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黄多糖口服脂质体药物,具体涉及了该脂质体的工业可放大制备工艺,属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应用
技术介绍
桑黄,又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以子实体入药,是生长于桑树上的一种真菌。桑黄药用价值极高,有“森林黄金”之美称,其作为中药材在我国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桑寄生”的药物功效记载,《本草纲目》则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目前,人们已经对桑黄的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桑黄含有多糖、落叶松蕈酸、脂肪酸、留醇类物质、三萜类、芳香酸、氨基酸、酶和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桑黄的多糖类成分更由于其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而备受关注。人们已经对桑黄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进行了很多研究,其药理作用也在进一步证实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桑黄多糖进入人体后无法达到其预期的药理活性。这主要是由于桑黄多糖在达到病灶部位前大部分便已被代谢,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短,而且桑黄多糖不具备针对病灶部位的靶向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利荣,吴丽艳,金元宝,王艳珍,王立英,张瑶,刘明石,孟凡欣,杨东生,赵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