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培磊专利>正文

亚心形扁藻培养基配方及三级培养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7703441 阅读:4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亚心形扁藻培养基及其三级培养方法,配方如下:硝酸钠100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柠檬酸铁0.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1ml,消毒海水1000ml。所述改良f/2维生素溶液配制方法为: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H,0.5mg;纯水定容至1000ml。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并采用三级培养亚心形扁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易于操作、不易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微藻养殖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海洋微藻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易于培养。微藻含有某些特异的高附加值生物活性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水产养殖、医药美容、废水处理和生物能源等领域,有重要经济价值。亚心型扁藻是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微藻之一。 亚心型扁藻为一种海产单细胞浮游藻类,适应性强,上浮性好,生长繁殖迅速,能够合成高浓度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常作为鱼、虾、贝类幼体的开口饵料及饵料动物的饵料。目前,亚心形扁藻规模化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藻细胞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合适的培养基是实现亚心形扁藻高密度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使用的扁藻培养基没有加入碳酸氢钠,但我的实验表明,亚心形扁藻除了能利用空气中游离的CO2,还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液中的HCO3-作为碳源。添加碳酸氢钠不仅缩短了亚心形扁藻的倍增时间,而且延长了亚心形扁操的生长时间。大量实验表明添加O. 8g/L的碳酸氧纳能大大提闻生长速度。另夕卜,传统的培养基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5-10mg/L,我的实验表明,将磷酸二氢钾添加量提高到45mg/L,亚心形扁藻的产量能提高47%。总之,使用优化培养基并采用三级培养亚心形扁藻方法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亚心形扁藻培养基,配方如下硝酸钠lOO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柠檬酸铁O. 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1ml,消毒海水1000ml。所述改良f/2维生素溶液配制方法为维生素B12,0. 5mg ;维生素BI, IOOmg ;维生素H, O. 5mg ;纯水定容至 1000ml。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培养基对亚心形扁藻进行三级培养,包括如下步骤1) 一级培养,即用3000-20000ml玻璃瓶培养。一般接种密度为2X 104_5X 104cell/ml。消毒瓶中加入上述营养盐,用酒精棉擦拭瓶口,用消毒的滤纸封口,摇匀后,置于光线充足处。最佳光照强度5000-8000lx,室温24 26°C,每小时摇动一次;5_6天细胞密度达到4X 105-8X 105cell/ml即可转入二级培养;2) 二级培养,即用3m3玻璃钢水槽或塑料薄膜袋封闭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为煮过的水或消毒水。接种量I : 10 I : 20。接种后,玻璃钢水槽用消毒的塑料布遮盖,24小时连续充气,日光灯照射。每天视藻液的颜色、浓度、生长情况补充培养用水,经5 6天即可转到三级生产性培养;3)三级培养,即用8m3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池封闭或开放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处理消毒,培养方法与二级培养基本相同,接种量据情掌握,但不宜低于I : 50。充气量达到藻液翻腾,一般经6天培养,藻细胞密度达到4 X IO5-IOX IO5CelΙ/ml时,即可用于投喂青蛤的D型幼虫、日本对虾的蚤状幼体等。进一步的,所述的亚心形扁藻培养基的三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 一级培养,即用3000-20000ml玻璃瓶培养;一般接种密度为2 X IO4 5X104cell/ml ;消毒瓶中加入上述营养盐,用酒精棉擦拭瓶口,用消毒的滤纸封口,摇匀后,置于光线充足处;最佳光照强度2000-40001x,室温18 25°C,光暗比L D=12h 12h 14h IOh,盐度4 58每小时摇动一次;5_6天细胞密度达到4X 105-8X 105cell/ml即可转入二级培养。2) 二级培养,即用3m3玻璃钢水槽或塑料薄膜袋封闭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为煮过的水或消毒水;接种量I : 10 I : 20。接种后,玻璃钢水槽用消毒的塑料布遮盖,24小时连续充气,日光灯照射;每天视藻液的颜色、浓度、生长情况补充培养用水,经5 6天即可转到三级生产性培养;3)三级培养,即用8m3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池封闭或开放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处理消毒,培养方法与二级培养基本相同,接种量据情掌握,但不宜低于I : 50 ;充气量达到藻液翻腾,一般经6天培养,藻细胞密度达到4X IO5-IOX IO5Cell/ml时,即可用于投喂青蛤的D型幼虫、日本对虾的蚤状幼体。有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并采用三级培养亚心形扁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易于操作、不易污染的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培养基配制方法I柠檬酸铁较难溶解,可加少量自来水在火炉上微热至80-90°C,并不断搅拌至全部融化;2加营养盐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水,而且各种营养盐按配方中提供的顺序加入,以免发生化学反应;3各种营养盐可先配成浓度较高的母液,再依次添加;4三级培养各阶段营养盐配方和浓度相同。一种亚心形扁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亚心形扁藻培养基配方如下硝酸钠IOO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朽1檬酸铁O. 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lml,消毒海水1000ml。所述改良f/2维生素溶液配制方法为维生素B12,O. 5mg ;维生素BI,IOOmg ;维生素H,O. 5mg ;纯水定容至1000ml。亚心形扁藻三级培养方法I 一级培养培养容器为3000ml-20000ml玻璃瓶。在消毒培养用水中加入上述营养盐。选择生命力旺盛、无污染的藻液进行接种培养。将藻种上清液缓慢倒入玻璃瓶中,一般接种密度为2X104cell/ml。最后用酒精棉擦拭瓶口,用消毒的滤纸封口,摇匀后,置于光线充足处。最佳光照强度5000-8000lx,室温24 26 °C,每小时摇动一次,5_6天细胞密度达到4X 105-8X 105cell/ml即可转入二级培养。2 二级培养培养容器为3m3玻璃钢水槽、塑料薄膜袋封闭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为煮过的水或消毒水。扩种时,将藻液倒入容器中,用泵将水打入藻液中,加入相应营养盐。接种量I : 10 I : 20。接种后,玻璃钢水槽用消毒的塑料布遮盖,24小时连续充气,日光 灯照射,最佳光照强度5000-80001X,每天视藻液的颜色、浓度、生长情况添加营养盐和消毒培养用水。经5 6天即可转入三级生产性培养。3三级培养培养容器为8m3玻璃钢水槽、水泥池封闭式或开放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处理消毒。培养方法与二级培养基本相同。接种量据情掌握,但不宜低于I : 50。充气量达到藻液翻腾,一般经6天培养,藻细胞密度达到4X IO5-IOX IO5Cell/ml时,即可用于投喂青蛤的D型幼虫、锯缘青蟹的Z幼体和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的蚤状幼体等。进一步的,所述的亚心形扁藻培养基的三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 一级培养,即用3000-20000ml玻璃瓶培养;一般接种密度为2 X IO4 5X104cell/ml ;消毒瓶中加入上述营养盐,用酒精棉擦拭瓶口,用消毒的滤纸封口,摇匀后,置于光线充足处;最佳光照强度2000-40001x,室温18 25°C,光暗比L D=12h 12h 14h IOh,盐度4 58每小时摇动一次;5_6天细胞密度达到4X 105-8X 105cell/ml即可转入二级培养。2) 二级培养,即用3m3玻璃钢水槽或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心形扁藻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亚心形扁藻培养基配方如下硝酸钠lOO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朽1檬酸铁O. 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Iml,消毒海水IOOOml ;所述改良f/2维生素溶液配制方法为维生素B12,0. 5mg;维生素BI,IOOmg ;维生素H,O. 5mg ;纯水定容至1000ml。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亚心形扁藻培养基的三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一级培养,即用3000-20000ml玻璃瓶培养;一般接种密度为2X IO4 5X IO4Cell/ml ;消毒瓶中加入上述营养盐,用酒精棉擦拭瓶口,用消毒的滤纸封口,摇匀后,置于光线充足处;最佳光照强度5000-80001χ,室温24 26°C,每小时摇动一次;5_6天细胞密度达到4X 105-8X 105cell/ml即可转入二级培养。2)二级培养,即用3m3玻璃钢水槽或塑料薄膜袋封闭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为 煮过的水或消毒水;接种量I : 10 I : 20。接种后,玻璃钢水槽用消毒的塑料布遮盖,24小时连续充气,日光灯照射;每天视藻液的颜色、浓度、生长情况补充培养用水,经5 6天即可转到三级生产性培养。3)三级培养,即用8m3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池封闭或开放式充气一次性培养。培养用水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处理消毒,培养方法与二级培养基本相同,接种量据情掌握,但不宜低于I : 50 ;充气量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培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