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初明进专利>正文

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80528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该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纵向边缘间隔布置横向凹槽,与预制板内与表面平行的纵向孔洞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是在预制板生产场地上组合底模,顶模,侧模、钢管内模等模板,布置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前抽出钢管,在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拆除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改善受力性能,节省资源,可应用于各种墙体承重结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纵向边缘带横向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有大量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中间环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从业人员素质、施工现场环境等对建造质量影响很大,带来建筑性能、质量和耐久性等问题。要改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状,应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存在水平接缝、竖向接缝,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接缝构造措施一般追求达到与现浇混凝土一样的效果,但是由于接缝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是薄弱环节,影响了受力性能,而且易于开裂,影响正常使用。为了减少构件的重量,一般在预制构件内布置孔洞,形成预制空心板。现有的技术中预制空心构件间的连接仍是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解决传统预制构件间接缝连接薄弱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实现结构构件工厂化生产,降低造价,节省资源和能源;可保证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该构件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板内开有与表面平行的纵向孔洞,其特征在于,预制板的纵向边缘间隔布置横向凹槽,与靠近预制板边缘的纵向孔洞相交。墙体承重结构(例如剪力墙结构)的承重体系一般由平面墙体、楼板,L型、T型、十字型节点和洞口等组成,相应的整体结构可以分解为平板、T型墙柱、L性墙柱、十字形墙柱以及带洞口构件等单元,将每一种单元在工厂预制后到现场组装可形成装配式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平板(用于墙体和楼板),预制混凝土 L型、T型、十字形墙柱,预制混凝土带洞口墙板等,其中带洞口墙板包括洞口两侧边缘构件和上部连梁。在结构中一些墙体端部有边柱,与墙体相连的部位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横向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开有与表面平行的纵向孔洞,减少预制单元的重量,孔洞是圆孔、圆角矩形孔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边缘(或至少一个纵向边缘)设置横向凹槽,与靠近构件边缘的纵向孔洞相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设置凹槽后,构件边缘呈齿状,凹槽与突起间隔排列。为了减少现场的模板量,所述凹槽在预制板的一侧板面保留混凝土,使预制板的一侧纵向边缘的一面为齿状,另一面为直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凹槽的横向边缘与预制板纵向边缘斜交,或者与纵向边缘垂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横向凹槽在两个纵向边缘平行布置,即两侧的凹槽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交错布置,即一侧纵向边缘的某一部位布置凹槽,另一侧相应的位置是突起。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布置钢筋网,钢筋网包括纵向钢筋、横向箍筋和拉筋等。 为了进一步减少预制构件重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可在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横向方向制作孔洞,孔洞端部与纵向孔洞相连通。在一些结构中会出现弧形、折角形等异形墙体构件,也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可用于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也可用于地下室外墙、储料池侧壁等钢筋混凝土墙体承重结构构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在预制板生产场地上,采用底模,顶模,侧模和用于制作预留孔的钢管作为模板;其中,侧模每间隔一定距离向内凹,凹进部分顶部的形状与钢管外形匹配;顶模上开有与钢管外形尺寸相同的孔洞; (2)将侧模、顶模和底模组合在一起,布置钢筋网,将多跟钢管穿过一侧顶模的孔洞,平行穿过钢筋网的间隙,穿过另一侧顶模的孔洞;侧模内凹部分的端部与钢管贴合在一起; (3 )在侧模、顶模和底模组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抽出钢管形成纵向贯穿孔洞; (4)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拆除底模,顶模,侧模,形成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构件。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采用现有的预制空心板生产技术,生产出开有纵向孔洞的预制空心板; (2)在预制空心板纵向边缘用切割锯开出凹槽,凹槽与至少一个纵向孔洞相交,形成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I)工业化水平高预制结构构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2)标准化程度高剪力墙结构以及其他墙体承重结构由平面墙体,L型、T型和十字型节点和洞口、楼板等组成;与此相对应,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方法在工厂按照统一的规格、构造制作混凝土平面墙体构件、平面楼板构件、带洞口墙体构件,以及L型、T型、十字型墙柱构件等。(3)运输、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构件内开有孔洞,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4)预制构件接缝连接方便、可靠。在预制构件间浇筑混凝土后,靠近边缘的纵向孔洞内的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构件间、凹槽内的后浇混凝土为一整体,大大提高预制构件间连接的可靠性,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平板构件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平板构件的模板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构件示意图,横向凹槽在预制板的一侧面保留混凝土。图5是图4中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构件示意图,构件两侧的凹槽交错布置。图7是图6中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T形墙柱构件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T形墙柱构件的模板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L形墙柱构件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十字型墙柱构件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带洞口墙体构件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带边柱的预制构件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梁构件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梁支座处预制墙体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是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构件,如图I、图2所示,平板11的纵向边缘布置横向凹槽12,与突起13交错布置;平板11开有若干个纵向孔洞14,靠近纵向边缘的孔洞与横向凹槽12相交;平板11上设置了安装吊环15。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构件用作墙体时,长度一般取建筑物层高,宽度一般取3 00的模数,厚度等于墙体厚度。实施例I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生产场地上按照预制构件的尺寸布置平板底模31、两个侧模32和两个顶模33,如图3,在模板组成的空间内布置钢筋笼和吊环15。其中侧模32每间隔一定距离向内凹,凹进部分端部321与钢管内模34贴合在一起; 2)将多个钢管内模34穿过两侧顶模的预留孔331和两层钢筋网的中间,钢管内模34的外径与顶模33的预留孔331的直径相同; 3 )在模板构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抽出钢管内模34,形成纵向孔洞14 ;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拆除模板31、32和33,形成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构件。上述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构件还可采用现有预制空心板的生产工艺制作,即按照现有的预制空心板生产方法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明进
申请(专利权)人:初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