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194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器元件,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所述导轴的所述容置部上沿轴向设置一个容置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而不外露在使用时,由于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内,从而避免了电弧的灼伤,提高的弹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所述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与现有技术中的复位弹簧直接安装在所述导轴的容置部的外表面相比,不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偏离所述导轴,从而提高了整个直流接触器工作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器元件,具体涉及ー种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直流接触器普遍使用在以蓄电池作为能源的车辆上,控制车辆启动、调速、换向以及升降的多个动作。如图I所示,中国专利文献CN2446653Y公开了ー种直流接触器,所述直流接触器包括电磁装置61,动铁芯62,轴套9,静铁芯63,导轴4,触头弹簧8,动触头31,静触头13,复位弹簧8以及辅助元件,其中,在所述轴套9和所述动铁芯62之间安装ー个自由滑套10和在轴套9上端安装ー个缓冲垫圈11。该文献中公开的直流接触器,当接通控制开关电路时,电磁装置61通电产生电磁效应,带动动铁芯62产生向上的推力至静铁芯63,同时推动带有动触头31的导轴4向上运动,这时触头弹簧8与复位弹簧7产生相对平衡,与静触头13接触,使整个电路闭合。当电磁装置61断电时失去电磁效应,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使带有动触头31的导轴4向下运动,并同时推动动铁芯62复位,使整个电路断开。该文献公开的直流接触器,由于在轴套9和动铁芯62之间安装了ー个自由滑套10并在轴套9上端安装了 ー个缓冲垫圈11,避免了所述动铁芯62和所述轴套9之间的直接磨擦。但是该文献公开的直流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整个直流接触器通电时,所述复位弹簧7容易被电弧灼伤,由于一般的直流接触器的所述复位弹簧7的直径都很细,多次使用多次被电弧灼伤,降低了所述复位弹簧7的使用寿命;第二、所述复位弹簧7直接安装在所述导轴4的上表面,固定效果不好,在复位过程中,所述复位弹簧7容易与所述导轴4的上表面脱离,影响了所述复位弹簧7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个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接触器使用寿命较低且工作稳定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ー种使用寿命较高的且工作稳定性较高的直流接触器。为此,本技术提供ー种直流接触器,包括固定座,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壁上设置ー个容置槽,所述上壁上沿所述容置槽的轴线两侧分别设置ー个静触头;绝缘部,一侧与所述固定座轴向固定连接,具有一个绝缘部中轴孔,所述绝缘部中轴孔与所述容置槽正对设置;动触头机构,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所述动触头能够在所述动触头机构的带动下向所述静触头运动,井分别与所述静触头接触;导轴,固定在所述动触头机构上,具有容置部和感应运动部,且两者位于所述动触头机构的两侧,所述容置部上安装一个复位弹簧,所述感应运动部上套接ー个触头弹簧,所述触头弹簧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绝缘,所述感应运动部能够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动触头机构向着所述静触头运动并使得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容置槽内被压缩;安装座,通过所述绝缘部的另ー侧与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组件,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通过所述绝缘部中轴孔伸入所述安装座内,并能够在所述电磁感应组件通电时推动所述导轴向着所述静触头运动;所述导轴的所述容置部上沿轴向设置一个容置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直径为6_7mm。所述动触头机构具有ー个中轴孔,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穿过所述中轴孔而使所述容置部与所述中轴孔卡接固定。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的外壁设置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上安装有卡圈,所述触头弹簧的一端被所述卡圈卡住,另一端抵在所述动触头机构上。所述触头弹簧通过第一绝缘垫片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绝缘。所述绝缘部绝缘垫片。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包括电磁装置、动铁芯以及静铁芯,所述动铁芯在所述电磁装置通电时向着所述静铁芯运动,从而使所述静铁芯推动所述导轴向着所述静触头运动。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固定座,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壁上设置ー个容置槽,所述上壁上沿所述容置槽的轴线两侧分别设置ー个静触头;绝缘部,一侧与所述固定座轴向固定连接,具有一个绝缘部中轴孔,所述绝缘部中轴孔与所述容置槽正对设置;动触头机构,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动触头,所述动触头能够在所述动触头机构的带动下向所述静触头运动,井分别与所述静触头接触;导轴,固定在所述动触头机构上,具有容置部和感应运动部,且两者位于所述动触头机构的两侧,所述容置部上安装ー个复位弹簧,所述感应运动部上套接ー个触头弹簧,所述触头弹簧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绝缘,所述感应运动部能够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动触头机构向着所述静触头运动并使得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容置槽内被压缩;安装座,通过所述绝缘部的另ー侧与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组件,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通过所述绝缘部中轴孔伸入所述安装座内,并能够在所述电磁感应组件通电时推动所述导轴向着所述静触头运动;其中,所述导轴的所述容置部上沿轴向设置一个容置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在使用时,由于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而不外露,从而避免了与电弧的接触,提高的弹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所述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同吋,由于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与现有技术中的复位弹簧直接安装在所述导轴的容置部的外表面相比,不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偏离所述导轴,从而提高了整个直流接触器工作的稳定性。2.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直径为6-7_。这ー直径的选择范围是根据应用在所述直流接触器中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大小来确定的,所述容置腔的直径应稍微大于所述复位弹簧外径,这样可以保证较好容置效果,也不会影响所述复位弹簧的复位。3.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优选地,所述动触头机构具有ー个中轴孔,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穿过所述中轴孔而使所述容置部与所述中轴孔卡接固定。所述动触头机构上设置中轴孔,使得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和所述容置部分别位于所述中轴孔的两侧,并且,所述容置部与所述中轴孔相卡接固定,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导轴和所述动触头机构的联动性,并且实现方式较为简単。4.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优选地,所述导轴的所述感应运动部的外壁设置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上安装有卡圈,所述触头弹簧的一端被所述卡圈卡住,另一端抵在所述动触头机构上,便于所述触头弹簧形成触点压カ。5.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优选地,所述触头弹簧通过第一绝缘垫片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绝缘。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与所述动触头机构绝缘,实现方式简单,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直流接触器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I-固定座;11_上壁;12_容置槽;13_静触头;2_绝缘部;21_绝缘部中轴孔;3_动触头机构;31_动触头;4_导轴;41_容置部;42_感应运动部;43_容置腔;44_周向凹槽;5-安装座;6_电磁感应组件;6ト电磁装置;62_动铁芯;63_静铁芯;7_复位弹簧;8_触头弹簧;9-轴套;10_自由滑套;11-缓冲垫圏。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目的是提供ー种使用寿命较高的且工作稳定性较高的直流接触器。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及相应的扩展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南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南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