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植机,其具备从支撑于行驶机体上的供给部接受移植对象物并向下方的农田面移动而栽种的栽种器具(28),设有按照机体的行驶在栽种位置的周围形成坑的开坑体(110)、以及使开坑体(110)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而升降的联动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植机具备在利用栽种部移植移植对象物时,能够对栽种器具栽种的每个移植对象物在其周围形成贮存水的凹坑的简单的结构的栽种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行驶于农田的机体上具备供给部和栽种器具的移植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I记载的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在能行驶于农田的支撑底盘上具备旋转式的供给部、升降式的鸟嘴状栽种器具及压地轮,通过在旋转式供给部中投入蔬菜秧苗,升降式栽种器具依次接受蔬菜秧苗,若下降并突入农田面则打开鸟嘴将蔬菜秧苗留在栽种坑中后上升,接着,通过压地轮以踩踏蔬菜秧苗的两侧部的培土的方式通过,能够以预定的深度且以一定间隔栽种蔬菜秧苗并行驶。另外,通过根据需要而安装开沟器,能够将蔬菜秧苗栽种在形成为线状的长沟内。但是,在利用烟苗的栽种等特定的栽种方法时,即在每个栽种的秧苗需要在其周围贮存水的各个凹坑时,在利用苗移植机栽种苗后,作业者必须进行挖掘用于在全部的栽种的苗的周围贮存水的凹坑的作业,是重体力劳动,存在苗移植作业效率差之类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104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在利用栽种部移植移植对象物时,能够对栽种器具栽种的每个移植对象物在其周围形成贮存水的凹坑的简单的结构的栽种部。方案一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移植机,具备从支撑于行驶机体上的供给部31接受移植对象物并向下方的农田面向下移动而栽种的栽种器具28,设有按照机体的行驶在栽种位置的周围形成坑的开坑体110、以及使开坑体110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而升降的联动升降机构。上述移植机利用进行升降动作的栽种器具28从供给部31依次接受移植对象物并在农田进行栽种,此时,开坑体110利用联动升降机构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而进行升降动作。方案二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一所述的移植机,联动升降机构设有能上下动作地支撑开坑体110的开坑支撑框架111、悬垂地支撑开坑支撑框架111的开坑体杆112、以及支撑开坑体杆112的开坑升降臂113,开坑升降臂113以限制开坑体杆112向下移动且允许开坑体杆112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该开坑体杆112,并通过摆动使开坑体110升降。开坑升降臂113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而使开坑体杆112升降,并且允许开坑体杆112向上移动。另外,方案三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移植机,开坑体110将其俯视形状形成为向后方敞开的〕字型,并且配置在包围栽种器具28的三方的位置。开坑体110以-字型包围栽种器具28的三方,且抑制形成坑时的两侧方的倒塌而形成坑。方案四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二所述的移植机,与开坑升降臂113分体地设置规定开坑体杆112的可动范围的下限的下限限制部件。利用下限限制部件规定开坑体杆112的动作范围的下限,对应地规定开坑体110的下限位置。方案五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四所述的移植机,设有改变由上述下限限制部件规定的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的调节部。方案六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二所述的移植机,设置将开坑体110向下方推压的开坑用弹簧118,通过开坑升降臂113的动作而克服开坑用弹簧118使开坑体110向上移动。方案七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六所述的移植机,开坑用弹簧118通过开坑体杆112将开坑支撑框架111及开坑体110向下方推压,在开坑体110下降并与农田接触时,开坑体杆112在从侧面观察时与上述开坑支撑框架111成直角。方案八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方案四或方案七所述的移植机,在开坑体杆112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安装限位销121,开坑体杆112穿过固定在机体上的限位器117的贯通孔,下限限制部件通过限位销121与限位器117的上表面接触而限制开坑体杆112的向下移动,在开坑体杆112的比限位销121靠下方的位置安装负载调节销122,在负载调节销122和限位器117之间设置向负载调节销122与限位器117互相离开的一侧推开的开坑用弹簧118,限位销121及负载调节销122在开坑体杆112上的安装位置能够分别变更。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一的专利技术,进行升降动作的栽种器具28依次从供给部31接受移植对象物并在农田进行栽种,此时,利用联动升降机构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地进行升降动作的开坑体110在栽种的移植对象物的周围分别形成凹坑。因此,利用通过联动升降机构使开坑体110升降的简单的结构的开坑装置,能够在移植移植对象物时形成每个移植对象物的贮水用的凹坑。根据方案二的专利技术,在方案一的效果之外,开坑升降臂113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联动而使开坑体杆112升降,并且允许开坑体杆112向上移动。因此,在由于坚硬的农田面而在开坑体110上作用有较大的反作用力时,由于能抑制开坑体110的下降,因此能够避开过大的负荷而确保设备的保护。根据方案三的专利技术,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效果之外,因为开坑体110以-字型包围栽种器具28的三方而进行坑形成动作,因此能够形成难以倒塌且较深的凹坑。根据方案四的专利技术,在方案二的效果之外,因为利用下限限制部件规定开坑体杆112的动作范围的下限,因此能够与下限限制部件的位置对应地形成较深的凹坑。根据方案五的专利技术,在方案四的效果之外,通过利用调节部改变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能够调节由开坑体110形成的凹坑的深度。根据方案六的专利技术,在方案二的效果之外,通过构成为利用开坑用弹簧118将开坑体Iio向下方推压,与使用重物向下方对开坑体110加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机体的轻量化。 根据方案七的专利技术,在方案六的效果之外,能够将开坑体杆112向下方移动的作用力有效地传递到开坑体110,开坑体110能容易地突入土中。根据方案八的专利技术,在方案四及方案七的效果之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改变施加在开坑体Iio上的负载以及由开坑体110形成的坑的深度。附图说明图I是烟苗移植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烟苗移植机的俯视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苗供给部的仰视图。图4是苗供给部的局部透视俯视图。图5是说明苗供给部的安装结构的侧剖视图。图6是栽种传动箱的侧视图。图7是栽种装置驱动箱的侧视图。图8是栽种传动箱的截面展开俯视图。图9是栽种离合器的放大俯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放大侧视图。图11是用于说明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放大侧视图。图12是其他结构的栽种离合器的放大俯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其他结构的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4是说明其他结构的株距变速及副变速操作的作用的栽种传动箱的主要部分截面展开俯视图。图15是用于说明导向辊工作部的作用的放大俯视图。图16是用于说明导向辊工作部的作用的放大侧视图。图17是从栽种装置的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8是从栽种装置的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9是栽种装置的侧视图。图20是在栽种动作中的各位置的栽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在栽种动作中的各位置的栽种装置的侧视图。图22是在栽种动作中的各位置的栽种装置的侧视图。图23是在栽种动作中的各位置的栽种装置的侧视图。图24是说明栽种装置驱动箱中的各驱动轴的配置位置的图。图25是说明从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的前端部的移动轨迹的图。图26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的右侧部件的前端部的轨迹的图表。图27是表示栽种动作中的栽种器具的上下运动速度、前后运动速度以及绝对速度的图表。图28是表示栽种动作中的栽种器具前端的静轨迹以及动轨迹的图表。图29是表示栽种动作中的栽种器具前端的静轨迹以及动轨迹的图表。图30是表示栽种动作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英博,村并昌实,大久保嘉彦,山根畅宏,东幸太,田崎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