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桑黄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17618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桑黄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分泌漆酶的真菌主要分布于担子菌、多孔菌、子囊菌、脉胞菌、柄孢壳菌和曲霉菌等属种,但大部分发酵周期长,工业化生产有局限。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桑黄菌丝体接入发酵培养基,旋转频率150r/min,28℃培养60h,过滤得桑黄发酵液;取桑黄发酵液100mL,经4000r/min、4℃离心15min,弃去菌丝体,取得的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取4ml缓冲液和1ml粗酶液,混匀,30℃恒温水浴反应30min,得到目的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发酵方法发酵周期短并且获得的漆酶酶活力高,发酵周期60h,漆酶产量达126000U/L;在整个漆酶制备过程中无任何废物或排放物产生,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制剂
,具体涉及ー种。
技术介绍
漆酶(Laccases)是ー种结合多个铜离子的蛋白质,属于铜蓝氧化酶,该酶最早是在漆树的汁液中发现的,故将其命名为漆酶。此后在多种植物、高等真菌、少数细菌及昆虫体内均有发现。漆酶可存活于空气中,发生反应后唯一的产物就是水,因此本质上是ー种环保型酵素。由于这几年环保意识逐渐被人所重视,因此近年来漆酶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漆酶独特的催化特性使其在生物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效的生物检测器而成为底物、辅酶、抑制剂等成分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在生物制浆、生物漂白、以及有毒化合物的降解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成为环境保护用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对漆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漆酶属于蓝-铜族氧化酶,其活性中心由4个铜原子组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决定作用。漆酶的I型铜原子和氨基酸残基结合成为单核中心,是酶表现为明显的蓝色。另外,它还包含II型和III型铜原子,构成三核中心。I型铜原子作为初级电子的接受者,參与分子内的电子传递,把电子从底物传递到其他铜原子上,然后电子结合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桑黄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其特征在干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ー配置发酵培养基,培养基的重量配方为玉米粉O. 5 I. 5%、麸皮O. 3 I. 5%、葡萄糖 O. 5 2. 0%、蛋白胨 O. 3 O. 9%、酵母膏 O. I I. 0%、KH2PO4O. 05 O. 15%、MgSO4O. 01 O. 06%、添カロ Cu2+ 浓度 30 60 μ mol/L、维生素 BJmg/lOOmL ; 步骤ニ取生长在斜面上的桑黄菌丝体黄豆大小接入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中,采用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萍吴亚召张文隽张飞龙张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