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2422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它解决了现有的双轨道汽车输送装置不能应用于多种轮距的车身的问题。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轨道式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支架、链轮、链条、链板、驱动机构,支架上设有与链条输送方向平行的轨道,链板下方设有滚轮,链条传动时滚轮可抵靠在轨道上并沿轨道滚动,还包括固定在与链板外侧平齐的位置上的若干轴向限位轮,支架上位于链板下方设有中央横梁,中央横梁上设有平行于链条输送方向的中央限位梁,链板下方靠近轴向限位轮一侧固连有沿中央限位梁侧面滚动的中央导向轮。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可适用于不同轮距的车身输送,具有通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ー种汽车输送流水线,尤其是ー种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用到链板式输送机,链板式输送机主要由链轮、链条、链板、驱动机构组成,通过链条的循环转动带动链板形成循环运输的流水线。通过流水线操作,对汽车的装配エ艺进行有效的调整,合理分配每道エ序;并可在输送机上随意添置在线检测及自动装配专机,实施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及设备运行状态监控,为现代化的大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 汽车总装完成后,需对车辆进行各项检测,此时车身已经装配完成。通常采用双轨道板机进行输送,即采用两条相互平行且同步运转的输送链,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辆分别放置于不同的输送链板上。两条链板的宽度根据特定车型的轮距设计,即正常使用状况下,车轮中心位于链板中心,则车轮对链板的作用力分布均匀,链板正常运行。然而一条检测线往往有多种车型混线生产,若链板输送的车型轮距与设定轮距不符,则会导致轮胎中心偏离链板中心,导致链板受カ偏移,在链板输送过程中则会导致链板轴向向内或向外偏离,造成输送链的链节、链轮磨损,同时会导致链板发生磨损,影响了流水线使用寿命的同时,由于摩擦阻カ较大,还会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ー种使用寿命长,适用于不同轮距车身输送的汽车双轨道链板式输送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轨道式输送装置,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支架、链轮、链条、链板、驱动机构,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与链条输送方向平行的轨道,所述的链板下方设有滚轮,所述的链条传动时滚轮可抵靠在轨道上并沿轨道滚动,还包括固定在与所述链板外侧平齐的位置上的若干轴向限位轮,所述的支架上位于链板下方设有中央横梁,所述的中央横梁上设有平行于链条输送方向的中央限位梁,所述的链板下方靠近轴向限位轮ー侧固连有沿中央限位梁侧面滚动的中央导向轮。轨道输送吋,驱动机构驱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链板向前输送,链板下方的滚轮沿着轨道滚动,若放置于链板上的车身轮距与该链板的适用的车身轮距不匹配,则车轮会偏离链板的中心,链板所承受的重量偏离了链板的中心,输送过程中,因链板受カ不均容易导致链板偏移。若干轴向限位轮固定在与所述链板外侧平齐的位置上,若链板具有轴向向外偏移的趋势,则链板侧部与轴向限位轮之间相抵靠,轴向限位轮可与链板发生滚动摩擦,对链板侧部起到支撑作用,达到限制链板轴向向外偏移的目的。中央导向轮设置于与中央限位梁与轴向限位轮之间,若链板具有轴向向内偏离的趋势,则中央导向轮抵靠于中央限位梁侧部并沿中央限位梁侧部滚动,对链板起到支撑作用,达到限制其向内偏移的目的。因而通过中央导向轮与中央限位梁的位置限定,以及链板侧部与轴向限位轮的位置限定,可有效防止链板发生轴向偏移。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限位轮包括支座、垂直于支座设置的第一支撑轴、第一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承内圈套设在第一支撑轴上且与第一支撑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轴承外侧与链板侧部相抵靠。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轴承外侧固连有第一橡胶轮,所述的第一橡胶轮与链板侧部相抵靠。橡胶轮设置于第一轴承和链板之间起缓冲作用,有效减小链板的磨损。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撑轴上端设有盖板且所述的第一支撑轴穿过盖板与一定位螺母连接。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轴上,方便第一轴承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设置于墙体内,所述的支座预埋于墙体侧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导向轮包括与链板底部固连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垂直于链板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的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支撑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承外侧与中央限位梁侧部相抵靠。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轴承外侧固连有第二橡胶轮,所述的第二橡胶轮与链板侧部相抵靠。橡胶轮设置于第二轴承和中央限位梁之间起缓冲作用,有效减小中央限位梁的磨损。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作为优选,所述的滚轮包括与链板底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第三支撑轴,所述的第三支撑轴上套设有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的内圈与第三支撑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轴承外侧与轨道相抵靠。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一一对应,所述的中央横梁位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所述的链轮为两组,所述的链条为两组,所述的两组链条对应的链节分别固连于链板的两端。两组链条同步输送ー个链板,两个相互对应的链节分别与链板下端固连,带动链板运转。作为优选,所述的轨道包括设置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的上行轨道和下行轨道,所述上行轨道和下行轨道的侧壁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固连,所述的上行轨道位于第一架体或第二架体的上方,上行轨道的上表面与滚轮下端接触,所述的下行轨道位于第一架体或第二架体的下方,下行轨道的上表面与滚轮下端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两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減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链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通过设置轴向限位轮和中央导向轮,达到了限制链板轴向位置的目的,对于不同轮距的车辆均可实现输送,提高了本输送系统的通用性,同时增强了使用链板输送的精确度,有效减小了链板和链轮的磨损,提高了本输送系统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中轴向限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中中央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轨道式输送装置;2、支架;21、第一架体;22、第二架体;23、中央横梁;3、链板;31、链轮;32、链条;4、轨道;41、上行轨道;42、下行轨道;5、滚轮;51、连接板;52、第三支撑轴;53、第三轴承;6、轴向限位轮;61、支座;62、第一支撑轴;63、第一轴承;64、盖板;65、定位螺母;66、第一橡胶轮;7、中央限位梁;8、中央导向轮;81、固定座;82、第二支撑轴;83、第二轴承;84、第二橡胶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本双轨道链板式汽车输送系统设置于地面预留的墙体内,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轨道式输送装置1,所述的输送装置I包括支架2、链轮31、链条32、链板3、驱动机构,所述的链板3与地面平齐,所述的支架2上设有与链条输送方向平行的轨道4,所述的链板3下方设有滚轮5,所述的链条32传动时滚轮5可抵靠在轨道4上并沿轨道4转动。本输送系统还包括固定在与链板3外侧平齐的位置上的若干轴向限位轮6,如图2所示,轴向限位轮6固定在与链板3外侧平齐的墙体上。所述的支架2上位于链板3下方设有中央横梁23,所述的中央横梁23上设有平行于链条输送方向的中央限位梁7,所述的链板3下方固连有可沿中央限位梁7侧面滚动的中央导向轮8,所述的中央导向轮8设置于链板3靠近轴向限位轮6—侧。如图3所示,上述的轴向限位轮6包括支座61、垂直于支座61设置的第一支撑轴62、第一轴承63,所述的第一轴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朱海斌顾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