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只争专利>正文

汽车碰撞后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392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碰撞后传器,把汽车前端受到撞击后的撞击力,通过活塞油缸及液压油管传递到汽车尾部活塞油缸,由尾部活塞油缸再传递到减震弹簧上,在极短时间内把前撞击力转移到后方,让汽车形成向后的拉力,快速消除撞击力,从而使汽车前面主体和司乘人员获得安全保障,减少碰撞后的侧翻及甩尾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后传器,具体为汽车在应急突然碰撞时事故时的安全缓冲装置,属汽车制造安全

技术介绍
中国已正式步汽车大国行列,常用的小型汽车是采用前后保险杠、车内气囊等防护措施来增加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系数,但许多现实的情况却是,在车辆使用中,经常发生碰撞现象,特别是正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特别容易给司乘人员造成较大的人身伤害,以及给车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汽车安全防撞减震系统》(申请号 200610113891. 7)和《汽车防撞装置》(申请号=02159212. 8)、技术专利《汽车安全防撞系统》(申请号200420016430. 4)所公开的,主是利用减震弹簧或液压油缸加泄压孔方式方法,将刚性碰撞的冲击力渐变转移为弹性力或通过液压泄压方式,最终消除了强大的撞击力,但这些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光依靠弹簧并不能最大限度或最快速度的消除撞击力,或者是采用泄压孔的油缸无法保证车辆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甚至出现误动作现象,另一方面,已公开的技术是将撞击力消除在汽车前端,其损坏点主要在前部,对驾乘人员威胁很大,当事故发生时,容易造成车辆侧翻或严重甩尾现象,因此,一种既利用了弹簧的弹性力,又利用液压油缸快速传递压力作用进行撞击力吸收并传递到汽车尾部进行消除的装置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所提出问题,设计一种汽车碰撞后传器,把汽车前端受到撞击后的撞击力,通过活塞油缸及液压油管传递到汽车尾部活塞油缸,由尾部活塞油缸再传递到减震弹簧上,在极短时间内把前撞击力转移到后方,让汽车形成向后的拉力,快速消除撞击力,从而使汽车前面主体和司乘人员获得安全保障,减少碰撞后的侧翻及甩尾现象发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碰撞后传器,包括保险杠和与之连接的减震器,保险杠安装在汽车的正前方,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固定在车架大梁的后端。其有益效果是由于固定点在车架大梁的后端,撞击力的作用点在车架大梁的后端,车架大梁的前段和中段都不会受力,避免了撞击力对车架大梁的前段和中段造成的压缩变形,而伤及车上的人员和放置在该段的重要设备(比如发动机)。亦即是把前方的碰撞力传到后方,让汽车尾部形成向后的拉力,减缓了车体前部受到的冲击力和震动,从而使汽车前面主体和司乘人员获得安全保障。 如上所述的汽车碰撞后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前活塞油缸、液压油管、后活塞油缸及减震弹簧,前活塞油缸与车架大梁前端固连,前活塞杆与前保险杠固连, 后活塞油缸与车架大梁后端固连,后活塞杆的颈部套装有减震弹簧。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汽车碰撞后传器可将车体前方受到的撞击力经过前活塞油缸内的前活塞杆推动液压油,使得后活塞油缸内的后活塞杆向外伸延,再经弹簧的减震缓冲作用,将撞击力传递到汽车尾部。其优点是采用前、后活塞油缸,中间用液压油管来传递撞击力,可以避免过长的刚性杆重量大且易发生侧翻的缺陷。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小型汽车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的标记附图I、附图2中,I-前活塞油缸,2-前活塞杆,3-前保险杠,4-后活塞油缸,5-液压油管,6-减震弹簧,7-后活塞杆,8-后保险杠,9-前轮,10-车架大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碰撞后传器,包括保险杠和与之连接的减震器,保险杠安装在汽车的正前方,减震器固定在车架大梁的后端。所述的减震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减震器,比如采用
技术介绍
中所提的三种减震机构。如附图I、附图2所示。汽车碰撞后传器由前活塞油缸I、液压油管5、后活塞油缸 4及减震弹簧6组成,前活塞油缸I与车架大梁10前端固连,前活塞杆2与前保险杠3固连,后活塞油缸4与车架大梁10后端固连,后活塞杆7的颈部套装有减震弹簧6,前、后活塞油缸1、4之间由相对较粗的液压油管5连通。本技术汽车碰撞后传器的动作过程如下当汽车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时,撞击力通过前保险杠3传递到前活塞油缸I内的前活塞杆2上,前活塞杆2在前活塞油缸I内向后运动并推出前活塞油缸I内的液压油,经过液压油管5,又将推出的液压油压缩到后活塞油缸4中,使得后活塞油缸4中的后活塞杆 7向后伸延,再由减震弹簧6的减震和缓冲作用,将撞击力传递到汽车尾部,完成了把来自汽车前方碰撞力传到后方的过程,减缓了撞击及因撞击产生的强烈震动对汽车前面主体的破坏作用,并使司乘人员获得安全保障。本技术实施例是将前活塞油缸I受到的撞击力通过液压油管传递到后活塞油缸4,液压油管5可为软管,有利于安装,走线灵活,液压油管5的直径相对较粗,有利于减少传递压力过程中的阻力。权利要求1.汽车碰撞后传器,包括保险杠和与之连接的减震器,保险杠安装在汽车的正前方,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固定在车架大梁的后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后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前活塞油缸、液压油管、后活塞油缸及减震弹簧,前活塞油缸与车架大梁前端固连,前活塞杆与前保险杠固连,后活塞油缸与车架大梁后端固连,后活塞杆的颈部套装有减震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碰撞后传器,把汽车前端受到撞击后的撞击力,通过活塞油缸及液压油管传递到汽车尾部活塞油缸,由尾部活塞油缸再传递到减震弹簧上,在极短时间内把前撞击力转移到后方,让汽车形成向后的拉力,快速消除撞击力,从而使汽车前面主体和司乘人员获得安全保障,减少碰撞后的侧翻及甩尾现象发生。文档编号B60R19/32GK202358024SQ20112023342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高只争 申请人:高只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只争
申请(专利权)人:高只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