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氧化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514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氧化臭氧发生器。它包括构成电解池的壳体和核心部件电解电极,核心部件电解电极是由阳极膜渗透电极、阴极膜渗透电极、夹贴在阳极膜渗透电极与阴极膜渗透电极间的离子交换膜构成,阳极膜渗透电极的由微孔板基层覆于基层上的中间层和设于中间层表面的多功能动态膜层构成,阴极膜渗透电极由微孔板基层加上覆于基层上的中间层和设于中间层表面的多功能动态膜层构成,或者由微孔板基层加上设于微孔板基层表面的多功能动态膜层构成。具有以下特点:一、利用选择性透过功能膜渗透电极,有效控制原料液体向催化剂侧渗透,实现了平衡的两向渗透作用,降低了发生器电阻和能耗,提高了效率。二、可控内压式结构和自平衡的气相传输通道,保证电极反应在可控的压力下进行,使得阳极析出的气体具有﹥20%的臭氧浓度,臭氧生成效率高。其三、设备制造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氧化臭氧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氧化生成臭氧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气体生成部位具有可控式内压式结构和动态催化膜层的电氧化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以水或水系电解质为原料,通过电解装置(臭氧发生器)可以在阳极获得具有一定浓度的臭氧-氧混合气体。与电晕法相比,电化学法生成臭氧具有电压低、臭氧浓度高、且所生成的气体中不含NO3类有害组分等特点,因此在饮用水处理、医疗卫生、污水处理、工业漂白等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电解法臭氧发生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和应用报导。一般臭氧发生器阳极采用析氧电位较高的二氧化铅或铂,阴极采用铂或铂碳,如专利CN87202205、CN97212224.9等,大部分的研究围绕以纯水为原料的固体电解质臭氧发生器展开,其构成部件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和两极(阳极、阴极)对应的催化剂、多孔集流片、导流板和壳体。从部件功能离散化学角度考虑,将电催化活性材料与粘结材料(如PTFE)混合,压制成单独的催化剂片,与独立的阳离子交换膜、多孔集流片、导流板及防腐片等一起构成臭氧发生器,可方便和规范生产制造过程,如专利CN97122126、CN200680051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氧化臭氧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氧化臭氧发生器,包括构成电解池的壳体和核心部件电解电极,核心部件电解电极是由阳极膜渗透电极、阴极膜渗透电极、离子交换膜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换膜是夹贴在阳极膜渗透电极与阴极膜渗透电极间的,电解池的壳体材质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偏氟乙烯、环氧树脂、硅橡胶、氟橡胶、亚克力、不锈钢、钛中的一种或几种,由离子交换膜隔分为阳极区和阴极区,并设有电解液导入口,阳极区侧的气液排出口,阴极区侧的气液排出口,所述的阳极膜渗透电极与阴极膜渗透电极是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孔通道的多孔性膜材料制成,渗透孔径为0.01mm-100mm,膜渗透电极厚度0.2mm-20mm;阳极膜渗透电极的结构为依次设置的微孔板基层,覆于基层的中间层和设于中间层表面的具有催化和选择性透过多功能动态膜层;阴极膜渗透电极的结构为微孔板基层加上覆于基层上的中间层和设于中间层表面的具有催化和选择性透过多功能动态膜层,阴极膜渗透电极的结构或者是微孔板基层加上设于微孔板基层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耀赵建洪王岚陈群何明阳于尔根·施努尔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浙江欧得立电氧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