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章专利>正文

一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及食物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666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5:41
一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及食物处理机,食物处理机包括处理机本体、蒸汽发生装置及加热杯,加热杯上设有蒸汽入口、出口,加热杯内设有蒸杯,蒸杯的底壁上具有气孔,蒸杯与加热杯的侧壁之间、底壁之间具有相通的第一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内设有蒸汽流入通道,蒸汽由蒸汽入口向两侧散发进入蒸汽流入通道,并由蒸汽流入通道进入第二间隙后通过气孔进入蒸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蒸汽的流通路径是先向两侧散发,然后向下进入蒸杯内进行加热,这种结构简单,蒸汽流量大,路径短,热量损耗小,加热效率高;蒸汽由特定的蒸汽流入通道进入蒸杯底部进行加热,使蒸汽与加热杯接触面积小,从而避免加热杯侧面除通道以外的部分过热而烫伤使用者,使用更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物处理器械,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对现有的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食物处理机,有的直接采用电加热来烹饪食物,有的是通过高温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些采用高温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的食物处理机,一般包括处理机本体以及置于处理机本体上的加热杯。处理机本体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一般是由加热杯的杯盖中部进入杯体,再由杯体底部向上流动加热食物,最后再由杯盖排出。在这种蒸汽结构中,蒸汽流经的路径长,热量损失大,加热效率不高;蒸汽两次经过杯盖、杯体,杯盖及杯体温度高,在使用时稍不注意即有可能被烫伤,不满足现有产品防烫伤及低碳环保的要求,因此亟待进行改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ー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ー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采用这种蒸汽通道结构路径短,加热效率高,使用更安全、更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所述食物处理机包括处理机本体、设于所述处理机本体内的蒸汽发生装置,置于所述处理机本体上的加热杯,所述加热杯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通的蒸汽入ロ,所述加热杯上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设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上,所述加热杯内设有蒸杯,所述蒸杯的底壁上设有气孔,所述蒸杯的侧壁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蒸杯的底壁与所述加热杯的底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隙相通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内且对应所述蒸汽入口处设有蒸汽流入通道,蒸汽由所述蒸汽入口向两侧散发进入所述蒸汽流入通道,并由所述蒸汽流入通道进入所述第二间隙后通过所述气孔进入所述蒸杯内。具体地,所述蒸汽流入通道由所述加热杯的侧壁、所述蒸杯的侧壁,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导向筋条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导向筋条两侧的隔离筋条围合而成。具体地,所述导向筋条正对所述蒸汽入ロ ;所述导向筋条呈倒“U”形结构,所述“U”形导向筋条具有两分支,各所述分支分别与两侧的隔离筋条形成可供蒸汽流入的左通道及右通道;所述导向筋条的顶部低于所述蒸汽入口。进ー步地,所述导向筋条设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内表面或所述蒸杯的侧壁外表面,所述隔离筋条设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内表面或所述蒸杯的侧壁外表面。进ー步地,所述蒸杯的侧壁底部环设有用以隔离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二间隙的裙带,所述裙带的两端止接于所述导向筋条两侧的隔离筋条上。进ー步地,所述加热杯的上方还设有ー顶盖,所述顶盖内侧设有ー隔热板。 进ー步地,所述顶盖的内侧设有弧形凸垫,所述凸垫与顶盖之间具有隔热腔,所述隔热板置于所述凸垫下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食物处理机,所述食物处理机上具有上述的蒸汽通道结构。本技术中,蒸汽的流通路径是先向两侧散发,然后向下进入蒸杯内进行加热,这种结构简单,蒸汽流量大,路径短,热量损耗小,加热效率高;蒸汽由特定的蒸汽流入通道进入蒸杯底部进行加热,使蒸汽与加热杯接触面积小,从而避免加热杯侧面除通道以外的部分过热而烫伤使用者,使用更安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处理机主体去掉后,蒸汽发生装置与加热杯的纵向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食物处理机的横向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杯与蒸杯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參照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此附图中所示的食物处理机来说明其内部的蒸汽通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食物处理机的结构不限于图中的结构,只要其具有以下的蒸汽通道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再结合图2至图4,所述食物处理机包括处理机本体100、设于处理机本体100内的蒸汽发生装置200,置于设于处理机本体100上的加热杯300。本实施例中,处理机本体100包括一竖立的主机身110及位于主机身110 —侧水平放置的底座120。主机身110内具有一内腔(图中未示出),蒸汽发生装置200置于所述内腔内,加热杯300置于底座120上。这样,加热杯300即相对蒸汽发生装置200并列放置。加热杯300侧壁上设有与蒸汽发生装置200连通的蒸汽入口 310,加热杯300内套设有一蒸杯400,蒸杯400的底壁上设有气孔410。加热杯300的侧壁上还设有一蒸汽出ロ 320,蒸杯400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出ロ对应的排泄ロ(图中未示出)。蒸杯400的侧壁与加热杯300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00,蒸杯400的底壁与加热杯300的底壁之间具有与第一间隙500相通的第二间隙600,第ー间隙500内且对应蒸汽入口 310处设有蒸汽流入通道700。參照图2,图中箭头标示出蒸汽的流通路径,蒸汽由蒸汽入口 310向两侧散发进入蒸汽流入通道700,然后再进入第二间隙600,再通过气孔410进入蒸杯400内,并与蒸杯400内食物进行热交换后经排泄ロ由蒸汽出口 320排出。此蒸汽出ロ 320位于加热杯300的侧壁,确切地说在使用状态时蒸汽出ロ位于使用者面对的蒸杯400的后方,这样,避免排出的蒸汽灼伤使用者。本技术中的蒸汽通道结构简单,路径短,热量损耗小,加热效率高;且蒸汽由特定的蒸汽流入通道700进入蒸杯400进行加热,较现有技术,减小了蒸汽流入时与加热杯300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加热杯300因过热而烫伤使用者,使用更安全。具体地,參照图3、图4,蒸汽流入通道700由加热杯300的侧壁、蒸杯400的侧壁,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导向筋条710以及分别位于导向筋条710两侧的隔离筋条720围合而成。这样,中间的导向筋条710即与两侧的隔离筋条720形成左通道511及右通道512,从而可使蒸汽较均匀地由两通道进入第二间隙600并由气孔410均匀进入蒸杯400内。具体地,导向筋条710呈倒“U”形结构,且正对蒸汽入ロ,且导向筋条710的弧形的顶部711高度低于蒸汽入口 410。由蒸汽入口 410进入的蒸汽经导向筋条710弧形的顶部711沿两分支712均匀进入到其与隔离筋条720形成的左通道511及右通道512,如图3、图4中,本实施例中,导向筋条710及隔离筋条720均设于蒸杯400的侧壁的外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筋条710及隔离筋条720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位置,其也可以同时设于加热杯300的侧壁的内表面,或是分别设于蒸杯400的侧壁的外表面或加热杯300的侧壁的内表面,只要导向筋条710及隔离筋条720置于加热杯300与蒸杯400之间的第一间隙500内,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且本实施例中,导向筋条710为一条;而隔离筋条720为两条,分别位于导向筋条710的两侧,当然,导向筋条710及隔离筋条720的数量也不限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其可以多条。本实施例中,蒸杯400的侧壁底部设有用以隔离第一间隙500及第ニ间隙600的裙带420,裙带420的两端止接于导向筋条710两侧的隔离筋条720上。通过设置裙带420,有效阻止由左通道511及右通道512进入第二间隙600内的蒸汽再次进入第一间隙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所述食物处理机包括处理机本体、设于所述处理机本体内的蒸汽发生装置,置于所述处理机本体上的加热杯,所述加热杯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通的蒸汽入ロ,所述加热杯上设有蒸汽出ロ,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入ロ设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上,所述加热杯内设有蒸杯,所述蒸杯的底壁上设有气孔,所述蒸杯的侧壁与所述加热杯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蒸杯的底壁与所述加热杯的底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隙相通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内且对应所述蒸汽入口处设有蒸汽流入通道,蒸汽由所述蒸汽入口向两侧散发进入所述蒸汽流入通道,并由所述蒸汽流入通道进入所述第二间隙后通过所述气孔进入所述蒸杯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流入通道由所述加热杯的侧壁、所述蒸杯的侧壁,位于两侧壁之间的导向筋条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导向筋条两侧的隔离筋条围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食物处理机的蒸汽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条正对所述蒸汽入ロ ;所述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章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