内层气袋(2),所述内层气袋(2)的容积为外层气袋(I)的30%-60%,所述内层气袋(2)上设置有排气孔(3)和进气孔(4),所述进气孔(4)与气体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桃英初永平光玲玲刘卫国周大永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