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锂空气电池用微纳结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8321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空气电池用微纳结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前驱体与高碳聚合物共混于有机溶剂中静电纺丝制备中空复合原丝、原丝材料的预处理、复合纤维的氮化以及活化造孔扩孔四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所述的制备方法易实现纳米级的催化剂颗粒均匀分布在中空碳纤维中。所制备的正极材料管内中空、管壁多孔,且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均匀分布在管壁三维孔洞内,高的比表面积为电池反应提供足够的场所,管内中空孔道能保证氧气扩散通道的畅通,兼具良好的离子传输能力和导电性。可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容量,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大倍率性能和功率密度,减小电池内阻,纳米级金属氮化物的均匀分散能降低充放电极化,产业化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一种锂空气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化学电源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化学电源为主的能量储存系统。近几十年来,以金属锂为基础的电池引领了高性能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成功商 业化,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展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但由于能量密度、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常规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锂空气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为负极,空气(氧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放电过程负极中的锂释放电子后变为锂阳离子,锂离子穿过电解质,在正极与氧气以及从外电路流过来的电子结合生成氧化锂或者过氧化锂,并留在正极。充电过程通过外电路导线提供电子,锂离子由正极穿过电解质到达负极表面,在负极表面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锂,氧离子反应生成氧,产生的电子供应给导线。锂空气电池中氧化I千克金属锂可放出11680Wh的能量,是锌空气电池的八倍,媲美于石油的13000Wh/Kg,而正极反应物氧气又是从环境中获取,无需储存。因此,锂空气电池以其高的比容量和比能量、对环境友好、易小型化和轻量化等特性而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能量转换体系,也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源。目前制约锂空气电池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放电过程中产物不溶于有机电解液,易在正极的沉积,堵塞氧气的传输通道和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极化问题。理论上来说,锂空气电池的总体容量与能量密度,只受金属锂的量限制。然而由于放电产物过氧化锂在有机电解液中溶解度很低,沉积在空气电极表面,堵塞了载体材料的孔道,阻绝了氧气与电解液的接触,使得放电终止,电池的容量发挥大打折扣。而催化剂虽然不参与电池反应,但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和充放电效率,还会影响电池的可逆性。开发和设计新型的空气正极载体材料以高效复合催化剂,对锂空气电池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锂空气电池的空气正极一般选用碳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为了提高锂空气电池正极的比表面积及其利用率,改善电池的容量发挥,研究者选择不同结构的碳材料,以不同的来负载方式添加催化剂,从而开展对锂空气电池的研究。Wu Xu(电化学协会期刊 “Journal of The Electorchemical Society” 157 (2010)A294-A297)等以 KB 碳为催化剂载体,将催化剂MnO2与活性炭球磨混合制得正极,材料的电压极化有一定的改善,但放电过程中孔道容易堵死,容量很小;Li Jiaxin等(电化学通讯“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 13(2011)698-700)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以浸溃法负载MnO2催化剂,放电容量提升到1768mAh/g,充电平台有所降低,由于碳管团聚缠绕严重,催化剂与碳管不能均勻复合,催化剂颗粒尺寸较大,不能发挥很好的电化学性能;Taek Han Yong(纳米研究快讯“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7 (2012))等以水热法将Co3O4复合到碳管表面作为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放电容量和较低的过电位,但在大倍率充放电时,电池容量发挥急剧降低;Zhou Haoshen (美国化学协会“ACS Nano ”5 (2011) 3020-3026)等以石墨烯为载体,不仅放电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由于石墨烯特定的微结构而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效果,但是石墨烯复杂的合成工艺和昂贵的造价阻碍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推广和应用。中国专利CN 102240574A公开了一种由过渡金属配合物和碳黑载体组成的催化齐U,使用该催化剂制备成的锂空气电池展现出很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大电流密度下电池的充放电行为不理想,采用的水热法不能对催化剂形貌进行控制;中国专利CN102306808A公开了一种空气电极用催化剂以锰盐、银盐为原料,以碳材料为载体,球磨混合,制备方法和过程简单易操作,但是催化剂在载体上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催化效果不明显。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负载催化剂的空气正极材料,保证高比容量的同时有效改善放电产物堵塞氧气扩散通道,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具有高的反应活性,降低电极极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空气电池用微纳结构正极材料,所制备的材料既拥有高的比表面积提供充足的反应场所,同时催化剂可在碳纤维管壁内的均匀分布,能有效提闻材料的反应活性,该材料可有效能保证氧气的扩散,提闻电池的倍率性能,具有闻的反应活性,降低电极极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材料的简单、操作方便的制备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锂空气电池用微纳结构正极材料,为中空多孔复合纤维,是由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纳米颗粒,与中空构造的长度为微米级的碳纤维载体复合而成;所述碳纤维管壁由多个纳米孔洞构成,且多个纳米孔洞间相互贯通;金属氮化物分散负载在碳纤维管壁表面及其纳米孔洞内。本专利技术的中空构造即为贯穿整个碳纤维长度方向的中空孔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材料是一种管壁多孔、管内中空,管壁表面及其孔洞内原位复合纳米级金属氮化物催化剂颗粒。所制备的材料既拥有高的比表面积提供充足的反应场所,同时纳米级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在碳纤维管壁内的均匀分布,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反应活性,中空的管结构又能保证氧气的扩散,兼具优良的导电性,能有效的提高电极放电容量、改善充放电极化以及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功率密度。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碳/催化剂前驱体中空纤维原丝的原位纺丝制备I、高碳聚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加热搅拌,形成聚合物胶体溶液;2、聚合物胶体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前驱体,加热搅拌,形成纺丝原液;3、纺丝原液经过静电纺丝得碳/催化剂前驱体中空纤维原丝。第二步纤维原丝的预处理将第一步所得产物在惰性气体下进行低温加热预处理,以形成热稳定性好的梯形聚合物,低温加热预处理温度100 300°c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产物在含氮气氛下对复合纤维中金属前驱体高温氮化,制、得碳纤维/金属氮化物中空复合纤维,然后进一步活化制得微纳结构碳纤维/金属氮化物中空多孔复合纤维。本专利技术——一种锂空气电池用微纳结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材料管内中空,管壁含有丰富的纳米级孔道,纳米孔洞相互贯通且开口于碳纤维表面,纳米级金属氮化物催化剂颗粒高度分散在碳纤维管壁及其孔洞内。 本专利技术的材料外径为20nm 10 μ m,内外径比为1/4 1/10。碳纤维的长度为I μ m 1000 μ m。碳纤维管壁中纳米孔洞的孔径为2_50nm中孔占整个纳米孔洞分布比例为 20% 60%。本专利技术材料由于具有多个丰富的三维空间的纳米孔洞,因而其碳纤维比表面积为300m2/g 2000m2/g。催化剂颗粒大小在IOnm IOOnm之间。本专利技术第一步中,所述聚合物胶体溶液中高碳聚合物重量浓度为O. 1% 60%;所述催化剂或其金属盐前驱体与高碳聚合物比重为1/100 100/1。本专利技术第一步I中,所述高碳聚合物为聚丙烯腈、聚苯胺、聚环氧乙烷、二甲基亚砜、聚苯丙咪唑、聚乙烯、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苯二酯、浙青、丁苯橡胶等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碳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60000 30000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易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安彭彬李劼周耿赖延清卢海贾明刘晋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