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195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限位装置,克服现有的反拉簧式触点结构的活塞限位装置不能适应恶劣环境的不足。该位装置中,凹形底座的底部有贯通孔,在贯通孔的外围设置有相间隔的内环凸起和外环凸起;第一触点从凹形底座的外表面插在贯通孔中;触点锁母倒扣在凹形底座中,其头部罩住凹形底座中的外环凸起以及内环凸起,其底部穿过第二触点的尾部;第二触点的头部位于触点锁母中并朝向第一触点的头部;第二触点的头部与尾部的结合部,横向设置有限位凸起;第二触点上还横向连接有接线柱;触点锁母侧壁上开有窗口,接线柱穿出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活塞限位装置触点容易失灵、外壳容易破损以及应用安全性较低的缺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活塞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测井仪器中的活塞限位装置工作在高温、高压以及油浸密闭的容器里。活塞经过压カ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会触动活塞限位装置,此时限位装置会向外传递相应的信号。活塞再经过反力运动脱离活塞限位装置后,活塞限位装置也会向外传递相应的信号。目前,活塞限位装置一般采用反拉簧式的触点结构(这种活塞限位装置一般可以称之为反拉簧式限位装置),其在油浸、高温以及高压恶劣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触点结构部位就会接触不良,外壳也容易自然破碎而造成限位装置性能失灵。这将导致作业测试过程終止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反拉簧式触点结构的活塞限位装置不能适应油浸、高温以及高压恶劣环境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限位装置,包括凹形底座(I)、第一触点(2)、复位弹簧(3)、凹形的触点锁母(4)、第二触点(5)以及接线柱(6),其中该凹形底座(I)的底部(11)有垂直于该底部的贯通孔(12),该凹形底座(I)内部在该贯通孔(12)的外围设置有内环凸起(13)和外环凸起(14),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具有间隙;该第一触点(2)从该凹形底座(I)的外表面插在该贯通孔(12)中,与该贯通孔(12)连接;该触点锁母(4)倒扣在该凹形底座(I)中,其头部(42)与该凹形底座(I)的外环凸起(14)相配合并罩住该凹形底座(I)中的该外环凸起(14)以及该内环凸起(13);其底部(41)中央开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过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与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间隙配合;该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位于该触点锁母(4)中并朝向该第一触点(2)的头部(22);该第二触点(5)的该头部(51)与该尾部(52)的结合部,横向设置有限位凸起(53);该第二触点(5)上还横向连接有该接线柱(6);该触点锁母(4)的侧壁(43)上开有窗ロ(44),该接线柱(6)的头部(61)穿出该窗ロ(44);该复位弹簧(3)位于该凹形底座(I)的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的间隙并套住该内环凸起(13)。优选地,该凹形底座(I)的该内环凸起(13)的内径大于等于该贯通孔(12)的直径,该凹形底座(I)的该外环凸起(14)的内径大于该内环凸起(13)的外径。 优选地,该凹形底座(I)的该外环凸起(14)的外表面具有螺纹,该触点锁母(4)的头部(42)内表面具有螺纹。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尾部为端帽(21 ),该凹形底座(I)底部的该贯通孔(12)有与该端帽(21)相配套的台阶。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该端帽(21)突出该凹形底座(I)底部外表面。优选地,该第二触点(5)的该尾部(52)的端面突出于该触点锁母(4)的该底部(41)外表面。优选地,该接线柱(6)的接线孔(62)露出该触点锁母(4)的该侧壁(43)外表面。优选地,该第一触点(2)的头部(22)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为十字开ロ式接触。优选地,第一触点(2)的头部(22)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51)的接触部位为斜面点接触。 优选地,该凹形底座(I)和该触点锁母(4)采用聚酯醚酮材料加工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活塞限位装置触点容易失灵、外壳容易破损以及应用安全性较低的缺陷,可以应用在高温、高压以及油浸的恶劣环境中,触点结构长期作业时也不会失灵,外壳不易损坏破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塞限位装置主要包括凹形底座I、第一触点2、复位弹簧3、凹形的触点锁母4、第二触点5以及接线柱6,其中凹形底座I的底部11有垂直于该底部的贯通孔12。该凹形底座I内部,在该贯通孔12的外围设置有内环凸起13和外环凸起14,其中该内环凸起13的内径大于等于该贯通孔12的直径,该外环凸起14的内径大于该内环凸起13的外径,也即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具有间隙。该外环凸起14的外表面具有螺纹。第一触点2从该凹形底座I的外表面插在该贯通孔12中,与该贯通孔12通过螺纹连接。该第一触点2的尾部为端帽21,该凹形底座I底部的贯通孔12有与该端帽21相配套的台阶,且第一触点2的端帽21突出该凹形底座I底部外表面。该第一触点2通过该端帽21以及凹形底座I上相配套的台阶,形成与凹形底座I相对位置的固定。凹形的触点锁母4底部41远离该凹形底座I的底部,倒扣在该凹形底座I中,通过头部42内表面的螺纹,与外表面具有螺纹的外环凸起14相配合,也即该触点锁母4罩住该凹形底座I中的外环凸起14以及内环凸起13。触点锁母4的底部41中央开有通孔,其中穿过第二触点5的尾部52,与第二触点5的尾部52间隙配合,且第二触点5尾部52的端面突出于触点锁母4底部41外表面。第ニ触点5的头部51位于该触点锁母4中并朝向第一触点2的头部22。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与尾部52的结合部,横向设置有限位凸起53,该限位凸起53也位于触点锁母4中,防止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也进入触点锁母4的通孔中或者穿过触点锁母4的通孔。第二触点5上还通过螺纹横向连接有接线柱6,触点锁母4的侧壁43上开有窗ロ44,接线柱6的头部61穿出该窗ロ 44,头部61上的接线孔62露出触点锁母4的侧壁43外表面。复位弹簧3位于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的间隙并套住该内环凸起13,一端接触凹形底座I的底部11,另一端接触第二触点5上的限位凸起53或者接线柱6。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装置在应用时,第二触点5尾部52朝向活塞。由于第二触点5尾部52的端面高出触点锁母4底部41外表面,因此在活塞运动到限位装置时先接触第二触点5。在活塞继续朝着第二触点5行进时,会向第二触点5施加压カ而使得复位弹 簧3受カ压縮。在复位弹簧3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第一触点2的头部22会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51相接触,此时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不会造成对限位装置的损坏。第一触点2的端帽21突出该凹形底座I底部外表面,与仪器本体接触。在第一触点2与第二触点5相接触时,第二触点5与仪器本体之间的电信号回路接通,通过该电信号回路可向外发出相应信号表示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当活塞远离第一触点2时,第二触点5在复位弹簧3的弾力作用下也远离第一触点2,并将第二触点5顶回原位置,通过第二触点5上的限位凸起53,防止第二触点5从触点锁母4的通孔中穿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的头部与第二触点5的头部为十字开ロ式接触,接触部位是斜面点接触,这种结构具有弾性。在第二触点5的头部与第一触点2的头部接触后,如无外力挤压第二触点5,第一触点2依靠自身的弾力也可以将第二触点5的头部弹出。本实施例中,凹形底座和触点锁母采用聚酯醚酮(PEEK)材料加工制成,因此整体上具有耐油、耐高温及高压的优点。内部第一触点2和第二触点5采用直通式结构,简単、坚固而且耐用。经过试验,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凹形底座(I)、第一触点(2)、复位弹簧(3)、凹形的触点锁母(4)、第二触点(5)以及接线柱(6),其中 该凹形底座(I)的底部(11)有垂直于该底部的贯通孔(12),该凹形底座(I)内部在该贯通孔(12)的外围设置有内环凸起(13)和外环凸起(14),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具有间隙;该第一触点(2)从该凹形底座(I)的外表面插在该贯通孔(12)中,与该贯通孔(12)连接; 该触点锁母(4)倒扣在该凹形底座(I)中,其头部(42)与该凹形底座(I)的外环凸起(14)相配合并罩住该凹形底座(I)中的该外环凸起(14)以及该内环凸起(13);其底部(41)中央开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过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与该第二触点(5)的尾部(52)间隙配合; 该第二触点(5)的头部(51)位于该触点锁母(4)中并朝向该第一触点(2)的头部(22);该第二触点(5)的该头部(51)与该尾部(52)的结合部,横向设置有限位凸起(53);该第二触点(5)上还横向连接有该接线柱(6);该触点锁母(4)的侧壁(43)上开有窗口(44),该接线柱(6)的头部(61)穿出该窗口(44); 该复位弹簧(3)位于该凹形底座(I)的该内环凸起(13)与该外环凸起(14)之间的间隙并套住该内环凸起(1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塞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铁坤王会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