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816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管模具,包括模体(1),所述模体(1)一端设有圆台型定位块(2),模体(1)与定位块(2)的下底面连接;所述定位块(2)的上底面连接有一个加固头(3),所述定位块(2)的侧面与加固头的夹角为171°。由于在模体的一端加设了圆台型定位块和加固头,加固头起到固定的作用,定位块保证了模具被夹住后不会移动,一个工人就能够轻松的完成冷拔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管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冷拔管工艺上,冷拔管时,使用的模具为苏式模具,在拔管时容易晃动,因此同时需要两个工人进行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在冷拔管时,模具易晃动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拉管模具,包括模体I,所述模体I 一端设有圆台型定位块2,模体I与定位块2的下底面连接;所述定位块2的上底面连接有一个加固头3,所述定位块2的侧面与加固头的夹角为171°,当大于171°,冷拔时会压不住钢管;当小于171°,冷拔时钢管会抖动,均不易操作。本技术拉管模具,所述模体I为空心圆柱,加固头3为圆柱体,所述模体I、定位块2和加固头3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本技术拉管模具,所述圆台型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大于上底面直径;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与模体I的底面外径相等,上底面直径与加固头3的底面直径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模体的一端加设了圆台型定位块和加固头,加固头起到固定的作用,定位块保证了模具被夹住后不会移动,一个工人就能够轻松的完成冷拔管。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I和图2所示的拉管模具,包括模体I,所述模体I 一端设有圆台型定位块2,模体I与定位块2的下底面连接;所述定位块2的上底面连接有一个加固头3,所述定位块2的侧面与加固头的夹角为171°,当大于171°,冷拔时会压不住钢管;当小于171°,冷拔时钢管会抖动,均不易操作。所述模体I为空心圆柱,加固头3为圆柱体,所述模体I、定位块2和加固头3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圆台型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大于上底面直径;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与模体I的底面外径相等,上底面直径与加固头3的底面直径相等。本技术由于在模体的一端加设了圆台型定位块和加固头,加固头起到固定的作用,定位块保证了模具被夹住后不会移动,一个工人就能够轻松的完成冷拔管。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 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口 ο权利要求1.一种拉管模具,包括模体(1),其特征是所述模体(I) 一端设有圆台型定位块(2),模体(I)与定位块(2)的下底面连接;所述定位块(2)的上底面连接有一个加固头(3),所述定位块(2)的侧面与加固头的夹角为17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体(I)为空心圆柱,加固头(3)为圆柱体,所述模体(I)、定位块(2 )和加固头(3 )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圆台型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大于上底面直径;定位块(2)的下底面直径与模体(I)的底面外径相等,上底面直径与加固头(3)的底面直径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管模具,包括模体(1),所述模体(1)一端设有圆台型定位块(2),模体(1)与定位块(2)的下底面连接;所述定位块(2)的上底面连接有一个加固头(3),所述定位块(2)的侧面与加固头的夹角为171°。由于在模体的一端加设了圆台型定位块和加固头,加固头起到固定的作用,定位块保证了模具被夹住后不会移动,一个工人就能够轻松的完成冷拔管。文档编号B21C3/02GK202377290SQ20112055309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周建惠 申请人:江阴市正邦制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惠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正邦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