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836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19:58
一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它包括底轮托架(1)、喇叭模(2)、连接板(3)、过线模(4)、上导轮(5)、下导轮(6)、底座(7)。所述喇叭模(2)与过线模(4)之间设有连接板(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铜管内头上引法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并可以同时放置两个线盘,并且提前可以将接头做好,更换线盘时不会造成停顿,保证了连续生产,从而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更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同轴电缆用铜管内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信传输领域中,同轴电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输介质,可广泛应用于基站馈线、通信设备连接线及室内分布等通信信号传输领域。现有的同轴电缆内导体放线装置包括立式龙门放线架、位置感应器、张力舞蹈轮三大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现有的放线装置有几个缺点一是,整个放线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二是,换盘不方便,即每次只能放置一个线盘,更换线盘时,会增长换盘时间,影响生产效率;三是,设备造价成本高,为了保证张力的均匀性,必须采用主动式放线架,配套可移动地轨、位置感应器、张力舞 蹈轮一起工作;四是,随着铜资源的日益紧张,且国际铜价也在不断攀升,以致于现有的铜管厚度越减越薄,这样就造成了铜管在铁盘二次缠绕过程中圆整度大大下降,铜管弯曲、压扁、擦伤、排线不良等问题日趋严重,大大降低了同轴电缆的质量。综上所述,现有的铜管放线装置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艺要求,且生产效率低、运输成本高,因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并可提高换盘效率的铜管内放线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铜管内放线装置,通过将整托铜管的内头沿圆周向上引线,依次穿过喇叭模、过线模,再经过上、下导向轮直接引出。—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它包括底轮托架、喇叭模、连接板、过线模、上导轮、下导轮和底座,所述喇叭模与过线模之间设有连接板,喇叭模与过线模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体,喇叭模和上导轮设置在底座的一侧,上导轮设置在喇叭模上方,下导轮设置在底座的另一侧,底轮托架设置在喇叭模下方。所述的底轮托架上设有3个至4个动滑轮。所述的喇叭模的材料为硬铝。所述的喇叭模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30度至120度。所述的过线模的材料为尼龙或胶木。所述的过线模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10度至30度。所述的上导轮、下导轮的直径为铜管内放线装置所放导体直径的50倍至100倍。所述的上导轮、下导轮上设有U型槽或V型槽。所述的底座总高度为2米至5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铜管内头上引法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并可以同时放置两个线盘,并且提前可以将接头做好,更换线盘时不会造成停顿,保证了连续生产,从而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制造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换盘效率高。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I)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本技术采用无电源设计,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其成本相当于现有技术的1/20,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2)生产效率高本实 用新型可以同时放置两个线盘,并且提前可以将接头做好,更换线盘时不会造成停顿,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3)产品质量更可靠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利用铜管内头上引法结构,较好地保持了铜管原有的形态和圆整度,有效地避免了铜管弯曲、压扁、擦伤等不良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以下结合一个优化具体实施例,事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技术,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并不代表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盘式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喇叭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过线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底轮托架、2为喇叭模、3为连接板、4为过线模、5为上导轮、6为下导轮、7为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它包括底轮托架I、喇叭模2、连接板3、过线模4、上导轮5、下导轮6和底座7,所述喇叭模2与过线模4之间设有连接板3,喇叭模2与过线模4通过连接板3连接为一体,喇叭模2和上导轮5设置在底座7的一侧,上导轮5设置在喇叭模2上方,下导轮6设置在底座7的另一侧,底轮托架I设置在喇叭模2下方。底轮托架I上设有3个至4个动滑轮。喇叭模2的材料为硬铝。喇叭模2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30度至120度。过线模4的材料为尼龙或胶木。过线模4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10度至30度。上导轮5、下导轮6的直径为铜管内放线装置所放导体直径的50倍至100倍。上导轮5、下导轮6上设有U型槽或V型槽。底座I总高度为2米至5米。比如对直径为9. 2毫米铜管进行放线生产时,首先将整托铜管置于底轮托架I上,保证铜管内圈的中心与喇叭模2的中心相一致,将铜管内头拉出,依次穿过内锥角为60度的喇叭模2、内锥角为11度的过线模4,再将铜管置于直径为800毫米的上导轮5、下导轮6,铜管与导轮的外圆呈相切位置,上导轮5、下导轮6上设有V型槽结构。底座7总高度为4米,上导轮5位于底座7顶端的0. 3米处,下导轮6位于底座7下端的I. 5米处。本技术采用了铜管内头上引法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并可以同时放置两个线盘,并且提前可以将接头做好,更换线盘时不会造成停顿,保证了连续生产,从而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它包括底轮托架(I)、喇叭模(2)、连接板(3)、过线模(4)、上导轮(5)、下导轮(6)和底座(7),其特征是所述喇叭模(2)与过线模(4)之间设有连接板(3),喇叭模(2)与过线模(4)通过连接板(3)连接为一体,喇叭模(2)和上导轮(5)设置在底座(7)的一侧,上导轮(5)设置在喇ロ入模(2)上方,下导轮(6)设置在底座(7)的另一侧,底轮托架(I)设置在喇叭模(2)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轮托架(I)上设有3个至4个动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模(2)的材料为硬招。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模(2)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30度至120度。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模(4)的材料为尼龙或胶木。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模(4)设有内锥角,该内锥角为10度至30度。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轮(5)、下导轮(6)的直径为铜管内放线装置所放导体直径的50倍至100倍。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轮(5)、下导轮(6)上设有U型槽或V型槽。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7)总高度为2米至5米。专利摘要一种铜管内放线装置,它包括底轮托架(1)、喇叭模(2)、连接板(3)、过线模(4)、上导轮(5)、下导轮(6)、底座(7)。所述喇叭模(2)与过线模(4)之间设有连接板(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军吴健真姚文讯冯玲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