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气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383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充气座椅,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舒适性不好等问题。本汽车充气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中设有充气后能部分露出座椅本体供乘坐者依靠的充气层,座椅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充气层相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中具有堵塞。本汽车充气座椅具有舒适性好、能减少乘坐者疲劳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ー种汽车座椅,特别涉及ー种汽车充气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成为常用的代步工具,人们追求汽车安全性的同时,也追求汽车的舒适性。现有的汽车座椅尽可能按照人体工学设计,都采用较为柔软舒适的材料制成,尽量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然而汽车座椅车型后,除了能调节座椅高度以及调节座椅前外,无法对与乘坐者直接接触的靠背和椅座的部位进行调节,加上每个乘坐者都存在个体差异,汽车座椅很难做到使每个乘坐者都感到舒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座椅,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ー种汽车座椅[申请号201020621486. 8 ;授权公告号CN201849352U],其包括座椅本体,在其靠背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导轨,每个定位导轨上均设置有可沿其上滑动和定位的支架,支架上固定设置有头部保护充气气囊。上述汽车座椅通过调节支架的位置,能使充气气囊位于乘坐者头部位置,能有效保护乘坐者的头部,防止身体歪斜而发生的磕碰事故,但是其在舒适性上仍有不足,乘坐者长时间乘坐后其颈部、背部和腰部容易产生疲劳,且此汽车座椅也不能对靠背处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乘坐者对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ー种使用方便、舒适性好的汽车充气座椅。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汽车充气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中设有充气后能部分露出座椅本体供乘坐者依靠的充气层,所述的座椅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充气层相连通的充气孔,所述的充气孔中具有堵塞。本汽车充气座椅在使用中,通过手动气筒或电动气筒连接充气孔对充气层进行充气,乘坐者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充气层的饱满度,这样本汽车充气座椅能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乘坐者。充气层充气后能支撑乘坐者,充气层具有减震作用,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減少了乘坐者的疲劳。在上述的汽车充气座椅中,所述的充气层充气后形成用以支撑乘坐者颈部的颈部气柱、用以支撑乘坐者背部的背部气柱和用以支撑乘坐者腰部的腰部气柱。这样设置使得充气层能对乘坐者的颈部、背部和腰部进行支撑,调节了乘坐者的坐姿,而且颈部气柱、背部气柱和腰部气柱还起到了减震作用,提高了舒适性,減少了乘坐者的疲劳。在上述的汽车充气座椅中,所述的颈部气柱呈平板状,且颈部气柱具有供乘坐者颈部嵌入的槽ロー和位于槽ロー两侧的支撑部一。这样设置使得乘坐者的颈部得到舒适的支撑,減少了乘坐者颈部的疲劳。在上述的汽车充气座椅中,所述的腰部气柱呈平板状,且腰部气柱具有供乘坐者腰部嵌入的槽ロニ和位于槽ロニ两侧的支撑部ニ。这样设置使得乘坐者的腰部得到舒适的支撑,減少了乘坐者腰部的疲劳。在上述的汽车充气座椅中,所述的背部气柱呈柱状且轴向凸出于座椅本体。这样背部气柱在减震的同时,还能对乘坐者的背部进行一定的按摩作用,提高了舒适性。在上述的汽车充气座椅中,所述的背部气柱数量为4至12个,所述的背部气柱排列成若干行均布在座椅本体上 。这样背部气柱能有效支撑乘坐者的背部,给予乘坐者背部舒适的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充气座椅中的充气层能根据乘坐者的需求调整饱满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乘坐者,且充气层具有减震作用,能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減少了乘坐者的疲劳。附图说明图I是本汽车充气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座椅本体;2、充气层;2a、颈部气柱;2al、槽ロー ;2a2、支撑部ー ;2b、背部气柱;2c、腰部气柱;2cl、槽ロニ ;2c2、支撑部ニ ;3、充气孔;4、堵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汽车充气座椅包括座椅本体I,座椅本体I中设有充气后能部分露出座椅本体I供乘坐者依靠的充气层2,座椅本体I上还开设有与充气层2相连通的充气孔3,充气孔3中具有堵塞4。具体来说,充气层2充气后形成用以支撑乘坐者颈部的颈部气柱2a、用以支撑乘坐者背部的背部气柱2b和用以支撑乘坐者腰部的腰部气柱2c。颈部气柱2a呈平板状,且颈部气柱2a具有供乘坐者颈部嵌入的槽ロー 2al和位于槽ロー 2al两侧的支撑部ー 2a2。腰部气柱2c呈平板状,且腰部气柱2c具有供乘坐者腰部嵌入的槽ロニ 2cl和位于槽ロニ2cI两侧的支撑部ニ 2c2。背部气柱2b呈柱状且轴向凸出于座椅本体I,背部气柱2b数量为4至12个,背部气柱2b排列成若干行均布在座椅本体I上,本实施例中背部气柱2b数量为六个,排列成三行均布在座椅本体I上。本汽车充气座椅在不需要充气层2吋,充气层2中没有空气,充气层2不会凸起于座椅本体I,汽车座椅照常使用;在需要充气层2时,先将充气孔3中的堵塞4取下,通过手动气筒或电动气筒连接充气孔3对充气层2进行充气,充气后将堵塞4重新塞入充气孔3中以避免充气层2漏气。乘坐者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充气层2的饱满度,这样本汽车充气座椅能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乘坐者。充气层2充气后通过颈部气柱2a、背部气柱2b和腰部气柱2c对乘坐者的颈部、背部和腰部进行支撑,调节了乘坐者的坐姿,而且颈部气柱2a、背部气柱2b和腰部气柱2c还起到了减震作用,提高了舒适性,減少了乘坐者的疲劳。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座椅本体I、充气层2、颈部气柱2a、槽ロー 2al、支撑部ー2a2、背部气柱2b、腰部气柱2c、槽ロニ 2cl、支撑部ニ 2c2、充气孔3、堵塞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汽车充气座椅,包括座椅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本体(I)中设有充气后能部分露出座椅本体(I)供乘坐者依靠的充气层(2),所述的座椅本体(I)上还开设有与充气层(2)相连通的充气孔(3),所述的充气孔(3)中具有堵塞(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充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层(2)充气后形成用以支撑乘坐者颈部的颈部气柱(2a)、用以支撑乘坐者背部的背部气柱(2b)和用以支撑乘坐者腰部的腰部气柱(2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部气柱(2a)呈平板状,且颈部气柱(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赵行阳邹凌华马芳武丁勇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