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材料,更具体地,涉及用碳纳米管改性的金属纤维材料。
技术介绍
纤维材料在各行各业,如商业航空、娱乐、工业和运输业中被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这些和其它应用通常使用的纤维材料包括,例如金属纤维、纤维素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金属纤维。尤其地,金属纤维材料被频繁地用于复合材料,以赋予导电性。在复合材料基体材料中具有随机取向的高纵横比金属纤维的使用允许低纤维载荷量,同时实现良好的导电性。然而,这种低水平载荷量赋予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很少的益处,其相对于母体基体材料几乎没有变化。虽然增加金属纤维的载荷量可能提高拉伸强度,但它会消极地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重量。提供允许在复合材料中实现金属纤维材料的导电性能同时也增强金属纤维-基体材料界面并最终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的剂将是有益的。本专利技术满足该需求,并且还提供相关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些方面中,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包含碳纳米管(CNT)并入的金属纤维材料的组合物,该碳纳米管(CNT)并入的金属纤维材料包含可缠绕维度的金属纤维材料、围绕金属纤维材料共形地布置的隔离涂层(阻挡涂层,barrier 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02 US 12/611,0731.包含碳纳米管(CNT)并入的金属纤维材料的组合物,所述碳纳米管(CNT)并入的金属纤维材料包含 可缠绕维度的金属纤维材料; 围绕所述金属纤维材料共形地布置的隔离涂层;和 并入到所述金属纤维材料的碳纳米管(CNT),其中所述CNT长度一致并且分布一致。2.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用于所述CNT生长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3.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CNT并入到所述金属纤维材料包括结合基序,其选自所述CNT与所述金属纤维材料的直接结合;经由布置在所述CNT和所述金属纤维材料之间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间接结合、经由布置在所述CNT和所述金属纤维材料之间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和隔离涂层的间接结合、经由布置在所述CNT和所述金属纤维材料之间的隔离涂层的间接结合;以及其混合方式。4.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的长度为约I微米至约500微米。5.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的长度为约I微米至约10微米。6.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的长度为约10微米至约100微米。7.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的长度为约100微米至约500微米。8.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分布的一致性以每平方微米(Pm2)高达约15,000个纳米管的密度为特征。9.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金属纤维材料选自碳丝、金属丝束、金属纺线、金属带材、单向金属带材、金属纤维-编织物、织造金属织物、非织造金属纤维垫、金属纤维板片、带、实体片和穿孔片。10.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选自单壁CNT、双壁CNT、多壁CNT、及其混合物。11.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CNT是多壁CNT。12.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上浆剂,其选自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硅氧烷、烷氧基硅烷、氨基硅烷、硅烷、硅烷醇、聚乙烯醇、淀粉及其混合物。13.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基体材料,其选自环氧树脂、聚酯、乙烯基酯、聚醚酰亚胺、聚醚酮酮、聚邻苯二酰胺、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酰亚胺、酚醛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14.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碳纳米管并入的金属纤维的电阻率低于所述金属纤维的电阻率。15.连续CNT并入方法,包括 (a)将隔离涂层和碳纳米管(CNT)形成催化剂布置在可缠绕维度的金属纤维材料的表面上;和 (b)在所述金属纤维材料上合成碳纳米管,从而形成碳纳米管并入的金属纤维材料。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CNT并入方法具有约5至约300秒的材料停留时间。17.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约5至约30秒的材料停留时间产生长度在约I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K·沙,S·H·加德纳,M·R·奥伯丁,H·C·马莱茨基,
申请(专利权)人:应用纳米结构方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