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888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锤,包括电机,与电机通过电机齿轮同时啮合连接的两组齿轮,一组齿轮通过单向离合器与一个转轴连接,所述单向离合器由滚针与弹簧组成,安装在所述转轴内,当电机输出顺时针旋转时,该齿轮能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带动转轴及固定在转轴上的部件一起旋转,所述转轴还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冲击盘机构。电机输出反向逆时针旋转时,由于单向离合器的作用,该齿轮空转,而转轴不动。所述另一组齿轮与伞齿轴连接,所述伞齿再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内装配有冲击指,冲击指可在输出轴内自由旋转和移动,所述冲击指尾端是所述冲击盘敲打的位置,前端是敲击钻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噪音小、振动小,能量转换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电锤
技术介绍
电锤是附有气动锤击机构的一种带安全离合器的电动式旋转锤钻,主要用在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电锤其实是在电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一个电动机带动有曲轴连杆的活塞,在气缸内往复压缩空气,使气缸内空气压力呈周期变化,变化的空气压力带动气缸中的击锤往复打击钻头的顶部。但是现有的电锤能量转换效率低,运转时噪音大且振动大,人需要更大的力握持电锤,不省力、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锤,采用对称的冲击机构,运转时无振动,机器效率高,噪音小,操作也很简单、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锤,包括电机及设置在电机内的电机齿轮,其特点是,所述电机通过电机齿轮啮合连接两组齿轮,一组齿轮通过单向离合器连接一个转轴,所述单向离合器安装在所述转轴内,所述转轴还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冲击盘机构,所述冲击盘机构包括V型轴与冲击盘,所述冲击盘的表面设置凸起,所述V型轴与冲击盘上均设置V型槽,两个V型槽相对布置。另一组齿轮连接伞齿机构,通过伞齿机构连接与齿轮方向相垂直放置的冲击指与输出轴,所述冲击指装配在输出轴内可自由旋转和移动,所述冲击指尾端是上述冲击盘表面凸起敲打的位置,前端是敲击钻头的位置。进一步,所述电机与上述两组齿轮之间设置中间盖,所述中间盖内还设置两个轴承,分别与所述两组齿轮衔接,通过所述中间盖使各部件衔接更紧密。所述单向离合器由滚针与弹簧组成,所述弹簧是插入上述转轴的中心孔内,所述滚针位于与中心孔相垂直的平面上且与所述弹簧相邻。该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是使齿轮只能朝一个方向带动所述转轴及固定在其上的小齿轮一起旋转,此时滚针是运动到转轴与齿轮较窄的空隙中;当齿轮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滚针运动至所述转轴与齿轮较宽的空隙中,此时滚针与弹簧相接触,并与齿轮内侧相脱离,导致齿轮空转,而所述转轴不旋转。进一步,所述冲击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V型轴上的滚珠轴承及大齿轮,穿套在V型轴上位于所述大齿轮及冲击盘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与冲击盘之间设置垫片及钢球圈,所述冲击盘内部设置数个钢球,通过所述钢球与V型轴连接,冲击盘位于所述V型轴的最前端,所述钢球圈是为了减小摩擦而设置的。上述安装单向离合器的转轴上设置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设置在V型轴上的大齿轮相啮合,转轴转动带动小齿轮旋转,由于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从而带动上述V型轴、冲击盘及轴上所有部件一起旋转。较佳地,所述冲击盘的表面设置两个凸起,所述两个凸起位置正相对,有利于冲击盘旋转时平衡本身自重,使其不偏不倚,转速更快。当冲击盘旋转时通过其表面的凸起敲击到上述冲击指尾端,会停止转动,此时由于所述V型轴的能量不能瞬间释放,还要继续转动,此时在所述V型轴与冲击盘上设置的两个相对的V型槽作用下,所述转轴和冲击盘相对转动,同时冲击盘后退,当冲击盘的凸起与冲击指相互脱开后,完成一次冲击,此时冲击盘在V型轴上的弹簧、两个相对V型槽及内部钢球的作用下,又马上向原来的方向加速旋转,同时冲击盘迅速往前移动,使冲击盘的凸起与冲击指尾端再次接触,开始第二次冲击,这样周而复始完成冲击的功能。进一步,所述伞齿机构包括与齿轮通过滚珠轴承衔接的伞齿轴,和与所述伞齿轴哨合且方向相垂直的伞齿,所述伞齿位于所述输出轴之上。所述冲击指与输出轴之间设置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进一步,所述输出轴的表面设有安装限位钢球、固定钢球与键的安装孔,在输出轴的底部衔接有滑套弹簧、滑套架与卡簧,所述输出轴通过钢球、卡簧等相关部件连接钻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两个特点,I、利用对称的冲击盘,运转时无振动,由于在冲击盘和V型轴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V”型槽,在冲击盘受到设定的阻力时,在两个“V”型槽内钢球的作用下,冲击盘会轴向移动,从而使冲击盘和冲击指脱开,把储存在弹簧内的能量又转化为动能输出,使机器效率增加;2、使用单向离合器,在正转时输出冲击能量,反转时将冲击盘和电机脱开,使操作变得非常简单,无需调节任何功能按钮。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单向离合器与轴及齿轮相结合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图4为V型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冲击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钢珠、冲击盘与转轴上设置的两个相对V型槽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参看图I,一种电锤,包括电机23、与电机23紧配的电机齿轮24,与电机齿轮24同时相啮合的齿轮26及齿轮21,电机齿轮24可同时带动齿轮26及齿轮21旋转。还包括中间盖25、与齿轮26及齿轮21对应衔接的两个轴承22,与齿轮26通过单向离合器连接的转轴28,设置在齿轮26与转轴28之间的挡圈27及滚珠轴承20,所述单向离合器由安装在转轴28内的滚针29及弹簧30组成,转轴28的末端套接小齿轮31,齿轮26带动转轴28及固定在转轴28上的小齿轮31 —起转动。齿轮21与齿轮26位置相平行,齿轮21通过另一个滚珠轴承20连接伞齿轴19。参看图2与图3,单向离合器是在转轴28与齿轮26对应的位置铣一个平面,在垂直平面的中心打一个孔,孔内放入钢丝弹簧30,钢丝弹簧30两头不超过转轴28的外径,一边放上滚针29实现单向离合。齿轮26逆时针转动时,齿轮26与转轴28咬合,带动转轴28转动;齿轮26顺时针转动时,滚针29被弹簧30限位,处于间隙最大附近,使齿轮26与转轴28脱离开,齿轮26与转轴28不能咬合一起转,齿轮26空转。 其中,转轴28通过其上的小齿轮31啮合连接冲击盘机构内的大齿轮33,大齿轮33的一侧衔接滚珠轴承32,另一侧设置有V型轴34,穿套在V型轴34上的弹簧36,与弹簧36底部衔接的垫片37、钢球圈4、冲击盘3及设置于其内部的钢球2、含油轴承I。转轴28转动带动小齿轮31旋转,由于小齿轮31与大齿轮33相啮合,进而带动大齿轮33、V型轴34及轴上所有部件一起旋转。齿轮21连接的伞齿轴19通过与伞齿9啮合,进而连接与21齿轮方向相垂直放置的冲击指5与输出轴12,冲击指5装配在输出轴12内可自由旋转和移动,所述冲击指5尾端是上述冲击盘3表面凸起敲打的位置,前端是敲击钻头的位置。所述冲击指5与输出轴12之间设有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6,还包括含油轴承7、卡簧8、伞齿9与滚珠轴承10,通过这些部件有机组合达到衔接冲击指5与输出轴12的目的。输出轴12的表面设有分别安装限位钢球13、固定钢球15与键14的安装孔,在输出轴12的底部衔接有滑套架17、安装在滑套架17上的滑套弹簧16与卡簧18,所述输出轴12通过钢球、卡簧18等相关部件连接钻头。电机23转动通过电机齿轮24带动相啮合的齿轮21及连接的伞齿轴19旋转,通过伞齿轴19与伞齿9相啮合,进而带动安装钻头的输出轴12旋转,只要电机23能正反转,输出轴12就实现正反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机23输出顺时针旋转带动齿轮26转动时,滚针29被弹簧30限位,处于间隙最大附近,使齿轮26与转轴28脱离开,齿轮26与转轴28不能咬合一起转,齿轮26空转。电机23输出逆时针旋转时,齿轮26与转轴28咬合,带动转轴28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