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708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9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装置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能够通过利用该安全气囊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该乘员保护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12),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侧门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侧门碰撞,多个腔室具有:能够在门扶手(25)沿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及下部展开的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和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上部腔室(12a)及下部腔室(12b)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胸部附近展开的胸部腔室(12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インフレータ)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面碰撞(以下简称为“侧撞”)引起的冲击的。
技术介绍
以往,乘员保护装置一般已知为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一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的装置。这种具有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一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乘员保护装置有这样的优 点例如,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加厚,就可以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侧撞时乘员的安全性。在此,能够通过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来提高侧撞时乘员的安全性是指虽然在侧撞吋,车辆侧壁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室侧位移,但是通过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安全气囊,使车辆侧壁不和乘员接触,从而提高安全性。但是,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加厚,那么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安全气囊会碰到位于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门扶手等,所以在使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切实地展开这方面有改善的余地。与此相反,如果安全气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薄,那么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就会难以碰到门扶手等,但在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这方面有改善的余地。在此,考虑到了使用例如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作为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使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切实地展开,并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装置。但是,当使用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时,需要用于对各安全气囊展开的时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存在结构复杂化的技术课题。而且,由于需要这种控制単元等,因而存在成本増加的技术课题。另外,当使用多个侧安全气囊装置时,存在安全气囊相互干渉的技术课题。因此,近年,对于乘员保护装置,为了将该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简易的结构,正在寻求ー种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且可以通过使该多个腔室切实地展开来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装置。因此,作为简易地构成乘员保护装置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能够在利用一个充气部展开高压气囊和低压气囊时,首先使高压气囊展开,然后使低压气囊展开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ー种具有向扶手的上方展开的上部腔室和向扶手下方展开的下部腔室的侧安全气囊装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0117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1-001051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虽然利用一个充气部使高压气囊和低压气囊展开,从而通过低压气囊保护乘员的胸部附近,但是存在高压气囊碰到门扶手的可能性。因此,上述专利文献I在切实地使高压气囊展开的方面有改善余地。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虽然利用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在不碰到扶手情况下展开,但是因为不保护乘员胸部附近,所以在提高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在确保车辆侧壁 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同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的。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构成如下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所述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所述多个腔室包括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在门扶手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和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构成如下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ー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所述多个腔室包括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和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具有压カ阀(压カ弁),所述压カ阀可以设置成在利用所述充气部向所述门扶手侧腔室供给的供给气体的压カ在该门扶手侧腔室内达到规定压カ时将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和胸部侧腔室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压カ阀可以采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材料更容易破裂的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压カ阀可以结合到所述安全气囊,使得所述压カ阀与所述安全气囊的结合部比所述安全气囊的其他部分更容易破裂。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的门扶手侧腔室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上部展开的上部腔室和能够在所述门扶手的所述下部展开的下部腔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具有用于划分所述上部腔室以及所述下部腔室的非膨出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ー种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在门扶手的沿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并且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ー种乘员保护方法,该乘员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使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并且使所述多个腔室中的至少ー个腔室为保护乘员的胸部而展开。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的,可以提供能够通过在确保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的空间的同时保护乘员的胸部,来提高在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向车辆侧壁的侧撞引起的冲击时的安全性的。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用座椅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 用座椅的、且从车辆侧面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3A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B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二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3C是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4A是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一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二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C是示意性地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的第三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侧门及车辆用座椅的、且从车辆前侧示意性地表示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展开状态的主视图。符号说明5车辆、6地板、10侧安全气囊装置、11充气部、12安全气囊、12a上部腔室、12b下部腔室、12c胸部侧腔室、12e压カ阀、20侧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8 JP 2011-042649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所述多个腔室包括 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在门扶手沿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展开;和 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2.一种乘员保护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能够利用一个充气部形成多个腔室的安全气囊,通过使该安全气囊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向所述车辆侧壁碰撞,其中 所述多个腔室包括 门扶手侧腔室,所述门扶手侧腔室能够向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门扶手的车室侧的面部展开;和 胸部侧腔室,所述胸部侧腔室能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门扶手侧腔室更靠近车室侧且在乘员的胸部附近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成在利用所述充气部向所述门扶手侧腔室供给的供给气体的压力在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内达到规定压力时将所述门扶手侧腔室和所述胸部侧腔室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纪佳长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