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栋专利>正文

循环电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713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电热装置,包括一帮浦及一本体,该帮浦能自一集水容器中抽取液体,并透过一第一水管送出该液体,该本体内设有一第三水管、一第四水管及一加热管,第三水管与第一水管相连通,第四水管与一第二水管相连通,加热管由远红外线陶瓷材质构成,其两端分别与第三及第四水管相连通,令加热管能自相通的第一及第三水管接收该液体,且透过相通的第四及第二水管送出该液体,加热管外侧缠绕有一加热线圈,加热线圈能对加热管进行加热,令加热管升温且放射远红外线,进而令流经加热管的液体升温后被送回集水容器;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循环电热装置可以供使用者将身体浸泡在集水容器的恒温液体中,以达到缓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及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循环抽取液体,并对液体持续加温及放射红外线,令液体升温且保持在符合用户所需温度的循环电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光线按其性质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又可略分为红、橙、黄、绿、蓝、青、紫等七色光,其中红光外侧的光线是不可见光,又称为红外线,红外线中4-400微米波长的又被称为远红外线,此一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能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故又被科学家称为生命光线,远红外线与可见光及近红外线光不同的地方,是它具有十分强烈的渗透力,能引起水分子产生共振,令惰性水(即一般水)细化成为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同时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使浸泡在水中的人(以下简称浸泡者) 的精神更畅通、头脑更灵活,进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承上所述,由于独立水分子能自由出入浸泡者的细胞膜间,同时透过共鸣共振,转化为热能,能令人体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加快血流速度,因此能扩张微丝血管;由于微丝血管的功能是向人体60兆个细胞供应氧气和营养,同时,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重金属,乳酸、导致高血压的铀离子,及导致疼痛的尿酸)排出体外,故在微丝血管开放愈多的情况下,不仅能使心脏的压力自然舒减,尚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原本滞留体内的废物、汗液和水分一起排出体外,令浸泡者能因废物被顺利排出,而更为健康。请参阅图I所示,一般水分子通常是由独立水分子22及大水分子团21混合存在,并请参阅图2所示,当4 y m 14 y m波长的远红外线20照射大水分子团21时,会诱使大水分子团21震荡分散,造成大水分子团21细化成独立水分子22,当远红外线20供给能量终止后,已细化的独立水分子22又会逐渐团聚,而回复成大水分子团21,因此,若能循环持续地对大水分子团21产生远红外线20,令远红外线20持续地能与水分子产生共振作用,使得水内的大水分子团21持续细化成独立水分子22,独立水分子即能自由出入浸泡者的细胞膜间,同时透过共鸣共振,转化为热能,以达到令浸泡者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微丝血管及增进新陈代谢的功能与效果。再者,虽然市面上有众多不同设计的热水器,能将水加热以供人体浸泡,但由于该等热水器均不具备循环设备,导致加热后的水仍会随时间逐渐降温,而无法长时间保持在均匀的预定温度,如此将限制浸泡者的浸泡时间,令滞留体内的废物、汗液和水分无法充分排除,且市面上众多的热水器均不具产生远红外线的功能,因此当然无法将一般水中的大水分子团细化成独立水分子,亦无法达到令浸泡者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微丝血管及增进新陈代谢的功能与效果。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循环电热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电热装置,使用者将身体浸泡在集水容器的液体中,使身体内的局部组织升温,令微血管扩张,以达到缓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及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循环电热装置,其包括一帮浦,该帮浦与一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接;—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本体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第三水管及一第四水管,该第三水管的一端与该第一开孔相对应,且经由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一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该第四水管的一端与该第二开孔相对应,且经由该第二开孔与一第二水管的一端相连通;一加热管,该加热管由远红外线陶瓷材质构成,且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加热 管一端与该第三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加热管另一端与该第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加热管的外侧周缘缠绕有至少一组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电气连接至一电源供应器。上述加热线圈的外侧周缘包覆有一绝缘层,该绝缘层由隔热或绝缘材质构成。上述第三水管或第四水管上邻近中央位置的管壁是由远红外线陶瓷材质构成,且形成至少一第二加热管,该第二加热管的外侧周缘缠绕有至少一组第二加热线圈,该第二加热线圈电气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上述第三水管或第四水管上邻近两端位置的管壁是由远红外线陶瓷材质构成,且形成至少一第二加热管,该第二加热管的外侧周缘缠绕有至少一组第二加热线圈,该第二加热线圈电气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上述第四水管的外侧壁贴附设有一感温元件,该感温元件能感应该第四水管的外侧壁的温度,并与该电源供应器相电气连接,能在感应到该第四水管的外侧壁的温度高于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令该电源供应器停止传送电源至该加热线圈。上述本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该等通气孔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相互连通。上述本体的容置空间中邻近该等通气孔的位置设有一负离子产生器,该负离子产生器电气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且通过该电源供应器传来的电源产生负离子。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循环电热装置在用户启动该帮浦的情况下,能令该集水容器中的常温(如20 30°C)液体被该帮浦抽取进入该本体中,进而令液体经由相连通的第一水管及第三水管,进入该加热管中,此时该加热管的外侧周缘缠绕的加热线圈即会对该加热管进行加热,令该加热管升温且放射远红外线,因此当液体流经该加热管时,该液体能与该加热管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升温至符合用户所需的温度,同时接受该加热管传来的远红外线的放射,再经由相连通的第四水管及第二水管被送入该集水容器中,使得该集水容器中的液体能吸收该加热管传来的远红外线,且保持在一均匀的温度(如40 50°C );如此,使用者即能将身体浸泡在该集水容器的液体中,使身体内的局部组织升温,令微血管扩张,以达到缓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及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液态水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经远红外线照射的液态水分子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循环电热装置30、40 帮浦31本体32、42加热管 33、43集水容器34第一开孔321第二开孔322容置空间323、423第一水管311第二水管35第三水管324、424第四水管325、425感温元件326通气孔327负离子产生器328加热线圈331电源供应器332、432 绝缘层333第二加热管46第二加热线圈46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是一种循环电热装置,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的循环电热装置30,在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循环电热装置30包括一帮浦31、一本体32及至少一加热管33,其中该帮浦31与一第一水管311的一端相连接,且如图5所示,该帮浦31能自一集水容器34中抽取液体,并透过该第一水管311,送出该液体。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本体32上设有一第一开孔321及一第二开孔322,该第一开孔321供连通该第一水管311的另一端,该第二开孔322供连通一第二水管35的一端,该本体32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323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孔321及第二开孔322是与容置空间323相互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